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似乎更关心自身的生理环境,长期以来对营养保健、强身健体情有独钟,却忽视了对健康同样重要的心理环境——稳定的情绪、愉悦的精神、坚定的意志。体育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如何塑造社会发展进步所需的合格人才,如何塑造完美人格和心理健康并使之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以求能适应新世纪下日益增强的挑战。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体育意识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生理健康水平,也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应用运动心理学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运用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参与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当一场激烈的精彩足球赛正在进行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或者当学生观看NBA篮球比赛,特别是有他们的偶像、崇拜对象参与的比赛时,会使他们产生参与其中的冲动,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需求之后就会消失,就象一个饥饿的人吃饱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心理健康与体育意识的辩证关系,他们就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健康第一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健康第一”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特别是象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参加了工厂、公司、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将身体健康与他们以后就业行来联系起来,会更直接、更有说服力,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我们还应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的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学习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学习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影响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正确发挥,就会发生错误甚至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上体育课时,练习的项目设置、新奇的道具,醒目的标志,形象化的语言,都能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驱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对某些对象和事物的指向集中,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当看到英超、意甲的足球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技术动作时,便逐渐对足球发生了兴趣,当现阶段电视、媒体正在热论某一项目时,也能促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体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产生错误的体育意识。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篮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篮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演习足球技战术的积极性,具备完整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心理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体育意识。 4 发挥生动多元化的直观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是以感知作基础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直观作用,从各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便能提高心理体育水平和体育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甚至可以采用手机摄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件直观地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亚运会知识、中国队参与国际比赛的成败等体育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是提高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5 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确生长发展,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并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
5.1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各项身体质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5.2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能伴随一生的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篮球、乒乓球、游泳,武术中的太极拳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技战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3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意识。
6 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培养的建议
6.1 体育教学中处处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心理规律是提高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6.2 体育课教学教研中,学会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结果和考试相结合,生物健康指标和心理健康相结合,运用体育成绩评定的杠杆向导,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潜能的方法。
6.3 加强校内外体育文化氛围,发展学生体育个性。学校体育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毕业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拓体育事业和空间,指导他们在校内外的体育锻炼实践中,独立思考、发展个性,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强身健体的乐趣,从而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心理,并能以自身为主体,影响他们周边的人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促进群众体育锻炼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体育意识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生理健康水平,也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应用运动心理学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运用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参与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当一场激烈的精彩足球赛正在进行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或者当学生观看NBA篮球比赛,特别是有他们的偶像、崇拜对象参与的比赛时,会使他们产生参与其中的冲动,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需求之后就会消失,就象一个饥饿的人吃饱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心理健康与体育意识的辩证关系,他们就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健康第一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健康第一”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特别是象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参加了工厂、公司、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将身体健康与他们以后就业行来联系起来,会更直接、更有说服力,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我们还应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的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学习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学习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影响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正确发挥,就会发生错误甚至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上体育课时,练习的项目设置、新奇的道具,醒目的标志,形象化的语言,都能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驱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对某些对象和事物的指向集中,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当看到英超、意甲的足球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技术动作时,便逐渐对足球发生了兴趣,当现阶段电视、媒体正在热论某一项目时,也能促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体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产生错误的体育意识。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篮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篮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演习足球技战术的积极性,具备完整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心理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体育意识。 4 发挥生动多元化的直观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是以感知作基础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直观作用,从各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便能提高心理体育水平和体育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甚至可以采用手机摄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件直观地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亚运会知识、中国队参与国际比赛的成败等体育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是提高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5 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确生长发展,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并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
5.1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各项身体质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5.2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能伴随一生的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篮球、乒乓球、游泳,武术中的太极拳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技战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3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意识。
6 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培养的建议
6.1 体育教学中处处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心理规律是提高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6.2 体育课教学教研中,学会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结果和考试相结合,生物健康指标和心理健康相结合,运用体育成绩评定的杠杆向导,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潜能的方法。
6.3 加强校内外体育文化氛围,发展学生体育个性。学校体育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毕业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拓体育事业和空间,指导他们在校内外的体育锻炼实践中,独立思考、发展个性,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强身健体的乐趣,从而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心理,并能以自身为主体,影响他们周边的人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促进群众体育锻炼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