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诸多沟通问题。亲子之间沟通的危机大多源于家长的错误认知。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家长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孩子,与孩子良好地沟通。
关键词:亲子沟通;家长;错误认知
一、家长与子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调查了“有代表性”的430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发现,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占21.6%。
深圳对全市中小学生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中生平均每月与父母聊天沟通只有6.4次,小学生只有11.8次。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多数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注重技巧
案例一:孩子晚上做作业,写到十点多,还没写完。
家长A的反应:“快点写,写不完,晚上不许睡觉。”还有的家长会说:“哎呀!你慢死了,一晚上了作业都没做完,你看微信群里,人家八点就做完作业了。”导致亲子双方都非常恼火。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家长A对孩子缺少尊重?从客观上看,孩子之间有个体差异,有快有慢很正常。
家长A对孩子指责、命令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存在错误认知:“你就应该快,慢了就不对。孩子是我的,我说他是应该的,我说的就是对的。”家长没有对孩子做到起码的尊重。因为写作业这个事件,家长有了不良的情绪反应,冲孩子发火。
同样的事件,下面来看一下处理较好的家长B是如何做的?
家长B:孩子,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吗?
孩子:对呀!
家长B:这次的作业有点难?
孩子:是呀!这个题我想了好久,可是就是不会。
家长B:我觉得你已经很努力了,如果觉得难,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合适,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家长B和孩子沟通顺畅?首先是B家长对孩子有正确认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尊重、理解他们,所以亲子关系积极向上。
[总结分析]:两位家长遇到同样的事件(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家长A存在错误认知,从而导致过激的情绪反应,出现亲子危机;而家长B存在正确认知,从而有良好的沟通,大家都轻松。由此可以得出: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案例二:家长看到书桌上有一封写给儿子的信,像女生的笔迹,家长猜测是一封情书。
家长A看到后私自打开儿子的信阅读。
儿子(非常愤怒):你知不知道尊重别人,这是我的隐私。(儿子一把抢过信去。)
家长A:你是不是谈恋爱了,你知不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于是亲子产生对抗。显而易见,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对孩子收到信这件事情有不正确认知,“孩子对我不能有隐私”,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对待同样的情形,亲子沟通良好的家长会怎么做呢?
家长B:儿子,你收到一封信。
儿子:嗯,是同学给我的信。
家长B:我看是女孩的笔迹,我也很感兴趣。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
儿子: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爸爸。
家长B:是嘛!儿子,看来你很优秀啊!恭喜你长大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家长B和儿子会像朋友一样交流?因为他对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都感受到了理解、尊重及和谐。
[总结分析]:两位家长遇到同样的事件(孩子收到一封情书),家长A存在错誤认知,从而导致过激的情绪反应,出现亲子危机;家长B存在正确认知,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大家都轻松。
由此可以看出: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事件的认知。
三、亲子沟通的技巧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
其次,与孩子一起讨论商量,沟通时尽量表达各自的想法,而不是上来就横加指责,或者可以相互各让一步。
最后,如果双方意见统一了,就按照计划去做。如果意见无法统一,先缓缓再说。家长要在从根本上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四、反思及启示
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恰当的教育技巧会使亲子沟通顺畅。错误的认知往往会方情绪过激,影响亲子沟通的效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对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家长就会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的。当家长认为孩子是个需要尊重的个体的时候,才会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从而做到真正尊重孩子。良好的教育是在对孩子尊重、欣赏、接纳、爱的基础上实现的。家长不要盲目地爱孩子,应该用心去爱、用心去沟通,这样亲子之间才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关键词:亲子沟通;家长;错误认知
一、家长与子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调查了“有代表性”的430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发现,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占21.6%。
深圳对全市中小学生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中生平均每月与父母聊天沟通只有6.4次,小学生只有11.8次。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多数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注重技巧
案例一:孩子晚上做作业,写到十点多,还没写完。
家长A的反应:“快点写,写不完,晚上不许睡觉。”还有的家长会说:“哎呀!你慢死了,一晚上了作业都没做完,你看微信群里,人家八点就做完作业了。”导致亲子双方都非常恼火。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家长A对孩子缺少尊重?从客观上看,孩子之间有个体差异,有快有慢很正常。
家长A对孩子指责、命令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存在错误认知:“你就应该快,慢了就不对。孩子是我的,我说他是应该的,我说的就是对的。”家长没有对孩子做到起码的尊重。因为写作业这个事件,家长有了不良的情绪反应,冲孩子发火。
同样的事件,下面来看一下处理较好的家长B是如何做的?
家长B:孩子,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吗?
孩子:对呀!
家长B:这次的作业有点难?
孩子:是呀!这个题我想了好久,可是就是不会。
家长B:我觉得你已经很努力了,如果觉得难,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合适,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家长B和孩子沟通顺畅?首先是B家长对孩子有正确认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尊重、理解他们,所以亲子关系积极向上。
[总结分析]:两位家长遇到同样的事件(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家长A存在错误认知,从而导致过激的情绪反应,出现亲子危机;而家长B存在正确认知,从而有良好的沟通,大家都轻松。由此可以得出: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案例二:家长看到书桌上有一封写给儿子的信,像女生的笔迹,家长猜测是一封情书。
家长A看到后私自打开儿子的信阅读。
儿子(非常愤怒):你知不知道尊重别人,这是我的隐私。(儿子一把抢过信去。)
家长A:你是不是谈恋爱了,你知不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于是亲子产生对抗。显而易见,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对孩子收到信这件事情有不正确认知,“孩子对我不能有隐私”,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对待同样的情形,亲子沟通良好的家长会怎么做呢?
家长B:儿子,你收到一封信。
儿子:嗯,是同学给我的信。
家长B:我看是女孩的笔迹,我也很感兴趣。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
儿子: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爸爸。
家长B:是嘛!儿子,看来你很优秀啊!恭喜你长大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家长B和儿子会像朋友一样交流?因为他对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都感受到了理解、尊重及和谐。
[总结分析]:两位家长遇到同样的事件(孩子收到一封情书),家长A存在错誤认知,从而导致过激的情绪反应,出现亲子危机;家长B存在正确认知,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大家都轻松。
由此可以看出: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事件的认知。
三、亲子沟通的技巧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
其次,与孩子一起讨论商量,沟通时尽量表达各自的想法,而不是上来就横加指责,或者可以相互各让一步。
最后,如果双方意见统一了,就按照计划去做。如果意见无法统一,先缓缓再说。家长要在从根本上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四、反思及启示
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恰当的教育技巧会使亲子沟通顺畅。错误的认知往往会方情绪过激,影响亲子沟通的效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对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家长就会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的。当家长认为孩子是个需要尊重的个体的时候,才会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从而做到真正尊重孩子。良好的教育是在对孩子尊重、欣赏、接纳、爱的基础上实现的。家长不要盲目地爱孩子,应该用心去爱、用心去沟通,这样亲子之间才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