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升级换代:更加关注结果公平与教育质量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社会公平的基石,是实现其他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领域的公平应优先于其他领域的公平而得到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公平要优先。而在教育公平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要优先。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不仅影响其后学段的教育公平,也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社会公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推进教育公平成就显著,成为国际社会的典范,“有学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严峻。
  过去,我国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验收,重点关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队伍方面的均衡;从2019年起,开始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督导验收,这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开始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这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与挑战,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与崛起后所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以及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上好学”的渴求等等,都要求教育公平“升级换代”。低水平的、“瓜菜代”的教育公平不能应对时代挑战。实际上,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离开教育质量谈教育公平没有实质意义。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是质量差距问题,推进教育公平,就是要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的“教育质量差距”。
  教育公平升级换代、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的目标是为了打破阶层固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向上社会流动,为实现这个目标,只强调投入公平和过程公平是不够的,必须同時强调结果导向的教育公平,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深刻、准确地理解教育结果公平,必须明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教育结果?我们需要从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地位获得的视角,重新界定教育结果的内涵与外延。教育有两个结果:(1)直接结果,即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2)间接结果,学生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社会地位的影响。有个问题至关重要:什么样的直接结果会使间接结果最大化?即什么样的学生素质最能促进学生的地位获得与向上流动?
  过去甚至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某些区域的中学教育,过于追求中高考的考分,学生的发展是片面的,是缺乏后劲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社会地位提升吗?未必。从促进向上社会流动的角度看,我们要更为关注有利于学生未来社会地位提升的素质,而不只是或者主要是“会考试”的素质。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教育的“间接结果”倒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直接结果”即学生素质。
  根据社会学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其收入、权力、声望所构成。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并不利于学生漫长的一生中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只有考出高分的能力,没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人生历程。教育和教育公平要为人的一生的持续发展与地位提升做准备,而不是只为中高考这一时做准备。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要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最后让人过上美好生活。这种教育公平,才是真正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
  第二,教育结果“公平”就是教育结果“平等”吗?不是。对教育结果公平最大的误解,就是要求教育结果一样,让学生都考出同样的分数,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平等意味着数量上的均等与“一样”,但并不对这种差别是否“合理”进行价值判断。而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有时候平等是公平的,有时候不平等才是公平的。教育结果公平不是指结果一样,即便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因为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同,最后的结果即学生素质的发展水平肯定也是不平等不一样的。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的《教育公平测量手册》明确指出,“从来没有任何社会能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完全一样”。例如:同样的起点与过程,因为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不一样,有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有的没考上,他们的教育结果是不一样、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的。
  第三,教育结果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差异很大,就公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差异很大本身就说明公平度不高,需要政策的有力干预。教育结果公平不等于结果一样,但是可以指“让所有学生在发展水平上都达到基本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意味着将来在就业、晋升等方面能把握机会。高质量的教育结果公平意味着“提高基准,缩小差距”。
  第四,即便教育结果差异不大,如果都是低水平的,就公平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国外有研究从统计学的视角论述教育结果公平,认为教育结果公平意味着“(1)提高学生发展水平的‘平均值’;(2)减少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差’或者‘差异’;(3)消除学生发展与他们的社会背景的‘相关性’”“在此意义上,减少教育不平等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内在的连为一体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幅提升最低素养基准”,否则,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最低限度的机会均等根本无法保证”“尽管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存在,但是学校必须达到这个最低标准”。(Hutmacher, W., Cochrane, D.
其他文献
摘要:电磁学部分的高考计算题,常常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形式出现.掌握几何基础知识与电磁学知识,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国内的学者对电磁学试题有一定的研究,但少有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试题命制的研究.文章总结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试题的特点及这类问题的核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列举了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命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试题的实例.  关键词:电磁场;带电粒子;高考试题;平面几
“合作—竞争式复习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力求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教师在课堂既要“敢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借助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契机,思考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一定会有极其纯粹崇高的社会理想,有基于儿童立场的自主自洽的学校教育哲学,有
摘要: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概念、系统组成、原理,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  1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概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种应用在信息采集系统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对R
摘要:学生自主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预设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个体或小组互助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定的模式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也能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教学.  关键词:教学模式;建构;自主课堂;初中物理;三控五步  1建构自主式课堂的背景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教育学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
摘要:借助传统和数字化测量手段,尝试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等活动对磁流体密封技术、磁流体发电技术及磁流体推进技术进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探究效果.  关键词:磁流体密封、磁流体发电、磁流体推进  作者简介:叶军(1982-),男,浙江富阳人,中学一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研究;  黄彦焱(1981-),女,浙江塘栖人,中学一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1探究磁流体密封
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都应突出强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行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指向并不明确,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基于此,江苏省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以满足儿童生命成长需求,培育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为目标,探索构建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学科工坊”教学体系,形成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落地。我们以
期刊
摘要: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支架学习”模式,阐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搭建探究“支架”,来优化实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顺利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关键词:实验教学;最近发展区;探究支架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
摘要:前不久,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报道了一种新颖的位相突变界面并通过实验得以实现.当光波入射到这种界面上时,光波的位相不是连续积累的,而是由于界面上分布着的微型光学振荡器的作用使得光波的位相发生突变.因此,光波在这种光学界面上的行为将与常规的反射、折射大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推导了在引入位相突变情况下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所具有的新形式,并与传统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