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再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强化数学思维,最后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由于数学具有实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措施
引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思想的提出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思维性强的特点,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习活动的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一、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老师需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创建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进行心理鼓励与数学知识的辅导。此外,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改变与进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他们分享快乐与幸福。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简单的题目,如13×5=(〓);27÷3=(〓);20×3=(〓);这样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加深难度,将这些算式综合起来,如13×5÷15=(〓);20×3÷2=(〓);27÷3×4=(〓)。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二、鼓励学生质疑书本,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探索欲和求知欲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创新思想在学生的好奇心中开花结果。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产生质疑,然后学生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所在,对问题产生质疑,是学生求知欲的基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提问时间以及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产生创新性思维,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授《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提出质疑,为什么面积公式是这个呢?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理:首先,将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即长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之和;其次,找出关系:长=上底+下底 宽=高;最后,推导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2个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那么,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通过质疑再进行推理,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了,为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和思想。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解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进行智力延伸的活动比较少,进行机械式记忆的比较多。所以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旧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教师要进行启发式以及探讨式的数学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的思想,进行假设,解决问题,并且进行实际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农具厂生产1250件农具,原计划25天完成,工作5天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是原来的4倍,这批零件可提前几天完成?如果按一般方法计算,那么应该是:1. 原计划每天生产1250÷25=50(件);2. 工作5天还剩下1250-50×5=1000(件);3. 改进及术后每天生产50×4=200(件);4.剩下的工作要1000÷200=5(天)完成,那么可提前25-5-5=15(天)完成。这道例题的计算量较大,如果利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就简单多了。将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设为“1”,先工作5天的工作量为5,剩余工作量为25-5=20,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提前完成的天数为25-20÷4-5=15(天)。这种假设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意识肥沃的“土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使其运用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来,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的帮助,想象力就给抽象概念的引入创造了平台。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学生播放这样的情景: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一过程中,把太阳近似看作是一个圆,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十分必要。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在双方不断的努力下,创新精神才能够发扬光大,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 曾加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0).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措施
引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思想的提出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思维性强的特点,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习活动的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一、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老师需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创建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进行心理鼓励与数学知识的辅导。此外,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改变与进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他们分享快乐与幸福。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简单的题目,如13×5=(〓);27÷3=(〓);20×3=(〓);这样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加深难度,将这些算式综合起来,如13×5÷15=(〓);20×3÷2=(〓);27÷3×4=(〓)。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二、鼓励学生质疑书本,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探索欲和求知欲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创新思想在学生的好奇心中开花结果。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产生质疑,然后学生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所在,对问题产生质疑,是学生求知欲的基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提问时间以及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产生创新性思维,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授《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提出质疑,为什么面积公式是这个呢?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理:首先,将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即长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之和;其次,找出关系:长=上底+下底 宽=高;最后,推导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2个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那么,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通过质疑再进行推理,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了,为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和思想。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解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进行智力延伸的活动比较少,进行机械式记忆的比较多。所以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旧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教师要进行启发式以及探讨式的数学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的思想,进行假设,解决问题,并且进行实际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农具厂生产1250件农具,原计划25天完成,工作5天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是原来的4倍,这批零件可提前几天完成?如果按一般方法计算,那么应该是:1. 原计划每天生产1250÷25=50(件);2. 工作5天还剩下1250-50×5=1000(件);3. 改进及术后每天生产50×4=200(件);4.剩下的工作要1000÷200=5(天)完成,那么可提前25-5-5=15(天)完成。这道例题的计算量较大,如果利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就简单多了。将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设为“1”,先工作5天的工作量为5,剩余工作量为25-5=20,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提前完成的天数为25-20÷4-5=15(天)。这种假设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意识肥沃的“土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使其运用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来,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的帮助,想象力就给抽象概念的引入创造了平台。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学生播放这样的情景: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一过程中,把太阳近似看作是一个圆,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十分必要。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在双方不断的努力下,创新精神才能够发扬光大,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 曾加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