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泵”的感觉真好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女士今年38岁,患1型糖尿病21年,发病后一直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在戴胰岛素泵前,夏女士每天的胰岛素用量已经高达80个单位,但血糖波动仍然很大,黎明现象严重,经常出现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反应,以致4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已经并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Ⅲ期)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自2000年起,夏女士平均每年住院3~5个月,半年前患者因眼底出血而行激光治疗。2004年7月患者因全身乏力伴恶心、呕吐,尿酮体(++)又一次住院。住院后采用美敦力胰岛素泵治疗,6天后测血糖:空腹5.0~7.0mmol/L,餐后8.0~10.0mmol/L,血糖控制平稳,尿酮体为阴性,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无视物模糊及多尿、夜尿等症状,精神、饮食及睡眠逐渐正常,再观察5天后出院。至今患者已带泵两年整,每日胰岛素总量已减至46单位,而血糖仍然非常平稳。患者感觉饮食、运动比带泵前更灵活、更随意,还经常在周末睡懒觉而不用担心血糖会升高(因为有24小时自动输注的基础率控制),视物模糊、肢端的麻木、疼痛等症状都不见了,以前常有的腰痛也消失了,也未再出现过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武宝玉点评: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加重的重要原因。夏女士因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平稳,而换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可以说,胰岛素泵对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展,减少患者的医疗开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正是胰岛素泵治疗的优势之一。此外,胰岛素泵治疗还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模拟生理分泌:胰岛素泵的输注方式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符合生理要求。
  2.提高生活质量:胰岛素泵可设定一个持续的基础输注量及餐前大剂量,使患者生活更接近正常人。如有黎明现象的患者,可设置一个黎明的基础输注量;餐前大剂量可根据进餐的质与量、进餐时间进行设定;某一餐延迟或取消,基础输注量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应用泵后,无需再计划胰岛素最佳注射时间和起作用高峰时间,可以使工作、生活和娱乐活动的安排随意变动。还可参加力所能及的任何运动,如游泳,踢球、跳舞等。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胰岛素泵能把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降至最小。由于胰岛素释放量与需要量能够基本匹配,餐前大剂量调控好,可控制三餐后高血糖;基础量分段设定好,可克服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
  4.可随时调整基础输注量:胰岛素泵的基础输注量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如果存在夜间低血糖现象,就可以把夜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设定低一些。而对胰岛素高度敏感的患者.胰岛素泵在避免胰岛素过量方面更是有益,它的输注最小精确剂量可低至0.05单位。
  5.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使用胰岛素泵,皮下仅存留少量的胰岛素,所以因运动导致的低血糖也就减少了。而对于低血糖感觉不灵敏者,应用胰岛素泵后,可以恢复其敏感性,这样就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以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
  6.胰岛素泵释放量准确而精细:无论用多少胰岛素,只要事先设定好,胰岛素泵就会按时释放,血糖控制越不稳定,这种准确性显得越重要。另外,胰岛素泵还可释放极小剂量的胰岛素,如每小时只释放0.05~2.5单位。
其他文献
社区医疗在我国开展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尽管个别杜区医院有些生机,人气不错,但总体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竟社区医疗会何去何从,大家又该如何看待社区医疗,本期《特别关注》推出要文——《社区医疗离您有多远?》,为您分析社区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社区医疗之“痛”——问题不少    人员不到位 杜区诊所成了退休医生补差的地方,现职的高水平的医生少,造成社区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设备不到位
期刊
赵书官衔颇多,活动不断,曾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还是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他几乎每周都要到外面讲3~4次课,上镜率也很高,光今年春节时讲民俗就上电视15次,现在每半个月还要上电视讲一次24节气。面对如此繁忙的工作,和糖尿病相伴13年,如今已65岁的他,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呢?  采访赵书时,正赶上北京的暑伏天,当记者满
期刊
众所周知,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之一,有些人把它戏称为“糖肾”。谈到肾病,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尿量变化和浮肿,有多少人会把它跟贫血挂钩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李新副主任医师提醒我们,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警惕贫血的发生。    “糖肾”贫血,不可忽视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到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45毫升/分钟,就会出现贫血(男性及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活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生和家属除了要求患者终身坚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心态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这对逐渐缓解和消除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非
期刊
病例  今年56岁的糖尿病病友老王,近半年来深受耳鸣、耳聋的困扰,开始是蝉鸣声,后来是金属的敲击声,同时听力下降,且日渐加重。老王自认为是肾虚惹的祸,于是就自作主张吃了两瓶六味地黄丸,但一点儿也没有见效。不得已,老王来到一家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经耳鼻喉科医生仔细检查,确诊为神经性耳聋。  老王觉得自己平时吃得香、睡得好,就是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也不至于惹上什么神经性耳聋啊?后来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
期刊
本月一封来自内蒙古粱舒如患者的信,让编辑部每一位编辑、记者读后都感觉心情沉重。信中说,他近日突然收到一封署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命医学研究总院”寄来的广告信函,宣传和推销他们研制的“神芪消渴降糖胶囊”。广告中称:“该药是军工产品、重大科技成果、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全国老年用药推荐产品,彻底打破了糖尿病需终生服药的历史,给国际医学界治疗糖尿病徘徊不前的现状带来了一线曙光,被国际糖尿病学会、世界卫生组织
期刊
病例  重庆沙坪区赵先生,57岁,患糖尿病7年,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曾经服用过二甲双胍、拜唐苹及相关降压药物,开始血糖控制较好,时间长后越来越不理想,目前给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高达75单位/天,但血糖控制仍不稳定,糖尿病的治疗老是不能达标,患者煞是着急!  解读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有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5%左右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其基本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足,
期刊
周围神经松解术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该手术属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具有手术耗时短,手术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花费少,见效快等优点,可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应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的巨大花费。  糖尿病众多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俗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其发病率高达60%~90%。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首先影响足部,然后
期刊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都控制在完全正常的范围内,不惜经济支出和肉体痛苦,整天想的是尽快将糖尿病治愈。  以下六种做法就是这类患者的真实写照:①整天为治病奔波,遍访名医,求购“新奇特效药”;②吃饭按书本,多1克不吃,少1克补上;③运动按公式,步步计算;④测定尿糖,每小便1次就测1次;⑤测血压1天达20多次;⑥遇医生必问,若两位医生说的不一样,就去看书本,一旦书本看不
期刊
循证医学研究是对大规模的患者长期地给予某种药物或疗法进行治疗,通过分析这些患者在数年或数十年后疾病的控制情况,和发生了多少有害的并发症或多少死亡率,来客观地评判这种药物或治疗的疗效。  关于胰岛素治疗,在20年前曾经在美国加拿大进行过一项著名的循证医学国际研究——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该研究目的是要观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不是可以减少、延迟或避免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研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