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总结,梳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指出有待提高之处,为促进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学生管理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07-02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是较为短暂的,从直接的承继关系上看,我国现今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只有50多年[1]。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与局限?为此笔者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现状作调查,希冀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促进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以云南多所高校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作为窗口来认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分别从组织机构、工作专门化程度、知识体系等角度来了解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现状。
1.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职化程度高,准入方式公开化,专业规范逐渐完善。所调查的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超过70%都是以专职学生管理为主,只有少数的从业人员会辅助的从事另一份工作。以公开招聘的形式进入学生管理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比例超过75%。而专业守则和职业道德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的重视,多数高校开始出台或计划出台相关的规定,可以预见专业规范会随着学生管理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2.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管理在工作专门化程度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1)工作方式较为专业,职业道德良好。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或“总是”依照专业方法开展工作的人占71.6%,而“经常”或“总是”遵循专业程序实施工作的人占76.7%,同时“经常”或“总是”谨记职业道德进行工作的人有84.1%之多,由此可以得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专业方法实施得较好,专业程序执行得较为彻底,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扬。(2)岗位职责不清晰,分工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根据交叉分组结果来看,在“您具体从事哪一方面的学生管理”这一岗位职责问题中,多达82% 的人选择了“日常管理”, 58.5%的人选择了“培训、指导与咨询”,同时有53.3% 的人选择了“信息统计与管理”;而选择“宣传”、“资格审查”和“计划”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少,分别为47.4%、31.1%、44.3%。这些数据结果表明目前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则和职责不明等问题,学生管理分工不够精细,工作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2]。
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知识体系欠缺
具体表现在专业背景不对口及从业人员年轻化。在调查数据的统计中,笔者发现学生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将近58.8%的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专科学历的几乎没有;其中有超过45%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习背景与学生管理相关专业毫无关系。这样的专业背景使得该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学生管理相关的专业积累和思维方式,难以达到学生管理对专业人员的要求[3]。而从事学生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大部分人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规范、部门工作准则等方面不熟悉,在专业能力和经验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情况下专业培训是提高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最好的途径。但是,在问及学校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时,大多数人(87.7%)认为学校的培训机会“比较少”,说明许多从业人员渴望有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而在涉及培训的针对性的强弱时,认为“比较差”的人超过了一半之多。此外被调查者中发表过5篇以上有关学生管理论文的人没有,发表过3~4篇的占18.4%;发表过1~2篇的占30.6%;超过一半的人还没有发表过相关的论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是较为匮乏的,真正把它视为一门学科的人并不多。
4.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益不够显著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管理在效益显著化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1)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信念有待提高。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您如何看待学生管理工作”时,将之当做“临时的工作”或“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的人占将近76.9%。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者大多数将学生管理工作当做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临时跳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该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2)社会地位偏低。相对教师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水平比較低。在“社会地位与专业教师相比”的问题上,有超过70% 的学生管理人员认为其地位“比专业教师低”或“低很多”;而面对“专职学生工作者待遇”这道题时,有47.2%的人认为不如专业教师。这说明我国社会给予学生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偏低,对其身份的认同也不够。
三、结果展望
由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水平属于处于中等偏上,还没有达到准专业化的程度,而由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四个维度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组织专业化程度最高,知识体系化程度最低。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专业标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国专业标准在构建时应关注四个维度发展不均衡的客观事实,对于发展较快的维度,要尽快确定标准使其规范化和专业化;对于发展缓慢的维度,应注重加强该维度的相关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其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2-64.
[2] 王涛,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杨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学生管理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07-02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是较为短暂的,从直接的承继关系上看,我国现今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只有50多年[1]。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与局限?为此笔者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现状作调查,希冀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促进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以云南多所高校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作为窗口来认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分别从组织机构、工作专门化程度、知识体系等角度来了解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现状。
1.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职化程度高,准入方式公开化,专业规范逐渐完善。所调查的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超过70%都是以专职学生管理为主,只有少数的从业人员会辅助的从事另一份工作。以公开招聘的形式进入学生管理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比例超过75%。而专业守则和职业道德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的重视,多数高校开始出台或计划出台相关的规定,可以预见专业规范会随着学生管理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2.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管理在工作专门化程度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1)工作方式较为专业,职业道德良好。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或“总是”依照专业方法开展工作的人占71.6%,而“经常”或“总是”遵循专业程序实施工作的人占76.7%,同时“经常”或“总是”谨记职业道德进行工作的人有84.1%之多,由此可以得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专业方法实施得较好,专业程序执行得较为彻底,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扬。(2)岗位职责不清晰,分工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根据交叉分组结果来看,在“您具体从事哪一方面的学生管理”这一岗位职责问题中,多达82% 的人选择了“日常管理”, 58.5%的人选择了“培训、指导与咨询”,同时有53.3% 的人选择了“信息统计与管理”;而选择“宣传”、“资格审查”和“计划”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少,分别为47.4%、31.1%、44.3%。这些数据结果表明目前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则和职责不明等问题,学生管理分工不够精细,工作专门化程度有待提高[2]。
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知识体系欠缺
具体表现在专业背景不对口及从业人员年轻化。在调查数据的统计中,笔者发现学生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将近58.8%的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专科学历的几乎没有;其中有超过45%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习背景与学生管理相关专业毫无关系。这样的专业背景使得该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学生管理相关的专业积累和思维方式,难以达到学生管理对专业人员的要求[3]。而从事学生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大部分人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规范、部门工作准则等方面不熟悉,在专业能力和经验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情况下专业培训是提高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最好的途径。但是,在问及学校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时,大多数人(87.7%)认为学校的培训机会“比较少”,说明许多从业人员渴望有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而在涉及培训的针对性的强弱时,认为“比较差”的人超过了一半之多。此外被调查者中发表过5篇以上有关学生管理论文的人没有,发表过3~4篇的占18.4%;发表过1~2篇的占30.6%;超过一半的人还没有发表过相关的论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是较为匮乏的,真正把它视为一门学科的人并不多。
4.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益不够显著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管理在效益显著化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1)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信念有待提高。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您如何看待学生管理工作”时,将之当做“临时的工作”或“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的人占将近76.9%。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者大多数将学生管理工作当做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临时跳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该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2)社会地位偏低。相对教师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水平比較低。在“社会地位与专业教师相比”的问题上,有超过70% 的学生管理人员认为其地位“比专业教师低”或“低很多”;而面对“专职学生工作者待遇”这道题时,有47.2%的人认为不如专业教师。这说明我国社会给予学生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偏低,对其身份的认同也不够。
三、结果展望
由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水平属于处于中等偏上,还没有达到准专业化的程度,而由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四个维度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组织专业化程度最高,知识体系化程度最低。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专业标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国专业标准在构建时应关注四个维度发展不均衡的客观事实,对于发展较快的维度,要尽快确定标准使其规范化和专业化;对于发展缓慢的维度,应注重加强该维度的相关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其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2-64.
[2] 王涛,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杨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