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使写作素材呈现出便捷性和时效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捷。无线电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帮助我们摆脱了纸张的束缚,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短短几秒钟获取信息资源。这为作文教学素材的选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在浏览器中搜索,最快地找到适合教学目标的高品质材料。这些材料突破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可能是自最一线城市的科研成果,也可能来自一些特级教师或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只要输入关键词,网络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我们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这和非网络环境下,教师全凭个人经验和修养积累、使用教学素材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它突破了个人经验主义的短视性,集众家之所长,使教学材料的选择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例如“学会描写景物”是部编版八上教材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任务。鉴于《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等四篇山水小品文,语言凝练灵动、句式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对写作者的要求非常高的特点,针对农村孩子整体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的学情,我把这几篇文章分别定义为诵读型文本和讲授型文本,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写作技法”“文章抒情、描写是如何有效融合的”“这一类文体的基本行文思路”三大问题。我只将《记承天寺夜游》划为写作文本,聚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借助多媒体PPT的直观呈现,在诵读、补白、换词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味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带给人的艺术震撼和审美愉悦,从而引出本堂作文课的教学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景物描写插上翅膀。接着又对学生呈现了三段相关名家所写的写景片段,材料中有名家萧红的作品,有近两年扬州初三散文阅读中的经典段落,这些片段再次让学生体味到好的联想和想象带给读者的冲击力,最后我让学生从“桃花溪、晚照亭……”中任选一处景观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当堂进行片段练习。结果让人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耳目一新,由于模仿文本风格的多元化,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是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网络提供的便利,单凭老师的苦读深耕,无法掌握如此丰富的材料。即便手边有这些资料,从寻找,比较,删选,选定,打印,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对于长期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而言,压力会非常大。
网络信息资源还存在着发布自由的特征,带来的变化就是网络信息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网络资源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愈来愈迅速。可以这样说,北京一个小时前发生的事,一小时后会通过网络,让全国人民获知。这种快捷的时效性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益处良多。如在我的作文课上,我曾针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现象,多次组织开展多维度的写作教学。我们曾对“小黄车退出共享时代”“《流浪地球》里的中国味儿”“996是否健康”“中美贸易战谁最伤”等新鲜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因为紧跟时代,又借力于网络上各方的观点,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看问题更客观,写作范围也更广阔。可以说,通过作文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是非观。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让课上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网络信息资源多元、丰富,不受语言、地区、学科等的限制。它不仅具有数量和范围上的优势,在形式上也优于传统资源。我们的传统资源往往仅限于文本,而网络资源除文本外,还可以以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更便于我们与课堂的结合。有效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使作文课的课上活动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意义上的课上语言活动以一问一答的讲授为主,活动的参与度取决于教师设计问题的智慧,对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基于小组模式下的课上活动也仅止于在教师问题的统摄下,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碰撞,还是以问题到答案为主,形式相对单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则相对而言形式更丰富。以王开东老师的写作课《记叙文最好的样子》为例,王老师以电影《合唱团的秘密》为媒介,对该电影进行了契合课堂教学的合理剪辑,在每一次剧情定格的时候,分别以“猜一猜人物会有怎样的后续行为”“用对象分析法试着发现合唱团中有哪些秘密”“结尾无声的演唱是不是最好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几个问题将电影与写作教学串联起来。
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聚焦一个意象;细描两个场面;紧扣意象,写出多层含义;制造波澜等。这样的作文课堂带给了学生全新的视听觉冲击,类似猜谜破案式的课堂活动的展开,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仅电影能作为作文教学手段,图像、音乐、热播抖音、慕课、TED、百家讲坛等都可以用来组织作文教学的课上活动。我们的作文想象力训练的高级阶段,就是听台湾自然主义音乐人吴金黛的专辑《森林狂想曲》,想象画面,创作交流。最后展现徐仁修先生的摄影作品,来比较文字和图片对于社会、自然的不同表达方式。网络环境下,这些多样媒介的运用使课堂活动趣味盎然,富有变化,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三、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让点评更具有交互性和共享性
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存储的密度高、容量大,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远距离传送。这大大加快了作文教学点评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使资源共享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点评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获得教师指导的唯一途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当堂读优秀范文,以树立榜样。另一种是在作文本上批改,教师给出3到5点意见和建议,一般是100到200字。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通常会出现诊断雷同的现象,不能给学生带来建设性的建议,而且学生作文的读者通常仅限于教师一人,学生在作文中无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网络环境下的点评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首先,完全可以建立班级专门的语文网站或APP,由于没有篇幅、纸质稿的制约,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推送到网站和APP上,这样可以使更多优秀的同学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写作的信心。此外,以网站APP为平台的写作,读者更多,传播范围更广。他们一开始可能是班里的同学,慢慢的会有家长的加入。更会有一些作文爱好者加入,也会有一些教师代表、甚至很多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加入。他们都可以借助网络在文章下面的留言栏上点评你的作文,畅所欲言,大部分都是认真负责的,只要你足够谦虚,肯定能有所收获!对于有争议的观点,你也可以在网站留言栏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方如看見,会第一时间和你互动。这样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是纸质时代无法想象的,这样的碰撞也会使写作者更快地提高自己。有了写作的动力,何愁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呢?张家港常青藤实验学校田大璜老师的公众号“豆田作文茶馆”就是最典型的尝试,跟帖的同学和老师家长特别多,写作对于他们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总之,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声色画乐视集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更使课堂的教学活动丰富而有趣味。具有共享性的点评能给予孩子写作的尊严感,使学生走上生命化写作的道路。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混乱、枯燥和乏味,多媒体及网络的介入,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捷。无线电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帮助我们摆脱了纸张的束缚,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短短几秒钟获取信息资源。这为作文教学素材的选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在浏览器中搜索,最快地找到适合教学目标的高品质材料。这些材料突破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可能是自最一线城市的科研成果,也可能来自一些特级教师或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只要输入关键词,网络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我们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这和非网络环境下,教师全凭个人经验和修养积累、使用教学素材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它突破了个人经验主义的短视性,集众家之所长,使教学材料的选择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例如“学会描写景物”是部编版八上教材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任务。鉴于《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等四篇山水小品文,语言凝练灵动、句式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对写作者的要求非常高的特点,针对农村孩子整体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的学情,我把这几篇文章分别定义为诵读型文本和讲授型文本,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写作技法”“文章抒情、描写是如何有效融合的”“这一类文体的基本行文思路”三大问题。我只将《记承天寺夜游》划为写作文本,聚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借助多媒体PPT的直观呈现,在诵读、补白、换词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味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带给人的艺术震撼和审美愉悦,从而引出本堂作文课的教学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景物描写插上翅膀。接着又对学生呈现了三段相关名家所写的写景片段,材料中有名家萧红的作品,有近两年扬州初三散文阅读中的经典段落,这些片段再次让学生体味到好的联想和想象带给读者的冲击力,最后我让学生从“桃花溪、晚照亭……”中任选一处景观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当堂进行片段练习。结果让人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耳目一新,由于模仿文本风格的多元化,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是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网络提供的便利,单凭老师的苦读深耕,无法掌握如此丰富的材料。即便手边有这些资料,从寻找,比较,删选,选定,打印,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对于长期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而言,压力会非常大。
网络信息资源还存在着发布自由的特征,带来的变化就是网络信息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网络资源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愈来愈迅速。可以这样说,北京一个小时前发生的事,一小时后会通过网络,让全国人民获知。这种快捷的时效性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益处良多。如在我的作文课上,我曾针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现象,多次组织开展多维度的写作教学。我们曾对“小黄车退出共享时代”“《流浪地球》里的中国味儿”“996是否健康”“中美贸易战谁最伤”等新鲜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因为紧跟时代,又借力于网络上各方的观点,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看问题更客观,写作范围也更广阔。可以说,通过作文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是非观。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让课上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网络信息资源多元、丰富,不受语言、地区、学科等的限制。它不仅具有数量和范围上的优势,在形式上也优于传统资源。我们的传统资源往往仅限于文本,而网络资源除文本外,还可以以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更便于我们与课堂的结合。有效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使作文课的课上活动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意义上的课上语言活动以一问一答的讲授为主,活动的参与度取决于教师设计问题的智慧,对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基于小组模式下的课上活动也仅止于在教师问题的统摄下,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碰撞,还是以问题到答案为主,形式相对单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则相对而言形式更丰富。以王开东老师的写作课《记叙文最好的样子》为例,王老师以电影《合唱团的秘密》为媒介,对该电影进行了契合课堂教学的合理剪辑,在每一次剧情定格的时候,分别以“猜一猜人物会有怎样的后续行为”“用对象分析法试着发现合唱团中有哪些秘密”“结尾无声的演唱是不是最好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几个问题将电影与写作教学串联起来。
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聚焦一个意象;细描两个场面;紧扣意象,写出多层含义;制造波澜等。这样的作文课堂带给了学生全新的视听觉冲击,类似猜谜破案式的课堂活动的展开,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仅电影能作为作文教学手段,图像、音乐、热播抖音、慕课、TED、百家讲坛等都可以用来组织作文教学的课上活动。我们的作文想象力训练的高级阶段,就是听台湾自然主义音乐人吴金黛的专辑《森林狂想曲》,想象画面,创作交流。最后展现徐仁修先生的摄影作品,来比较文字和图片对于社会、自然的不同表达方式。网络环境下,这些多样媒介的运用使课堂活动趣味盎然,富有变化,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三、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让点评更具有交互性和共享性
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存储的密度高、容量大,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远距离传送。这大大加快了作文教学点评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使资源共享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点评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获得教师指导的唯一途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当堂读优秀范文,以树立榜样。另一种是在作文本上批改,教师给出3到5点意见和建议,一般是100到200字。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通常会出现诊断雷同的现象,不能给学生带来建设性的建议,而且学生作文的读者通常仅限于教师一人,学生在作文中无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网络环境下的点评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首先,完全可以建立班级专门的语文网站或APP,由于没有篇幅、纸质稿的制约,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推送到网站和APP上,这样可以使更多优秀的同学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写作的信心。此外,以网站APP为平台的写作,读者更多,传播范围更广。他们一开始可能是班里的同学,慢慢的会有家长的加入。更会有一些作文爱好者加入,也会有一些教师代表、甚至很多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加入。他们都可以借助网络在文章下面的留言栏上点评你的作文,畅所欲言,大部分都是认真负责的,只要你足够谦虚,肯定能有所收获!对于有争议的观点,你也可以在网站留言栏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方如看見,会第一时间和你互动。这样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是纸质时代无法想象的,这样的碰撞也会使写作者更快地提高自己。有了写作的动力,何愁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呢?张家港常青藤实验学校田大璜老师的公众号“豆田作文茶馆”就是最典型的尝试,跟帖的同学和老师家长特别多,写作对于他们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总之,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声色画乐视集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更使课堂的教学活动丰富而有趣味。具有共享性的点评能给予孩子写作的尊严感,使学生走上生命化写作的道路。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混乱、枯燥和乏味,多媒体及网络的介入,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