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言文是座丰富的宝藏,它包蕴着文化因素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其精炼简约、生动典雅的文言,负载着大容量的文化信息。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够重视从宏观、从整体上去把握文言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就会使学生走出困境,主动去探求更丰富更深远的民族文化之源,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
  1.当今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上文言文,学生笔记就记得唰唰响,满满当当全是关于文言字、词、句的有关解释、翻译。而且,教师还不断强调:解释、翻译必须准确、到位,才算完全正确。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一些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文言语法规则,至于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文化魅力,却并未品味到。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限于“与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不同”、“翻译得准不准确”等问题的把握。
  这不能怪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讲述文言文不外乎这些主要的教学内容:特殊句法、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通假字,诸如此类,贯穿于串讲课文的各环节中。随着学龄的增长,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文言语法规则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而其他带有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则只限于一些有关的古代文学常识的传授而已。
  诚然,文言文的讲授离不开字词句等语法规则。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将文言文教学单纯地、肤浅地理解为古代汉语教学。在课堂上,以大量的语法知识淹没了对课文本身人文内涵的理解,重视的是“正确性”,并历来以此为文言文教学的正道。这种忽视文化内涵的传授的作风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一些学生们的眼中,这些距离当今时代已很遥远的文字,只是一个个符号,就如掘开古墓发现的一具木乃伊,毫无鲜活的生命力。事实上,多数学生希望知道隐含在文言文中的更多的文化因素。文言文作为母语的源头,它是和整个民族中人的心智的成长与精神发展血脉相连、息息相关的。古文家常说“文以载道”,语法只是思想的外壳。语文教材中选编文言文的初衷,也是希望教者以语法规则与文化规则并重,只是许多教师已背离了这一初衷。针对这一现状,走出误区,挖掘文言文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可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机会,改变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淡漠感和厌恶感,已是势所必然。
  2.文言文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一般只注意到现代文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没有想到,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已流淌于今人的血液中。谁能说《荷塘月色》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渴求回归自然、厌恶世俗、追求高洁的《爱莲说》情结呢?谁又能说,《枣核》就不是与《木兰诗》热爱祖国一脉相承呢?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所谓“现代意识”,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相联。时代的进程已经显示,我们无法抛弃传统,另找一个全新的文化生存空间。有位学者说得好:“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前的作品完全有可能与今天的时代精神水乳交融。”现代文与文言文,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既有这样的相承关系,我们何不追本溯源,从文言文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以飨学生呢?
  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其精炼简约、生动典雅的文言,负载着大容量的文化信息。教师应善于从有限的几十篇文言文中,提取出中国数千年来思想文化发展中有价值的成分。
  首先,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能经历几千年风雨沧桑、顽强拼搏而生存,是与其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分不开的。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无不体现了传统文化强烈的道德色彩。如《与朱元思书》所着力描写的自然美景引发人们对如画江山的热爱;《论语八则》劝导世人应尊师重教,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操;《曹刿论战》体现了一介平民曹刿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精神和深谋远虑的军事素养;《陈涉世家》勾勒了一位有着鸿鹄之志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文以载道,教以载德。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对教材文言文中这类具有浓厚传统道德色彩的文章,应吃透讲透。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这在思想观念纷纭的现代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崇尚与自然亲和,开放心灵,关注宇宙人生。因而,其文多体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并且有将哲学美学化的趋向,读来余韵悠长,耐人寻味。语文教材中这类文章不少。例如:《醉翁亭记》,游山玩水而悟出“与民同乐”的道理;《归园田居》通过隐居田园生活,创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意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倡导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儒家哲学。很显然,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站在现代的高度,准确地把握住文言文中蕴涵的先人哲思,就能使学生初步洞悉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人”的素质。
  中国古代史家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虽然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反思不一定符合历史本身的规律,但它毕竟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陈涉世家》,让我们了解到司马迁的历史观,即在历史事件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潼关怀古》认为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都会造成百姓的痛苦;《愚公移山》提示了人定胜天的道理。《捕蛇者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统治者的残暴是造成百姓疾苦的根源。可以说,这类文章都体现了古代史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是在汲取前朝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警示后人应以史为鉴,修明政治方能受万人拥戴。虽然他们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作出的历史反思,但对今人同样有深刻的启示。
  文言文是座丰富的宝藏,它包蕴的文化因素还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够重视从宏观、从整体上去把握文言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就会使学生走出困境,主动去探求更丰富更深远的民族文化之源,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文化素养。
  3.加强文化因素的渗透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语文教学的性质的“工具说”与“人文说”两种界定,争论得很激烈。应该说,两者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因素。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之后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表明,当今教育已将文化教育提高到了与知识并重的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陶冶了诸如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一代有深厚国学素养的大家。反观当代的年轻学者,在这方面反不及前人。这不能不归结于当代语文教学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所偏废。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中,只重语法规则而忽视文化规则的现象尤为普遍。近年来,提倡人文教育,主张重视文化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语文教学中这一传统文化回归的现象,固然与当今整个社会思潮有关,但更应看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其实就是重视人的因素的培养。
  因此,文言文作为融入、文、史、哲等诸多中国本源文化因素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更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挖掘出蕴藏其间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内涵,加深学生个体的精神底蕴,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担当起弘扬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需要和兴趣,就要创设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问题引入课堂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趋势,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目
期刊
【摘要】  读《教育新理念》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它告诉我们要树立生命教育观,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培养未来人才所需的人格。  【关键词】教师终身学习生命教育观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乐趣。”阅读,就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它是学生理解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未来文字学习的发展,也影响着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自由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感悟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
期刊
【摘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化学学习的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树立信心提高成绩有效性思考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虽然它属于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
期刊
【摘要】  现在的小学生表现出许多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小学语文综合阅读教材,我认为可以从“榜样示范、注重引导、为人师表、注重身教、组织活动、注重体验”等几个方面来实施传统美德教育。使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定式,养成良好的品德,并有效地付诸于生活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综合阅读传统美德教育品德教育培养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
期刊
【摘要】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第一,做到细节美;第二,做到绘态美;第三,做到句式美;第四,做到修辞美;第五,做到意趣美;第六,做到底蕴美。  【关键词】中学学生作文语言美化策略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光亮与否,是影响读者对作文印象好坏最直观的第一因素。因此在写作中,语言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写出富有文采的作文呢?根据自己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我认为一篇好的作
期刊
【摘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星星的火种在哪里撒下去是关键,洒在了学生中间,由同龄人去帮助和管理同龄人,他们是受益者也是传播者,他们自身的改变,在学生眼中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班级整体氛围的提升。这燎原的大火希望可以燃遍整个中华大地。使得中国的新生一代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栋梁。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教育培养责任    我是一名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有幸进入德育处工作。进来才发现
期刊
【摘要】  多数学生觉得数学难学,“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关键在于一个“悟”字,只要学会悟数学,用内心的体念与创造来学习数学,就会使学生获取一个善于思考的脑袋。而数学的悟性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获得的,正确认识、科学培养和合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的悟性。要学好高中数学,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数学的本质,多从概念、性质、内容、数学问题本身的特征,以及猜想、归纳、转化之中多思多想,定能发现
期刊
【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期刊
【摘要】  在长期的教学中,要引进学生走进知识宝库大门,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课文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