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和教材改革和调整方面探讨了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专业建设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 2011 )》,原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统计学”二级学科与原理学门类“数学”一级学科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学科合并成为“统计学”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下,既可以授理学学位,也可以授经济学学位.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这既是几代统计学者梦寐以求、为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国统计事业和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统计学科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次统计一级学科的对应调整,对本科培养院校的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必将对高校统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统计人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统计教学如何来适应统计一级学科建设,这将面临着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和教材改革和调整等一系列现实的和可能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走上发展新轨的同时,统计专业建设如何制定才能实现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改革目标?
一、准确的专业定位
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势必形成新的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格局,这对于统计专业培养方向来说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由哪些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构成,目前尚无定论,有待学界的认同与社会的认可.目前暂定的方向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学、生物与卫生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几个方面.在整个统计学科体系的重构过程中,关于专业的设置,我们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首先,通过学科体系的重新构建,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地位;其次,通过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进一步形成和彰显各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特色;第三,通过研究方法的重新梳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二级学科方向的方法体系,其中既有统计学方法的一般性,又有各二级学科自身的独特性.
二、确定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结合专业定位,立足广西经济发展、联系行业、面向全国,提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强调所培养的统计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从一级统计学教育出发,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我们将认真学习一级学科统计专业建设的精神,赴一些高校进行调研,并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科学地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统计学的培养目标应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联系行业、面向全国,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并具备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在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金融、证券和咨询业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咨询、投资决策、统计信息管理、统计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此外,我们将聘请知名的统计学专家对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分析,根据交流学习及专家意见,我们统计学专业的骨干教师对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三、改革课程设置,规范课程内容
我们首先收集学科带头人、政府统计部门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学校统计学专业专家代表、本专业及相近专业教师代表和统计学专业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查分析不断变化的市场、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尤其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统计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程设置必须服务于培养目标,因为课程设置作为一种知识投入计划,它直接决定了培养的学生所能具备的才能.(2)衔接性原则.首先课程设置要与一级统计学科体系相衔接,其次要与社会需求及国际统计教育体系相衔接.(3)系统性原则.保障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也是课程设置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一级学科统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衔接上.此外,由于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时我们应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环节,在保持总学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同实习基地的对话联系.切实利用好现有的实习基地资源,保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统计学作为横断性学科,要注重学科交叉,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在精选课程内容、交叉融合和课程整合重组上下功夫.
四、建立一支优秀的统计专业师资队伍
在学校许可的条件下,积极争取引进优秀人才,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选好学科带头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提高现有教师素质.使教学团队教师可以动态了解专业现状,实时跟踪专业前沿,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并及时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整合现有的师资队伍.将原有的二级学科的经济统计师资和数理统计的师资整合,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第二,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弥补急需的人才以及缺少的学科人才.全力争取学校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倾斜.第三,提高教师学历、职称层次.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统计学教学和科研人才为重点积极鼓励现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供进修深造机会,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知识结构合理、教风优良的教师队伍.第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训和管理.建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的导师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交流学习和素质培养.
五、改革教学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统计思维和统计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必须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并且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对统计数据的解释更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注重统计理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我们拟将提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的一体化,也即理论、方法、应用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系统、灵活把握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课程内容均含有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我们拟将展开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观察分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给出案例,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适合理论性较强的统计学内容;模拟教学法则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比较适应于方法较强的教学内容;观察分析教学法是由学生自己观察事物来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应用性较强的统计教学内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可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于统计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统计研究,28(11),1-6,2011.
[2]李宝瑜.统计学一级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统计研究,8,3-5,2004.
[3]张勇.统计学一级学科建设与中国统计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统计研究,11-14,1999.
[4]周恒彤,肖红叶.论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2,8-11,1997.
[5]张灵芝.大统计学科建设与统计教学改革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4,35-38,1996.
[6]杨廷干.论统计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统计研究,2,10-14,2005.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 2011 )》,原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统计学”二级学科与原理学门类“数学”一级学科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学科合并成为“统计学”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下,既可以授理学学位,也可以授经济学学位.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这既是几代统计学者梦寐以求、为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国统计事业和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统计学科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次统计一级学科的对应调整,对本科培养院校的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必将对高校统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统计人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统计教学如何来适应统计一级学科建设,这将面临着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和教材改革和调整等一系列现实的和可能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走上发展新轨的同时,统计专业建设如何制定才能实现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改革目标?
一、准确的专业定位
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势必形成新的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格局,这对于统计专业培养方向来说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由哪些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构成,目前尚无定论,有待学界的认同与社会的认可.目前暂定的方向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学、生物与卫生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几个方面.在整个统计学科体系的重构过程中,关于专业的设置,我们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首先,通过学科体系的重新构建,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地位;其次,通过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进一步形成和彰显各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特色;第三,通过研究方法的重新梳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二级学科方向的方法体系,其中既有统计学方法的一般性,又有各二级学科自身的独特性.
二、确定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结合专业定位,立足广西经济发展、联系行业、面向全国,提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强调所培养的统计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从一级统计学教育出发,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我们将认真学习一级学科统计专业建设的精神,赴一些高校进行调研,并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科学地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统计学的培养目标应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联系行业、面向全国,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并具备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在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金融、证券和咨询业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咨询、投资决策、统计信息管理、统计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此外,我们将聘请知名的统计学专家对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分析,根据交流学习及专家意见,我们统计学专业的骨干教师对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三、改革课程设置,规范课程内容
我们首先收集学科带头人、政府统计部门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学校统计学专业专家代表、本专业及相近专业教师代表和统计学专业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查分析不断变化的市场、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尤其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统计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程设置必须服务于培养目标,因为课程设置作为一种知识投入计划,它直接决定了培养的学生所能具备的才能.(2)衔接性原则.首先课程设置要与一级统计学科体系相衔接,其次要与社会需求及国际统计教育体系相衔接.(3)系统性原则.保障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也是课程设置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一级学科统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衔接上.此外,由于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时我们应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环节,在保持总学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同实习基地的对话联系.切实利用好现有的实习基地资源,保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统计学作为横断性学科,要注重学科交叉,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在精选课程内容、交叉融合和课程整合重组上下功夫.
四、建立一支优秀的统计专业师资队伍
在学校许可的条件下,积极争取引进优秀人才,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选好学科带头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提高现有教师素质.使教学团队教师可以动态了解专业现状,实时跟踪专业前沿,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并及时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整合现有的师资队伍.将原有的二级学科的经济统计师资和数理统计的师资整合,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第二,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弥补急需的人才以及缺少的学科人才.全力争取学校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倾斜.第三,提高教师学历、职称层次.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统计学教学和科研人才为重点积极鼓励现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供进修深造机会,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知识结构合理、教风优良的教师队伍.第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训和管理.建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的导师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交流学习和素质培养.
五、改革教学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统计思维和统计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必须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并且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对统计数据的解释更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注重统计理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我们拟将提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的一体化,也即理论、方法、应用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系统、灵活把握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课程内容均含有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我们拟将展开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观察分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给出案例,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适合理论性较强的统计学内容;模拟教学法则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比较适应于方法较强的教学内容;观察分析教学法是由学生自己观察事物来掌握教学要点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应用性较强的统计教学内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可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于统计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统计研究,28(11),1-6,2011.
[2]李宝瑜.统计学一级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统计研究,8,3-5,2004.
[3]张勇.统计学一级学科建设与中国统计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统计研究,11-14,1999.
[4]周恒彤,肖红叶.论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2,8-11,1997.
[5]张灵芝.大统计学科建设与统计教学改革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4,35-38,1996.
[6]杨廷干.论统计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统计研究,2,10-1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