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和高考一样,都要经过系统化、综合性的几轮复习,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第一轮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综合地分模块复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短两个月的复习中取得质的突破。
关键词:九年级 数学思想 模块复习
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一样,各科都要经过几轮的复习,数学也不例外,好多老师都在制定中考目标。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中考的结果,而是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阶段能否取得“显著”进步,应该思考该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结合十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现就九年级数学临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谈一点体会和建议。
一、全身心投入,做好心理准备。
新课结束后,离中考也就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复习开始前,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多找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优异生要鼓励他们有夺取高分的信心,除按正常进度复习之外,还要安排他们进行拔高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老师隔两三天检查批改一下,发现问题及时当面解决;对于后进生,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出他们学习成绩不能进步的原因,平时多给予关心,甚至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主动表扬他们课堂上的优点,哪怕问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不断地鼓励他们“像这样学下去,中考时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之类的话,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调整好我们教育的心态,调整好学生学习的心态,必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观。
九年级新课结束后,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很难形成知识体系,好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运用相关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把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再整理,分成模块复习。具体可分为三大模块:1.数与式(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3.统计与概率。在复习每个模块时,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提炼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回归到课本中去。我们在讲解概念、性质、公理、定理时要注意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与上新课时的讲解有区别,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讲解。例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四边形这块时,让学生分清一般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的共性及异性,引导学生主动回忆、感受,借助图形识记性质,最后达到自主构建每一块知识体系的能力。不要以讲授为主或让学生看看书敷衍了事。
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每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好以后,基本的概念、重要的公理、定理、性质等数学知识要重新得到认识,无疑要通过做相关的题去巩固、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
1.选择、配备复习题要有针对性,做到精编细选。
复习阶段我们见到的复习题不外乎成套题、多种解法题、变式题、近年新增加的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更多的是成套题。无论选用哪种类型,我们都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所选的题型不但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更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心,认真去整合、筛选习题,去粗存精,切不可不求效率而盲目地搞题海战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无论解答题还是证明题,或者一个简单的命题,都含有已知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往往有些条件是显性的,有些却是隐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做到“读题细、审题清”,能分清问题中所含的条件和要求,弄清哪些是已知的、未知的、所求的、隐含的,它们之间有无逻辑关联,哪些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与之有联系;遇到复杂的综合题要帮助学生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化难为易。
3.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回顾反思的习惯。
对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就像我们在教案后写教学反思一样,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最佳方法。我们在复习阶段为了赶进度,急于进入下一轮复习,常常忽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错过了在解题方面受到更多教益的机会。
四、学法指导要落到实处。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方法就是到达目的地最短的路线。复习阶段不比新授课,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要做到分层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主张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各尽所能。因此学法指导上我们要将集体辅导与个别点拨相结合、优等生与学困生帮扶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问,号召学生讨论,能讲出来肯定能写到书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一般来说,前10分钟集体讲解辅导,讲共性问题;剩余35分钟全留给学生,其中20分钟用于给优等生和学困生个别辅导、点拨,最后15分钟为互助学习时间,优等生帮扶学困生,主要是检查知识点的巩固、基础题的训练反馈,我们则对中等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把握好知识点的整理和习题的训练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关键词:九年级 数学思想 模块复习
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一样,各科都要经过几轮的复习,数学也不例外,好多老师都在制定中考目标。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中考的结果,而是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阶段能否取得“显著”进步,应该思考该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结合十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现就九年级数学临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谈一点体会和建议。
一、全身心投入,做好心理准备。
新课结束后,离中考也就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复习开始前,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多找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优异生要鼓励他们有夺取高分的信心,除按正常进度复习之外,还要安排他们进行拔高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老师隔两三天检查批改一下,发现问题及时当面解决;对于后进生,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出他们学习成绩不能进步的原因,平时多给予关心,甚至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主动表扬他们课堂上的优点,哪怕问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不断地鼓励他们“像这样学下去,中考时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之类的话,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调整好我们教育的心态,调整好学生学习的心态,必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观。
九年级新课结束后,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很难形成知识体系,好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运用相关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把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再整理,分成模块复习。具体可分为三大模块:1.数与式(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3.统计与概率。在复习每个模块时,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提炼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回归到课本中去。我们在讲解概念、性质、公理、定理时要注意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与上新课时的讲解有区别,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讲解。例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四边形这块时,让学生分清一般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的共性及异性,引导学生主动回忆、感受,借助图形识记性质,最后达到自主构建每一块知识体系的能力。不要以讲授为主或让学生看看书敷衍了事。
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每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好以后,基本的概念、重要的公理、定理、性质等数学知识要重新得到认识,无疑要通过做相关的题去巩固、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
1.选择、配备复习题要有针对性,做到精编细选。
复习阶段我们见到的复习题不外乎成套题、多种解法题、变式题、近年新增加的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更多的是成套题。无论选用哪种类型,我们都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所选的题型不但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更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心,认真去整合、筛选习题,去粗存精,切不可不求效率而盲目地搞题海战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无论解答题还是证明题,或者一个简单的命题,都含有已知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往往有些条件是显性的,有些却是隐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做到“读题细、审题清”,能分清问题中所含的条件和要求,弄清哪些是已知的、未知的、所求的、隐含的,它们之间有无逻辑关联,哪些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与之有联系;遇到复杂的综合题要帮助学生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化难为易。
3.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回顾反思的习惯。
对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就像我们在教案后写教学反思一样,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最佳方法。我们在复习阶段为了赶进度,急于进入下一轮复习,常常忽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错过了在解题方面受到更多教益的机会。
四、学法指导要落到实处。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方法就是到达目的地最短的路线。复习阶段不比新授课,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要做到分层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主张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各尽所能。因此学法指导上我们要将集体辅导与个别点拨相结合、优等生与学困生帮扶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问,号召学生讨论,能讲出来肯定能写到书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一般来说,前10分钟集体讲解辅导,讲共性问题;剩余35分钟全留给学生,其中20分钟用于给优等生和学困生个别辅导、点拨,最后15分钟为互助学习时间,优等生帮扶学困生,主要是检查知识点的巩固、基础题的训练反馈,我们则对中等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把握好知识点的整理和习题的训练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