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有序的教学结构、精湛的教学技巧,无不闪烁着教学的艺术光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成功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景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81-01
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1 以旧引新创设情境
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新知识、新概念,会给学生以突兀之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作文章,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从旧知识的复习转入新知识的研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 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可变通性制造悬念,创造出一个“愤”(心欲知而未知)“悱”(口欲言而未言)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这种冲突转变为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还有:(1)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挖掘;(2)以数学典故、史实创设情境,激发情趣;(3)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4)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5)以数学悬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2“函数的概念”的导入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阅读材料(幻灯片),回答问题。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炮弹距地面的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1)这个实例中的变量有哪些?
(2)它们之间的对应(依赖)关系是怎样表现的?
(3)填表:
(4)时间t的取值范围______。
(5)飞行高度h的取值范围______。
(6)设炮弹的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炮弹距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对于______中的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都有_____中的唯一确定的距地面高度h和它______。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导入”的材料,以“设问”的形式出现,主要作用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学生思考(主体参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过程与体验),有助于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研究探索的状态。
3 构思趣题创设情境
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实际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研究发现的状态中。这类问题构思巧妙、紧扣教材,既让学生动一番脑筋,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我姓什么?姓“王”,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
“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情景: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打成两块,要截取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为什么?如果带一块可以的话,应带去哪一块?为什么?再如,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人们为什么不惜踏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的边沿走路?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而电影院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等等。只要教师留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
4 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如果偶尔碰到学生身边的材料,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因而我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它的半径为3米,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然而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 直接引入
如:师:上节课同学们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分式方程的过程,从而认识了分式方程。那么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我们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设法求出方程=的解吗?
设计说明:
这个问题是教材中开门见山提出的,也是上节课同学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第一个分式方程。这种简单明了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也借助前一节课熟悉的内容,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景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81-01
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1 以旧引新创设情境
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新知识、新概念,会给学生以突兀之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作文章,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从旧知识的复习转入新知识的研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 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可变通性制造悬念,创造出一个“愤”(心欲知而未知)“悱”(口欲言而未言)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这种冲突转变为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还有:(1)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挖掘;(2)以数学典故、史实创设情境,激发情趣;(3)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4)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5)以数学悬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2“函数的概念”的导入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阅读材料(幻灯片),回答问题。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炮弹距地面的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1)这个实例中的变量有哪些?
(2)它们之间的对应(依赖)关系是怎样表现的?
(3)填表:
(4)时间t的取值范围______。
(5)飞行高度h的取值范围______。
(6)设炮弹的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炮弹距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对于______中的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都有_____中的唯一确定的距地面高度h和它______。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导入”的材料,以“设问”的形式出现,主要作用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学生思考(主体参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过程与体验),有助于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研究探索的状态。
3 构思趣题创设情境
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实际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研究发现的状态中。这类问题构思巧妙、紧扣教材,既让学生动一番脑筋,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我姓什么?姓“王”,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
“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情景: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打成两块,要截取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为什么?如果带一块可以的话,应带去哪一块?为什么?再如,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人们为什么不惜踏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的边沿走路?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而电影院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等等。只要教师留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
4 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如果偶尔碰到学生身边的材料,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因而我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它的半径为3米,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然而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 直接引入
如:师:上节课同学们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分式方程的过程,从而认识了分式方程。那么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我们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设法求出方程=的解吗?
设计说明:
这个问题是教材中开门见山提出的,也是上节课同学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第一个分式方程。这种简单明了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也借助前一节课熟悉的内容,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