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的新课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5-01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赴已成功课改的宜川中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学习。从2012年秋季高一年级起,我校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怎样?新课程改革实施都要进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看:我们应是积极的推动者而不是阻力,所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站在时代前列,通过深入学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实践必将为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只要我们积极参与,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作为促进自身发展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智慧的,又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新一代名师。 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各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不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同,没有哪一种教学法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教师应依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习状况,打造出适合本学科实际,又自己便于操作的体现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针对以上现象,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4-01  2010年4月,我前往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窦老师从头至尾都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课时从朗读标题、朗读外貌、朗读语言一直到朗读动作,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从朗读标题、朗读外貌、朗读言回到朗读外貌,在朗读中发现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性的现象,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问题引入;问题引导;适时;适度;启发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9-0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1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老师的教则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的优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备课时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學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
【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先学后教、合作交流、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关键词】学习方式; 预习; 合作; 开放; 自主【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2-02  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而课堂
研究背景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生理改变: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反应降低,呼吸功能的减退,肾功能的下降等。这些改变使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大大降低。而关节置
【摘要】建构式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課堂中交流展示需要师生在课前、课中灵活调试预设与生成,磨合交流展示的方式方法,以增强交流展示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式课堂; 交流展示; 实践与认识【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4-02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让一篇篇美文诗意全无;层层叠叠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消磨殆尽。本文通过探讨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让语文课堂流淌着情感的韵律,彰显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5-02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有效的课堂,才能轻松,愉快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7-02  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几年多了,面对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