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国家与地方的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示范性的学校,各职业院校的实力越来越强,其具备的服务社会的潜力也是越发强大。虽然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已经能够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但与国家对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预期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院校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功能发挥与实现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限制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实现因素分析
1、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有待完善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还存在着兼职与专职结构、“双师”结构等方面的失衡现象,在中职学校中,“双师”教师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高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高,教师队伍整体仍面临三个较大的问题。一是“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但创新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个体差距较大和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自身的服务素质也会下降,不利于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
2、院校服务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教师超负荷地工作,很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必须“身兼数职”,疲于应对校内教学、管理、基础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时间不足加之主动服务社会意识不强,自然投入到地方社会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科研方面,校内科学技术类研究受人追捧,社会服务类研究少有问津,偶有教师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多是为了锦上添花,理论多、创新少、应用性不高,科研成果可转化能力低,对服务社会的作用有限。当然,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间接地服务于社会,但它不足以满足区域与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即时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更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办学优势。
3、政府资金支持有待进一步平衡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各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的重视,但因财力有限或认识偏差等原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目前,职业院校在发挥服务社会功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也主要依靠学校自筹和行业企业赞助,国家尚没有针对社会服务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也致使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
4、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
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但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来说,尚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关于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职业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未能从外部创造良好环境进而给予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带来有利条件。
5、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历史因素形成的一些偏见,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认同度并不高,虽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使得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善,但是现状仍旧导致职业院校本身很难得到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项目与很多社会服务的机会。
二、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及建议
1、树立职业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社会服务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
职业院校应该及时革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树立为地方经济、人文等方面发展服务的意识,培植社会化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现實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机制,始终坚持以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并切实根据社会不断提高的岗位需求来更新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推动新兴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和地方生产的要求。积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职业院校要通过充分发挥师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充分为社会提供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技术推广、继续教育、培训鉴定、开放教学设备设施等服务。职业院校只有树立了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切实按照这一理念标准办学,其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打造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团队
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人力资本,需要打造一支院校自有的社会服务团队。首先,要合理优化和整合现有师资队伍,按照岗位需求与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化对教师们的职责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服务社会理念。其次,加强专任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再次,加强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与培训。最后,建立完善的校内奖励激励机制。只有打造出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促进院校自身教育教学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继而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3、完善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体系,保障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发挥
优化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对体现行业特色、有独特专业办学特点的职业院校的资金拨款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细化政府资金投入项目。进一步明确对于职业院校资金投入的分类和流程。二是强化主管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主管单位对下属职业院校有关资金支持的责任。三是规范职业院校申请政府资金支持项目的预决算。同时加强对审计报告和后续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四是优化政府资金使用。职业院校要合理规范使用项目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除了完善政府资金支持体系外,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保障机制建设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应通过出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办法来促进校企合作行为的增加,提高双方合作的成功率、满意度与连续性,使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得以稳定、持续地发挥。
4、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优化职业院校服务资源
首先,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协调好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可以更大范围的服务地方产业。通过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既有效整合了区域内的师资人才、教学体系、科研成果和实训基地等,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还提升了区域整体的职业教育水平。其次,职教集团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优势作用,加强对部分实力稍弱的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和帮扶,加强集团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最后,强化职教集团内部不同层次的融合,使集团整体实力更强,互相弥补、减少因院校个体差异从而单一面对社会环境变化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实现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5、更新固有观念,加大宣传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力度
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抓好对职业院校的舆论宣传和引导,通过利用各种媒介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全方位的宣传职业院校优质的服务社会功能。同时,职业院校自身也要树立营销思维,通过教育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建立起官方的一些网络宣传阵地,主动展示自身风采。结合政府和院校自身的共同努力,旨在营造出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限制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实现因素分析
1、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有待完善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还存在着兼职与专职结构、“双师”结构等方面的失衡现象,在中职学校中,“双师”教师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高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高,教师队伍整体仍面临三个较大的问题。一是“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但创新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个体差距较大和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自身的服务素质也会下降,不利于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
2、院校服务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教师超负荷地工作,很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必须“身兼数职”,疲于应对校内教学、管理、基础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时间不足加之主动服务社会意识不强,自然投入到地方社会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科研方面,校内科学技术类研究受人追捧,社会服务类研究少有问津,偶有教师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多是为了锦上添花,理论多、创新少、应用性不高,科研成果可转化能力低,对服务社会的作用有限。当然,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间接地服务于社会,但它不足以满足区域与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即时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更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办学优势。
3、政府资金支持有待进一步平衡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各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的重视,但因财力有限或认识偏差等原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目前,职业院校在发挥服务社会功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也主要依靠学校自筹和行业企业赞助,国家尚没有针对社会服务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也致使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
4、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
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但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来说,尚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关于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职业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未能从外部创造良好环境进而给予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带来有利条件。
5、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历史因素形成的一些偏见,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认同度并不高,虽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使得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善,但是现状仍旧导致职业院校本身很难得到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项目与很多社会服务的机会。
二、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及建议
1、树立职业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社会服务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
职业院校应该及时革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树立为地方经济、人文等方面发展服务的意识,培植社会化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现實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机制,始终坚持以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并切实根据社会不断提高的岗位需求来更新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推动新兴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和地方生产的要求。积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职业院校要通过充分发挥师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充分为社会提供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技术推广、继续教育、培训鉴定、开放教学设备设施等服务。职业院校只有树立了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切实按照这一理念标准办学,其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打造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团队
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人力资本,需要打造一支院校自有的社会服务团队。首先,要合理优化和整合现有师资队伍,按照岗位需求与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化对教师们的职责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服务社会理念。其次,加强专任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再次,加强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与培训。最后,建立完善的校内奖励激励机制。只有打造出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促进院校自身教育教学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继而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3、完善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体系,保障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发挥
优化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对体现行业特色、有独特专业办学特点的职业院校的资金拨款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细化政府资金投入项目。进一步明确对于职业院校资金投入的分类和流程。二是强化主管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主管单位对下属职业院校有关资金支持的责任。三是规范职业院校申请政府资金支持项目的预决算。同时加强对审计报告和后续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四是优化政府资金使用。职业院校要合理规范使用项目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除了完善政府资金支持体系外,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保障机制建设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应通过出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办法来促进校企合作行为的增加,提高双方合作的成功率、满意度与连续性,使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得以稳定、持续地发挥。
4、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优化职业院校服务资源
首先,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协调好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可以更大范围的服务地方产业。通过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既有效整合了区域内的师资人才、教学体系、科研成果和实训基地等,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还提升了区域整体的职业教育水平。其次,职教集团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优势作用,加强对部分实力稍弱的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和帮扶,加强集团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最后,强化职教集团内部不同层次的融合,使集团整体实力更强,互相弥补、减少因院校个体差异从而单一面对社会环境变化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实现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5、更新固有观念,加大宣传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力度
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抓好对职业院校的舆论宣传和引导,通过利用各种媒介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全方位的宣传职业院校优质的服务社会功能。同时,职业院校自身也要树立营销思维,通过教育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建立起官方的一些网络宣传阵地,主动展示自身风采。结合政府和院校自身的共同努力,旨在营造出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