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 综合素质 培养方法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中等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生站、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或妇幼保健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助产工作所必需的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等,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项维、吴旻等首先报告了中国人的染色体组型,标志着我国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杜传书(1963)发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研究,标志着我国生化遗传学的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关PTC尝味能力的调查标志着我国群体遗传学的萌芽。80年代后期,我国处于前沿的细胞遗传学,引进了先进的高分辨显带技术、显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大步地跨入了分子遗传学行列。在分子代谢病的突变性质、产前基因诊断、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至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1999年9月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联合发表声明,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已绘制成功。通过这些事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参与学习。
2.2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中职卫校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在初中阶段基本上都属于后进生,受到的批评比较多,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迷茫。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助产专业的就业前景,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①课前预习、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②上课认真听课、记笔记、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③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④课后复习、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2.4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刚开始时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提问单”,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提问单”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前的计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修正和调控等方面。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由学生“自我提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3.加强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进入20世纪以来,遗传学飞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疾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等高新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医学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遗传学革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人工授精、产前诊断、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等,应用高科技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许多伦理、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问题。[2]因此,在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优生章节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展相关的伦理讨论:①产前诊断的目的是在妊娠时就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如果不存在任何異常的家族史,仅仅为了解除父母的疑虑,或为了知道胎儿的性别,是否应该进行产前诊断?②产前诊断如果获得阳性结果,很可能导致对有缺陷胎儿的人工流产。这样做在伦理学上是否可接受?③在遗传咨询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好保密工作。但是此原则有时会与第三者免受伤害的原则相抵触。当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有某种遗传疾病,在道德上,就应该有告知其他家族成员的责任。若当事人拒绝告知其他亲属时,医生可不可以忽视其隐私权而对其亲属作必要告知呢? 4.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做好助产工作。例如在讲到产前诊断时,介绍《卫生部关于严禁用医疗技术鉴定胎儿性别和滥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任何卫生机构(包括个体开业医)不得以任何理由用医疗技术鉴定胎儿性别(因遗传性疾病需诊断者除外),同时对人工授精技术要严加管理,除用于科学研究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一律不得开展。”讲述婚姻指导及生育指导内容时,宣传我国新《婚姻法》中有关优生的条文,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介绍,从法定婚龄的确定原则、近亲不宜婚配的生物学原理到禁止结婚的疾病。讲到我国推行的优生措施时,介绍《母婴保健法》,该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行政管理等条例,对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和婚育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我国优生优育工作有法可依。
5.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提倡整体护理的今天,要求助产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能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3]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市妇幼保健院见习、参观市儿童福利院、角色扮演模拟优生咨询及病案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①通过参观儿童福利院,让学生亲身接触到遗传病患者,切实地感受到遗传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的不幸和痛苦,增强了要学好本专业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了向人们宣传、普及遗传与优生知识的重要性,学会了同情和关心他人。②通过见习,学生熟悉了优生咨询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学会填写咨询记录表格,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一些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亲身体验。经过训练,学生有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和心理需求,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④通过病案讨论,同学之间分工合作、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德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J].科教文汇,2009,(34):96-97.
[2]徐艳岩,田伟.伦理教育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倫理学,2004,17,(3):50-52.
[3]李建慧.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38-139.
关键词: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 综合素质 培养方法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中等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生站、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或妇幼保健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助产工作所必需的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等,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项维、吴旻等首先报告了中国人的染色体组型,标志着我国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杜传书(1963)发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研究,标志着我国生化遗传学的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关PTC尝味能力的调查标志着我国群体遗传学的萌芽。80年代后期,我国处于前沿的细胞遗传学,引进了先进的高分辨显带技术、显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大步地跨入了分子遗传学行列。在分子代谢病的突变性质、产前基因诊断、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至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1999年9月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联合发表声明,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已绘制成功。通过这些事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参与学习。
2.2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中职卫校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在初中阶段基本上都属于后进生,受到的批评比较多,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迷茫。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助产专业的就业前景,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①课前预习、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②上课认真听课、记笔记、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③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④课后复习、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2.4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刚开始时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提问单”,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提问单”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前的计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修正和调控等方面。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由学生“自我提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3.加强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进入20世纪以来,遗传学飞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疾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等高新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医学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遗传学革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人工授精、产前诊断、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等,应用高科技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许多伦理、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问题。[2]因此,在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优生章节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展相关的伦理讨论:①产前诊断的目的是在妊娠时就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如果不存在任何異常的家族史,仅仅为了解除父母的疑虑,或为了知道胎儿的性别,是否应该进行产前诊断?②产前诊断如果获得阳性结果,很可能导致对有缺陷胎儿的人工流产。这样做在伦理学上是否可接受?③在遗传咨询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好保密工作。但是此原则有时会与第三者免受伤害的原则相抵触。当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有某种遗传疾病,在道德上,就应该有告知其他家族成员的责任。若当事人拒绝告知其他亲属时,医生可不可以忽视其隐私权而对其亲属作必要告知呢? 4.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做好助产工作。例如在讲到产前诊断时,介绍《卫生部关于严禁用医疗技术鉴定胎儿性别和滥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任何卫生机构(包括个体开业医)不得以任何理由用医疗技术鉴定胎儿性别(因遗传性疾病需诊断者除外),同时对人工授精技术要严加管理,除用于科学研究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一律不得开展。”讲述婚姻指导及生育指导内容时,宣传我国新《婚姻法》中有关优生的条文,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介绍,从法定婚龄的确定原则、近亲不宜婚配的生物学原理到禁止结婚的疾病。讲到我国推行的优生措施时,介绍《母婴保健法》,该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行政管理等条例,对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和婚育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我国优生优育工作有法可依。
5.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提倡整体护理的今天,要求助产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能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3]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市妇幼保健院见习、参观市儿童福利院、角色扮演模拟优生咨询及病案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①通过参观儿童福利院,让学生亲身接触到遗传病患者,切实地感受到遗传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的不幸和痛苦,增强了要学好本专业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了向人们宣传、普及遗传与优生知识的重要性,学会了同情和关心他人。②通过见习,学生熟悉了优生咨询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学会填写咨询记录表格,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一些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亲身体验。经过训练,学生有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和心理需求,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④通过病案讨论,同学之间分工合作、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德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J].科教文汇,2009,(34):96-97.
[2]徐艳岩,田伟.伦理教育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倫理学,2004,17,(3):50-52.
[3]李建慧.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