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zr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尽量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以《锐角三角函数》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作些探讨,与大家一起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锐角,要求学生各自在草纸上也画一个,然后在角的一条边上任取一点A1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这样就围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同样的方法作出又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教师:大家可以看出A2O比A1O要长,而A2B2比A1B1也要长些,那么垂线AB与点到角顶点O的长度AO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
  教师:大家想想,它们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它们相减的差可能一样长;它们相减的差可能越来越小;它们相减的差可能越来越大;它们的比值可能一定;它们因角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可能没有规律……
  3、获得针对猜想或假设的有关信息。
  4、运用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我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呢?
  学生:实践出真知!
  老师:好,现在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看看会是怎么一种结果!要求精确到0.1mm。
  学生活动,认真测量各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草纸上,有的同学还制作了记录表格。
  5、对模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对问题做出回答。
  老师:好,看来大家很棒呀,都量好了,并记录了下来。现在大家就根据你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看能否找出什么规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讨论,把我们的猜想进行逐一验证吧。
  学生:我分析了,没有规律;我的结论是它们的差越来越大;我算出它们的比值不是一定的,有大有小,但都很接近;我的也是,我觉得应该近似一定吧,因为我们的测量会有误差……。最后一致同意:它们的比是一定的!
  6、运用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或拓展自己的认识。
  老师:大家的分析不错,那么大家再想想,在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A作另一边的垂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AOB,∠AOB的直角边AB与斜边AO的比值也会是一定的吗?大家可以多作一些,进行测量分析。
  学生:我们多次测量分析后,觉得同一个角作出来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不同的角这个常数不一样,角越大,比值也越大。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就把这个比值叫这个锐角的正弦。
  ……
  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参与的动机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新课程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能够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4、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要在教师组织下,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克服困难,主动发展,并不断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促进理解,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使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批评性的再思考,从而获得了新的、深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得到了丰富,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其他文献
教过语文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怕作文,为应付作文,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么如何消除这种消极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打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努力实践“知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民族传统教育理念,构建一种与新课标相协调的快乐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
期刊
随着当前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因此,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故事性情境,加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期刊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对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已经完全理解和掌握了,然而实际上遇到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觉得,初中历史教学应认真考虑学生的意见,应下功夫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来谈一下
期刊
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本,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上实施互动合作,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  一、有效互动是激活数学课堂的“助力剂”。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阵地,要想“互动教学”真正实现,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而要想真正见到实效,仅凭重视课堂中的各环节是不够的,它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特别说明了要讲背景、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对概念的引入注重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使学生自然、亲切地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内容和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节常常是从“思
期刊
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爱好广泛,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他们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这为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语文、创造性地开展诗歌写作提供了身心基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四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捕风捉影、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7-9年级的具体目标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
期刊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对话。  【背景】一位工作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要上公开课,课前向我请教。  【对话】“徐老师,我后天要上一节观摩课,我已经备好课了,请您帮我修改一下教案好吗?”“好啊!……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没写?”“等会儿我就补,您先帮我看看教学设计。”这些类似的对话,时常在我们身边重复着,它们所折射出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教学目标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让一位老师谈谈教学设计,他可以一个环节
期刊
诗歌,以其高度的概括、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在文学领域中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古诗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明诗意——悟情感——赏技巧——重迁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起来省力,教师教起来也不费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诗意   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文词简约、意蕴丰富,既有字面义,也有蕴含义,这是诗歌难读懂的原因,所以明诗意是读诗的关键。要读懂诗意,一是抓
期刊
摘 要:科学教育的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可以从知识体系上加以培养,也可以从情感教育方面加以熏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适时地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既营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氛围,又提供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平台,还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当然,穿插科学家故事要讲究策略,本文提出了结合教材穿插、学生情绪低落时穿插
期刊
解数学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运用转化策略的过程:根据解题的目标,思考转化问题的角度或转化问题的研究对象,把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问题,从而寻找出新的解题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里通过例题介绍几种转化的途径。  一、“静止”向“运动”的转化  对某些几何问题可对图形中的元素实施局部运动,把图形转化成容易观察或解决的形状。  例1、如图1,已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