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位居全省前列,另外,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核心地带,承载着辐射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功能,而且是山区、平原具备的地区,所以说石家庄的公路建设能够代表河北省公路建设的一般情况。
【关键词】石家庄;三农;公路建设;发展
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的适应性是指公路建设与“三农”在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方面的适应能力;其根本内涵是指公路建设要与“三农”发展协调互动,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来满足“三农”发展的同时,要达到公路建设与农业、农民、农村在规模、结构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动态协调。
1. 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基本适应的现状仍需改善
通过分析石家庄近15年的公路交通和“三农”数据,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十五”初期,石家庄的公路交通处于严重滞后阶段,不适应“三农”发展水平;“十五”中期适应状况由“不适应”转变为“欠适应”;随着“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发展、调整和完善的步伐加快,石家庄公路交通与“三农”发展的适应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 末已接近“欠适应”至“基本适应”的转变阶段;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底,石家庄市的路网密度已达到111.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路网格局,并且有460多个行政村的通村道路状况得到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可以说,石家庄的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达到了“基本适应”阶段。但是随着省会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产业化的调整和农民现代化生活的进一步需求,石家庄公路交通与“三农”发展的适应情况不容乐观,并且有可能出现倒退,公路建设仍面临着规模和质量的双重任务,“基本适应”的现状仍需不断改善。
1.1 公路建设整体失衡。虽然目前石家庄农村公路的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111.6 Km/100 Km2,但是石家庄东部平原地区路网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个别边远贫困山区的现有公路等级和使用状况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瓶颈路” 、断头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山区仍然存在交通不够便利的状况。
1.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石家庄市农村公路尚处在注重数量、以通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建设的技术等级普遍较低,这与“三农”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目前,石家庄虽然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但是大部分道路只能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并且各县(市、区)均缺乏较系统和长远的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重点认识不统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符合农村公路发展实际需要的情况。再加之农村公路建设缺乏较规范的前期工作以及建设、养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导致石家庄当下的农村公路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进行税费政策改革,对农村公路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筹集资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资金来源涵盖了中央和省本级财政补助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市、县(市、区)财政投资、民间社会团体投资、村民集资等多条渠道。但整体仍以国家各财政投入为主,其他筹资的渠道或方式为辅。石家庄近几年来农村公路的规模非常大,各县(市、区)资金配套能力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削弱,地方财政的困难,致使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制约着未来农村公路建设的正常发展。
2.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公路交通网络作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从农村带来的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依据2011年底河北省的统计,全省的交通事故中有超过65%发生在乡村公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峻。造成农村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乱连、乱接、乱堆、乱占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和管理的漠视,目前农村公路最基本的安全设施缺乏,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的农村村村通公路甚至连最基本的交通标线都没有依规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驾驶员和行人无法得到常规的指示、指令以及警示等路况基本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事故发生率。例如在视线不良的交叉路口、急转弯或者长陡坡如不设置预警标示,极易导致驾驶员的错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乡村公路两边的村庄住户,随意与路连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小交叉路口,而这些小交叉路口的两边往往又堆有很多的秫秆垛、草垛等杂物,形成视线盲区。再加上公路管理部门管理延伸不到位,乡村组三级无人管理,加之行人乱穿,车辆驾驶人防不胜防,交通事故隐患严重。
2.2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疏于养护,路况较差。一方面,根据石家庄的实际情况,其农村公路数量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的出行需要,但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偏低,不少地方的农村公路没有进行科学的纵断面以及平面线形设计,导致农村公路转弯半径过小、纵向坡度过大或者路拱坡度设计不合理成为常态,这些设计和施工中的低标准、地要求都成为以后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例如我们调查中发现,乡到村、村到村、村到组都铺上了路面,但其道路的等级却很低,特别是村到村和村到组的道路,虽然大部分都已实现硬质化,但其路面宽度严重不足,一般都在4米以下,宽的也不会超过6米。两车交会通行都非常困难,再加上与人混行时,人占道、车挤人,一旦避让不及就会酿成事故。另一方面,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县(市、区)中,普遍存在农村公路疏于养护的状况,农村公路管养部门普遍缺乏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措施,不少路段路面破损、开裂现象严重,颠簸的路面不仅给机动车带来较大磨损,更重要是的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
2.3 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农村车辆安全性能较差,交通管理力量薄弱。一方面,农民的公路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漠。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村”活动没有能够坚持经常,立几块牌子,拉几条横幅,或者签几张责任状,做一些应景的台帐,农民出行安全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真正的重视。农村中的机动车驾驶员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普通行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在乡村公路上运行的机动车辆中,以拖拉机、摩托车以及低速载货车为主,并且有不少无证甚至报废车辆仍在乡村公路上出处于运营状态,再加上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人群等,可以说在农村公路上车辆种类较多,路况复杂,而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偏低性不强,这就给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现在的交通管理部门力量薄弱,日常管理范围较窄,交警部门由于警力不足,只能忙于应付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管理都捉襟见肘,对农村支线道路失管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村到村、村到组的道路几乎无人管理。 3.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顺,资金、队伍有待落实加强
(1)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顺。依据《公路法》和2011年10月份出台的《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但对于新改建超过10万公里的村级道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却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且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乡道与村道难以区分,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也不甚明了,许多村道的用地都是集体用地,土地产权不明确,这就造成了管理内容混乱。正是因为农村公路的管理归属问题未能明确,才造成了目前农村公路管养失控的局面。
(2)养护经费落实不到位。虽然现行《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并规定:“养护工程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省人民政府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标准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84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筹措,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标准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大桥每年每座2000元,中桥每年每座1000元,小桥每年每座500元。县级人民政府安排日常养护资金高于200万元的,如确实财力不足,可控制在200万元。目前实际安排养护资金高于上述标准的,要维持现有标准,不得降低。”但依据我们的调查,除省财政的补助资金外,县里的日常养护资金很难到位,有的因为县里财政确实困难无法落实,有的则是因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故意敷衍塞责,更有甚至,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挪用省级补助资金的情况。
(3)农村公路管养机构队伍缺失。农村公路的突出特点是项目分散、点多面广、技术等级低、里程长、沿线地质情况复杂等,这些也恰恰是农村公路管养的难点所在。依据石家庄目前的情况看,依据新《条例》,农村公路的乡级养护管理机构正处于组建的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地方尚未能建立起乡级养护组织,即使个别地方有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固定人员,更无法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缺乏公路养护的基本设备,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维持尚属困难,根本无法实现有效运作。由于没有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在加上农村公路管养主体不明确的事实,就导致了村级路的养护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局面,即各村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基本的养护,除个别经济条件较好和能够从外面弄来资金的村庄外,大多数的村路于失养状态,村道的基本养护成了绝大多数村庄的奢望。
(4)乡村公路路政管理不到位。鉴于当下乡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没有相对完善的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乡村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乡村公路沿线村庄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违法占路、毁路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加剧了乡村公路的早期破坏。另外,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车辆严重超载超限,交通量大幅提高,公路负荷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着农村公路等级提高,路况变好,所以不少超限运输车辆绕道农村公路现象日益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据有石家庄市某些县(市、区)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有些公路使用不到一年就遭到大面积损坏,使用率不足正常使用率的十分之一。
4. 农村客、货运乱象丛生,公路利用率有待提高
(1)农村客运发展受到诸多困扰。其一是基础设施先天不足。以石家庄为例,虽然这几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但农村的公路以上是树状结构,尚未形成完备的路网。不少地方的通村公路路面狭窄,破损严重,通车能力很差。其二是农村的客运站建设滞后,全市超过80%的乡镇没有客运站。很多农村无法通车,并且一些已通车的村庄由于路破损,不得不停运。可以说,公路和场站建设滞后是农村客运发展最大的阻力。其三是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各地农村客运市场普遍存在车辆多、车型杂、车辆档次低、车况破旧、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多数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出现中巴客车、农业三轮车、微型小汽车、摩托三轮车蹬多种车型。其中农用车辆和摩托三轮车安全性能差,是交通部命令禁止车辆,微型小汽车适合从事出租车客运,不适合跑固定线路。普通中巴在安全性和舒适性能方面都适合从事客运,但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客货混装现象严重,现有中巴客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雏形需求。其四是经济效益冷热不均。因为路线差别、时节差别和早晚差别等原因,导致客源分散、冷热不均成了当前农村客源市场普遍的现象。所以,农村客运经营者之间争线路、争班次、争客源的现实非常严重,恶性竞争使本来就不绿艰难的农村客运如同雪上加霜,许多经营者出于惨淡经营甚至赔本经营状态。这几大的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
(2)农村货运总体水平低,发展缓慢。随着农副产品外销的数量逐年扩大,生产和发货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鲜活农副产品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送达目的地,农村货运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因为农村货运的发展水平受到农村经济状况的直接影响,所以虽然当下农村的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但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依然很低,农民收入依然较低,与城镇相比明显的落后状态就决定了农村货运的需求与供给水平不会很高,农村的货运行业发展一定是相对缓慢的。另一方面,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易腐性等特征,农村货运的经营难度较大。因为农村品特有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对包装、运输、加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无形中增大了农产品货运的风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货运的发展。其三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定,货物运输需求分散。在我国目前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条件下,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运货需求分散的特点。与之相对于的农村货运企业或者流通组织也都是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设施差等。而科学地货运需要在科技推动下,通过规模经营来寻求效益,所以当下的农村货运还任重而道远。其四是农村货运成本高,技术装备落后。这里说的成本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因为农村道路状况较差而产生对高额运输费用,另一个则是由于信用确实而产生高额货运交易成本。技术装备落后主要体现在农村货运普遍缺乏公共的信息平台,缺少先进的冷藏设备和科学加工工艺和技术。所有这些都限制着农村货运的发展。
5. 结语
公路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公路出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路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石家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建设,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三农”的关系,在公路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关键词】石家庄;三农;公路建设;发展
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的适应性是指公路建设与“三农”在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方面的适应能力;其根本内涵是指公路建设要与“三农”发展协调互动,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来满足“三农”发展的同时,要达到公路建设与农业、农民、农村在规模、结构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动态协调。
1. 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基本适应的现状仍需改善
通过分析石家庄近15年的公路交通和“三农”数据,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十五”初期,石家庄的公路交通处于严重滞后阶段,不适应“三农”发展水平;“十五”中期适应状况由“不适应”转变为“欠适应”;随着“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发展、调整和完善的步伐加快,石家庄公路交通与“三农”发展的适应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 末已接近“欠适应”至“基本适应”的转变阶段;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底,石家庄市的路网密度已达到111.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路网格局,并且有460多个行政村的通村道路状况得到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可以说,石家庄的公路建设与“三农”发展达到了“基本适应”阶段。但是随着省会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产业化的调整和农民现代化生活的进一步需求,石家庄公路交通与“三农”发展的适应情况不容乐观,并且有可能出现倒退,公路建设仍面临着规模和质量的双重任务,“基本适应”的现状仍需不断改善。
1.1 公路建设整体失衡。虽然目前石家庄农村公路的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111.6 Km/100 Km2,但是石家庄东部平原地区路网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个别边远贫困山区的现有公路等级和使用状况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瓶颈路” 、断头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山区仍然存在交通不够便利的状况。
1.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石家庄市农村公路尚处在注重数量、以通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建设的技术等级普遍较低,这与“三农”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目前,石家庄虽然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但是大部分道路只能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并且各县(市、区)均缺乏较系统和长远的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重点认识不统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符合农村公路发展实际需要的情况。再加之农村公路建设缺乏较规范的前期工作以及建设、养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导致石家庄当下的农村公路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进行税费政策改革,对农村公路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筹集资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资金来源涵盖了中央和省本级财政补助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市、县(市、区)财政投资、民间社会团体投资、村民集资等多条渠道。但整体仍以国家各财政投入为主,其他筹资的渠道或方式为辅。石家庄近几年来农村公路的规模非常大,各县(市、区)资金配套能力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削弱,地方财政的困难,致使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制约着未来农村公路建设的正常发展。
2.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公路交通网络作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从农村带来的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依据2011年底河北省的统计,全省的交通事故中有超过65%发生在乡村公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峻。造成农村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乱连、乱接、乱堆、乱占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和管理的漠视,目前农村公路最基本的安全设施缺乏,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的农村村村通公路甚至连最基本的交通标线都没有依规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驾驶员和行人无法得到常规的指示、指令以及警示等路况基本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事故发生率。例如在视线不良的交叉路口、急转弯或者长陡坡如不设置预警标示,极易导致驾驶员的错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乡村公路两边的村庄住户,随意与路连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小交叉路口,而这些小交叉路口的两边往往又堆有很多的秫秆垛、草垛等杂物,形成视线盲区。再加上公路管理部门管理延伸不到位,乡村组三级无人管理,加之行人乱穿,车辆驾驶人防不胜防,交通事故隐患严重。
2.2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疏于养护,路况较差。一方面,根据石家庄的实际情况,其农村公路数量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的出行需要,但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偏低,不少地方的农村公路没有进行科学的纵断面以及平面线形设计,导致农村公路转弯半径过小、纵向坡度过大或者路拱坡度设计不合理成为常态,这些设计和施工中的低标准、地要求都成为以后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例如我们调查中发现,乡到村、村到村、村到组都铺上了路面,但其道路的等级却很低,特别是村到村和村到组的道路,虽然大部分都已实现硬质化,但其路面宽度严重不足,一般都在4米以下,宽的也不会超过6米。两车交会通行都非常困难,再加上与人混行时,人占道、车挤人,一旦避让不及就会酿成事故。另一方面,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县(市、区)中,普遍存在农村公路疏于养护的状况,农村公路管养部门普遍缺乏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措施,不少路段路面破损、开裂现象严重,颠簸的路面不仅给机动车带来较大磨损,更重要是的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
2.3 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农村车辆安全性能较差,交通管理力量薄弱。一方面,农民的公路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漠。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村”活动没有能够坚持经常,立几块牌子,拉几条横幅,或者签几张责任状,做一些应景的台帐,农民出行安全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真正的重视。农村中的机动车驾驶员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普通行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在乡村公路上运行的机动车辆中,以拖拉机、摩托车以及低速载货车为主,并且有不少无证甚至报废车辆仍在乡村公路上出处于运营状态,再加上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人群等,可以说在农村公路上车辆种类较多,路况复杂,而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偏低性不强,这就给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现在的交通管理部门力量薄弱,日常管理范围较窄,交警部门由于警力不足,只能忙于应付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管理都捉襟见肘,对农村支线道路失管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村到村、村到组的道路几乎无人管理。 3.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顺,资金、队伍有待落实加强
(1)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顺。依据《公路法》和2011年10月份出台的《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但对于新改建超过10万公里的村级道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却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且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乡道与村道难以区分,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也不甚明了,许多村道的用地都是集体用地,土地产权不明确,这就造成了管理内容混乱。正是因为农村公路的管理归属问题未能明确,才造成了目前农村公路管养失控的局面。
(2)养护经费落实不到位。虽然现行《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并规定:“养护工程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省人民政府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标准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84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筹措,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标准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大桥每年每座2000元,中桥每年每座1000元,小桥每年每座500元。县级人民政府安排日常养护资金高于200万元的,如确实财力不足,可控制在200万元。目前实际安排养护资金高于上述标准的,要维持现有标准,不得降低。”但依据我们的调查,除省财政的补助资金外,县里的日常养护资金很难到位,有的因为县里财政确实困难无法落实,有的则是因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故意敷衍塞责,更有甚至,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挪用省级补助资金的情况。
(3)农村公路管养机构队伍缺失。农村公路的突出特点是项目分散、点多面广、技术等级低、里程长、沿线地质情况复杂等,这些也恰恰是农村公路管养的难点所在。依据石家庄目前的情况看,依据新《条例》,农村公路的乡级养护管理机构正处于组建的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地方尚未能建立起乡级养护组织,即使个别地方有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固定人员,更无法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缺乏公路养护的基本设备,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维持尚属困难,根本无法实现有效运作。由于没有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在加上农村公路管养主体不明确的事实,就导致了村级路的养护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局面,即各村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基本的养护,除个别经济条件较好和能够从外面弄来资金的村庄外,大多数的村路于失养状态,村道的基本养护成了绝大多数村庄的奢望。
(4)乡村公路路政管理不到位。鉴于当下乡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没有相对完善的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乡村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乡村公路沿线村庄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违法占路、毁路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加剧了乡村公路的早期破坏。另外,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车辆严重超载超限,交通量大幅提高,公路负荷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着农村公路等级提高,路况变好,所以不少超限运输车辆绕道农村公路现象日益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据有石家庄市某些县(市、区)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有些公路使用不到一年就遭到大面积损坏,使用率不足正常使用率的十分之一。
4. 农村客、货运乱象丛生,公路利用率有待提高
(1)农村客运发展受到诸多困扰。其一是基础设施先天不足。以石家庄为例,虽然这几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但农村的公路以上是树状结构,尚未形成完备的路网。不少地方的通村公路路面狭窄,破损严重,通车能力很差。其二是农村的客运站建设滞后,全市超过80%的乡镇没有客运站。很多农村无法通车,并且一些已通车的村庄由于路破损,不得不停运。可以说,公路和场站建设滞后是农村客运发展最大的阻力。其三是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各地农村客运市场普遍存在车辆多、车型杂、车辆档次低、车况破旧、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多数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出现中巴客车、农业三轮车、微型小汽车、摩托三轮车蹬多种车型。其中农用车辆和摩托三轮车安全性能差,是交通部命令禁止车辆,微型小汽车适合从事出租车客运,不适合跑固定线路。普通中巴在安全性和舒适性能方面都适合从事客运,但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客货混装现象严重,现有中巴客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雏形需求。其四是经济效益冷热不均。因为路线差别、时节差别和早晚差别等原因,导致客源分散、冷热不均成了当前农村客源市场普遍的现象。所以,农村客运经营者之间争线路、争班次、争客源的现实非常严重,恶性竞争使本来就不绿艰难的农村客运如同雪上加霜,许多经营者出于惨淡经营甚至赔本经营状态。这几大的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
(2)农村货运总体水平低,发展缓慢。随着农副产品外销的数量逐年扩大,生产和发货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鲜活农副产品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送达目的地,农村货运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因为农村货运的发展水平受到农村经济状况的直接影响,所以虽然当下农村的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但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依然很低,农民收入依然较低,与城镇相比明显的落后状态就决定了农村货运的需求与供给水平不会很高,农村的货运行业发展一定是相对缓慢的。另一方面,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易腐性等特征,农村货运的经营难度较大。因为农村品特有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对包装、运输、加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无形中增大了农产品货运的风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货运的发展。其三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定,货物运输需求分散。在我国目前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条件下,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运货需求分散的特点。与之相对于的农村货运企业或者流通组织也都是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设施差等。而科学地货运需要在科技推动下,通过规模经营来寻求效益,所以当下的农村货运还任重而道远。其四是农村货运成本高,技术装备落后。这里说的成本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因为农村道路状况较差而产生对高额运输费用,另一个则是由于信用确实而产生高额货运交易成本。技术装备落后主要体现在农村货运普遍缺乏公共的信息平台,缺少先进的冷藏设备和科学加工工艺和技术。所有这些都限制着农村货运的发展。
5. 结语
公路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公路出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路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石家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建设,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三农”的关系,在公路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