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及课后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升华,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手段。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为了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增强其应用能力,也为了培养小学生勤于探索的优良习惯,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两大要素
  1.体现分层设计思想。这主要是从数学作业的内容划分来看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情况,依据教学要点,从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两个部分的作业内容,即基础题和拓展题。所谓基础题,其考查的内容都较为简单,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这类题型适合学习成绩位于班级中下名次的学生。所谓拓展题,则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难度,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充分熟悉和理解。
  2.体现分层评价思想。这主要是从数学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的,针对不同内容的数学作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使教师的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分层评价前,教师首先要依据难易程度对数学作业进行层次划分,其次还要依据水平差异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四组。对a组学生及其作业的评价要从严要求,对d组学生及其作业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1.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进行学习探究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努力提升其趣味性,具体可将小学生喜欢的一些游戏加以改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数的认识”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练习作业:每个学生将11~20之内的数通过画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学生结合数字特点,将其转化为一种图画,并注明用此图表示该数字的原因。由于小学生很喜欢动手画画,布置这样的作业就是将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转化,提升了数字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通过记忆图画,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记住这些数字。
  2.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化繁为简。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时常通过加大作业量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虽然能收获一时之效,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因为繁重的作业负担而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还要坚持化繁为简,减少作业数量,努力提升作业质量。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大重难点知识的考察,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加大基础知识的考察,既要追求质量,还要突出分工。
  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两大类型
  为了提升小学生参与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还需增强数学作业的多样性,坚持创新性设计原则,不断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主要包含两大类型:
  1.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使学生自主调节学习进度和方向,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便是其表现之一。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正是体现了分层思想,每个学生肯定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作业设计的。为了保证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还具有延伸性,教师仍需要发挥指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小学生自主设计了如下作业:1年=( )月,1月=( )日,1年=( )日。为了进一步增进小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教师还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探究:每个月的天数是不是都一样呢?如果不一样,天数最少的是哪几个月?天数最多的是哪几个月?请观察近五年中每年2月份天数的变化情况?
  2.突出实践性的作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从作业练习中感悟实践的意义。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体现实践性,例如让学生利用数学加减法、乘除法知识计算物价等。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分层设计和分层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化,从而提升教学针对性。设计分层作业是基于小学生层次的差异性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建立在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发挥基础教育最大功能这个基本事实,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挑战性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质疑、解惑,使问题具有挑战性,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挑战性问题有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挑战性  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认知的结构矛盾时,就会主动发出疑问,此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这样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么,怎样对挑战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城市流转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洪山区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效益损失额。研究表明:(1)超过90%的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保护
本文运用Keynesian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充分考虑重庆直辖前后的差异将消费与收入的数据分为直辖前和直辖后两阶段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两阶段所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阻碍因素,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已成必然趋势。  一、导学式教学法概述  导学式教学法是基于启发式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根据成都市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