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员工和企业对待福利一热一冷的态度差异中折射出两个矛盾:一是员工对福利的重视与企业对福利边缘化之间的矛盾;二是员工对福利多元化的偏爱和企业对福利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一热一冷,福利遭遇冰火两重天
  最近有几则消息,都是事关福利的。一是2012年12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中国工运研究所、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北京发布《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二是《望东方周刊》2013年首期以《中国企业福利全解析》为封面文章;三是2012年8月各大媒体大幅报道Google的员工死亡福利。还有一个现象,即过年过节总有不少人在网上晒福利。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员工福利已经成了大家持续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作为福利提供者的企业却并没有被这份热情所感染,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福利在中国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对福利的内涵缺乏正确认知,福利就是过年过节发物资和保险的代名词;二是对福利功能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福利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强调效率和效益的企业里,福利能不搞就不搞。
  在员工和企业对待福利一热一冷的态度差异中折射出两个矛盾:一是员工对福利的重视与企业对福利边缘化之间的矛盾;二是员工对福利多元化的偏爱和企业对福利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员工:福利不仅是利益,更是态度和情感
  当被问及对货币薪酬的满意程度时,十之八九的人认为自己所得低于付出,可能乘机还要发一通牢骚,但是当被问及福利时,所在企业福利好的会面露喜色如数家珍,认为不好的也只是一言带过。这意味着,福利就像奢侈品,不是非满足不可的刚性需求,一旦满足就可以带来巨大的边际效用。这源于员工对工资和福利定位的差异。在员工眼里,工资有着相对客观的决定机制,如能力、职位、绩效和行业等,但福利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它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传递的是企业或者老板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程度。比如海底捞为出身农村、受教育不多、原本属于社会底层的服务员提供诸如子女寄宿学校、丰厚的嫁妆、养老费、保姆等福利,无一不传递“像伺候顾客那样伺候员工”的理念,这些福利为员工营造了一个“草根乌托邦”,博得了员工的信任和超额回报——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探寻这一定位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可归结于中国的人情文化:在员工心中,企业并非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而是寄予了更多情感上的期望,希望能从公司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福利便是体现公司对员工关怀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讲,福利关乎的不仅是利益,更是态度和情感。员工对福利多样性的偏爱,源于需求的多样性。对那些早已摆脱生存压力的优秀员工而言,工作早已不只是谋生手段,而是满足自身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仍走传统老路即一味诉诸于工资奖金,显然已行不通。
  企业:福利是员工激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纵览薪酬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福利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彩的过程。从计件工资即你做了多少事我给你多少钱这种冰冷的直接交易,到计时工资即你上一个月班我给你多少钱这种略带人文色彩的直接交易,到发展为包括薪资、福利(狭义)、学习与成长、工作体验在内的以人为本的整体薪酬,其间变化最大和最多的是福利。这种变化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占据主导,而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是在工作中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很难用工资奖金满足的;二是好的福利体系能帮助企业提升产出和降低成本,具体实现机制参见图1。
  树立大福利观,把福利管起来
  企业的福利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有两个关键。第一,树立大福利观,丰富福利的内涵和外延。广义的福利是员工从企业得到的除工资奖金外的所有好处的总和。除了狭义的福利即法定福利和过节慰问等之外,还包括工作体验、学习与成长等。广义的福利不但关注现在,而且关乎未来,不但注重工作状态,而且重视生活质量,如图2所示。从员工在就业选择时将公司是否有培训、是否有晋升机会、是否有年休假、公司文化是否人性化等软性因素视为决策依据,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员工而言,福利早已超出了保险和过节慰问的范畴。第二,福利需要“管”起来。大福利观使企业有了更多可使用和选择的福利项目,因此企业必须摒弃福利管理很简单的观念,用心做好福利管理。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研究员工需求为切入点,使企业提供的福利与员工需求匹配;二是注重整体的激励作用,将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激励资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合,发挥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必须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将人口大国的优势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本优势。本文总结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五大趋势,并针对这五大趋势提出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大方向及操作策略。  绿色化 “绿色”理念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1984年随着美国绿党的成立,“绿色”理念不再仅限于生态,其外延发展到民主、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近年来,“绿色”理
期刊
召川一九四二年进民生公司,工作长达二十余年,以下是其部分回忆。  1925年,卢作孚决定集资筹办一家轮船公司。筹备经年,1926年成立民生实业公司。卢作孚所以办航业,主要还是为了获取较大利润。他自己回忆民生历史时说:“在扬子江上游,初有航业的时候,是最时髦的事业,运费提高到有利的程度,几乎一只轮船,一年可以赚回一只轮船。所以若干有力量的商人,都欲经营航业。”卢自己也投身于其中,但他是一个知识分子,
期刊
扬 · 本尼迪克特 · 斯廷坎普(Jan-Benedict E.M. Steenkamp)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肯南弗拉格勒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系主任,杰出教授,以及高等国际营销知识中心(AiMark)的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被评为过去十年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营销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新兴市场品牌如何走向全球。在本刊专访中,他就中国品牌的处境与成为国际大牌的可能性做了探讨。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形势?在
期刊
作为日本式经营管理的“三种神器”之一,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这种制度安排的特征,透视其毁誉参半背后的意义,观察其变与不变的决定因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无疑对我们思考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有特殊意义  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使得日本式经营管理为世人所瞩目,其中的“终身雇佣制”更是闻名遐迩。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似乎也总让人感到些许困惑,这种困惑首先来源于人们对
期刊
吕大钧执笔的《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精神催生出来的非政府组织胚胎。他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大内容召唤同道,承继了张载改良民间社会的努力方向,以自愿组合的乡约方式推进“圣门事业”,并构思了相应的运行规则和操作方法。乡约倡导尊礼正俗,互帮互助,把儒家伦理由血缘宗法范畴推广到地缘乡里范畴,成为士绅社会的思想源头。经过朱熹增损修改,《吕氏乡约》得以流传。在其演变中,
期刊
@意林杂志微博曰:“行于世,当识人,然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当知人,然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然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然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然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有眼界,能看远;有肚量,能容忍;有锋芒,能内敛;有涵养,能自持。”  读后不得不为国人的平衡艺术叹为观止,仰望中华文化和行为的深奥,随写微博感叹道:好“中庸”啊!其实,中庸的“度”很难把握,于
期刊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劳动力的多样性显著增长。现在,大组织有多样化的目标、多样性的举措、多元化的培训已经不足为奇。劳动力多样化源自公民权利与妇女解放运动,19世纪60年代以来,由白人男性主导的组织已经逐渐让步于性别、种族甚至国籍多样化的组织。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成员多元化团队与成员同一化团队的工作效率一样吗?  多数团队活动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技能与知识。当一个团队在成员个性、性别、年龄、教育、专业分工以及
期刊
组织中适当的离职率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血液循环”,优胜劣汰保有持续性的生命力。然而大量新员工离职,则只能使企业疲于应对招聘、培训环节,陷入“人财两失”的恶性循环。原生家庭的影响使得个体社会化不足是新员工入职管理困难的一大来源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新员工(本文中的新员工,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且在企业工作三年以内的劳动者)离职率高居不下的问题。新员工的大量离职使企业
期刊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先后出现了四部公司法,分别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行的《公司律》、北洋政府于1914年颁行的《公司条例》、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颁行的《公司法》,以及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的《公司法》。公司法的颁行为早期中国公司的发育、演进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的环境。  “无法”的时代  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中国虽已出现上百家类似公司的企业,但当时既没有近代的民商法,更没有
期刊
一直以来,公司更希望他们的员工,尤其是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能心无旁骛,专注于当前的工作而不考虑其他工作机会,并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制度来肯定并强化此举,以保证公司在财务上持续稳健的收益。但这样真的能促进双方共赢吗?  临近岁末,年终考核已然在即,企业员工大都将面临着“殊途同归”的尴尬局面:考核结果优秀,理应或加薪、或升职,或二者兼而有之,但往往“优而无果”;考核结果居中,加薪难以实现,升职更是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