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呼唤灵动课堂,即让学生的手、脚和思维都动起来的课堂。灵动课堂以学生的展示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念,能促进灵动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六大解放;灵动课堂
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当时的教育环境提出了“六大解放”理念,旨在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当时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近一百年过去了,这样的理念对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依然有指导意义。以“六大解放”理念为指导,创建灵动的生物课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解放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学会观察
学生学习生物需要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关注周边的一虫一鸟,观察这些生物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促进他们将书本上获得的认知与看到的景象结合起来,进而引发深度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让他们学会观察别人看不到的或者不在意的东西,教室外的树木、家旁边的小鸟都可以是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让他们学着去写观察日记,如果学生每天都将看到的写下来,那么他记录的将是一本生物大全,只有不停地观察,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思考。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有目的地看,要让学生从看到的表象去推测没有看到的本质。此外,要给予学生过程性的评价,一要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二要评价他们的观察内容,三要评价他们的观察态度,四要评价他们的观察结果与给出的观察结论。教师若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又不断地鼓励他们观察,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相关的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能提升[1]。
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视频,让他们观察里面生物变化的过程。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着,他们发现种子萌芽变成了幼苗;蛋壳破了,孵出了小鸡;受精卵渐渐地形成了胚胎,胚胎又变成了婴儿。从这些观察中,学生发现这样的现象:这些生物都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生长。这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他们通过视频观察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學中要让学生多观察,这是促进学生多思考的前提。
2 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学会思考
学生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学生物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究。当前,一些教师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强调学生将相关的知识写出来。这样的模式终究不能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起来。
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展示了细胞分裂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将问题展示了出来,以让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了解所学的知识。笔者提出问题: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能说出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吗?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生长吗?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很明显,笔者呈现出的这些问题是有难度梯度的,能激发学生一步步地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也就展开了思考。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获得解放,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回答。当学生的回答不够深刻时,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个小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
3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学会操作
操作对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说很重要,课本中有许多实验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完成,同样在生活中,学生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灵动课堂”不能省略学生的操作环节,相反要增加学生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操作中体验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分析相关的问题,发现一些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作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也能让学生的双手得到解放。当下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笔者曾经对初二学生做过一个专门的调查,一所农村中学的初二年级近200人,但没有一个学生会解剖鲫鱼。此外,对于独立制作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一个班上只有几个学生会正确操作。从这个调查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要将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他们参与生物的各种实验。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动手操作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到池塘用瓶子取水,将瓶子的一端系牢,将瓶扔入水中,再拖出来;其次用滴管取一滴池塘的水;再次让学生将滴管中的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整个制作装片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亲力亲为。当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去使用显微镜,这时他们就需要不停地尝试,尽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他们最后还是能运用低倍镜来观察。学生的双手解放了,课堂的乐趣自然就多了。
4 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学会表达
生物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嘴不只是让其背诵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一些生物现象、生物原理、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能将问题表达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明晰了问题,进而他们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目前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述;其次不能准确地表述看到的东西。鉴于此,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嘴是必要的。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了装片上有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时,教师要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提高其表达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说到重点,既提高表达的严谨性,又能让其他学生聚焦到话题的核心内容上。如教师提问:如何区别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这时学生就会开始描述:可以看它是不是绿色的,这个特征很明显;可以看它能不能动;还可以仔细观察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在中途插入几个问题,如这三种办法哪个最科学。这样的讨论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表达,解放嘴巴。 5 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创新
灵动课堂要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基于此,教师要能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将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几乎没有留出多余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而教师教授指导一些比较难的内容,这样就能为课堂教学腾出一些创新的空间。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让学生通过研究草履虫来探究单细胞生物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整个过程笔者都让学生自己组织,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创新。首先,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知道了草履虫的细胞结构——有两个细胞核,且一大一小。其次,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后发现,草履虫是依靠纤毛来运动的,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来排出体内废物。这样自然地就过渡到了草履虫能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在该实验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创新。对于相关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观察结果自己思考总结,给他们的思维不断生长的空间。
6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生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课堂中的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换言之,只要学生花时间去观察事与物,生活中就处处有生物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他们只有在教师安排具体任务后,才会花时间完成相关的作业。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把学习生物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支配,将时间花在自己最需要发展的能力上。
以学习有关酵母菌的知识为例,笔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支配学习时间。学生先是自由地讨论,然后组长提问:酵母菌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组员想到有酿酒、做点心、做面包等。学生的讨论虽然占了一点教学时间,但这个时间唤醒了学生的旧知,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问题。因为有学生提到了酸奶,小组的讨论就围绕酸奶跟酵母菌是否有关系展开。接着学生开始查阅资料,问别的同学,进而他們发现酸奶是由乳酸菌制成的,与酵母菌竟然没有关系。由此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就等于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灵动课堂自然就生成了。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跟当下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教师可以“六大解放”理念为抓手,注重促进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腾跃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石海娟.解除束缚 推动学生创造力的生长——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说开去[J].名师在线,2019(10).
[2]王波.深度挖掘,促生课堂教学资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03).
【作者简介】
金丽辉(1974~),男,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
【关键词】初中生物;六大解放;灵动课堂
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当时的教育环境提出了“六大解放”理念,旨在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当时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近一百年过去了,这样的理念对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依然有指导意义。以“六大解放”理念为指导,创建灵动的生物课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解放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学会观察
学生学习生物需要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关注周边的一虫一鸟,观察这些生物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促进他们将书本上获得的认知与看到的景象结合起来,进而引发深度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让他们学会观察别人看不到的或者不在意的东西,教室外的树木、家旁边的小鸟都可以是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让他们学着去写观察日记,如果学生每天都将看到的写下来,那么他记录的将是一本生物大全,只有不停地观察,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思考。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有目的地看,要让学生从看到的表象去推测没有看到的本质。此外,要给予学生过程性的评价,一要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二要评价他们的观察内容,三要评价他们的观察态度,四要评价他们的观察结果与给出的观察结论。教师若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又不断地鼓励他们观察,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相关的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能提升[1]。
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视频,让他们观察里面生物变化的过程。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着,他们发现种子萌芽变成了幼苗;蛋壳破了,孵出了小鸡;受精卵渐渐地形成了胚胎,胚胎又变成了婴儿。从这些观察中,学生发现这样的现象:这些生物都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生长。这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他们通过视频观察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學中要让学生多观察,这是促进学生多思考的前提。
2 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学会思考
学生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学生物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究。当前,一些教师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强调学生将相关的知识写出来。这样的模式终究不能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起来。
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展示了细胞分裂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将问题展示了出来,以让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了解所学的知识。笔者提出问题: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能说出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吗?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生长吗?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很明显,笔者呈现出的这些问题是有难度梯度的,能激发学生一步步地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也就展开了思考。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获得解放,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回答。当学生的回答不够深刻时,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个小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
3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学会操作
操作对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说很重要,课本中有许多实验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完成,同样在生活中,学生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灵动课堂”不能省略学生的操作环节,相反要增加学生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操作中体验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分析相关的问题,发现一些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作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也能让学生的双手得到解放。当下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笔者曾经对初二学生做过一个专门的调查,一所农村中学的初二年级近200人,但没有一个学生会解剖鲫鱼。此外,对于独立制作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一个班上只有几个学生会正确操作。从这个调查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要将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他们参与生物的各种实验。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动手操作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到池塘用瓶子取水,将瓶子的一端系牢,将瓶扔入水中,再拖出来;其次用滴管取一滴池塘的水;再次让学生将滴管中的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整个制作装片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亲力亲为。当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去使用显微镜,这时他们就需要不停地尝试,尽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他们最后还是能运用低倍镜来观察。学生的双手解放了,课堂的乐趣自然就多了。
4 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学会表达
生物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嘴不只是让其背诵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一些生物现象、生物原理、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能将问题表达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明晰了问题,进而他们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目前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述;其次不能准确地表述看到的东西。鉴于此,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嘴是必要的。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了装片上有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时,教师要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提高其表达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说到重点,既提高表达的严谨性,又能让其他学生聚焦到话题的核心内容上。如教师提问:如何区别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这时学生就会开始描述:可以看它是不是绿色的,这个特征很明显;可以看它能不能动;还可以仔细观察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在中途插入几个问题,如这三种办法哪个最科学。这样的讨论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表达,解放嘴巴。 5 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创新
灵动课堂要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基于此,教师要能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将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几乎没有留出多余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而教师教授指导一些比较难的内容,这样就能为课堂教学腾出一些创新的空间。
以七年级下册“单细胞的生物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让学生通过研究草履虫来探究单细胞生物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整个过程笔者都让学生自己组织,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创新。首先,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知道了草履虫的细胞结构——有两个细胞核,且一大一小。其次,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后发现,草履虫是依靠纤毛来运动的,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来排出体内废物。这样自然地就过渡到了草履虫能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在该实验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创新。对于相关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观察结果自己思考总结,给他们的思维不断生长的空间。
6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生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课堂中的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换言之,只要学生花时间去观察事与物,生活中就处处有生物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他们只有在教师安排具体任务后,才会花时间完成相关的作业。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把学习生物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支配,将时间花在自己最需要发展的能力上。
以学习有关酵母菌的知识为例,笔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支配学习时间。学生先是自由地讨论,然后组长提问:酵母菌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组员想到有酿酒、做点心、做面包等。学生的讨论虽然占了一点教学时间,但这个时间唤醒了学生的旧知,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问题。因为有学生提到了酸奶,小组的讨论就围绕酸奶跟酵母菌是否有关系展开。接着学生开始查阅资料,问别的同学,进而他們发现酸奶是由乳酸菌制成的,与酵母菌竟然没有关系。由此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就等于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灵动课堂自然就生成了。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跟当下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教师可以“六大解放”理念为抓手,注重促进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腾跃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石海娟.解除束缚 推动学生创造力的生长——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说开去[J].名师在线,2019(10).
[2]王波.深度挖掘,促生课堂教学资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03).
【作者简介】
金丽辉(1974~),男,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