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探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教师要认清在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掌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在语文的教学中全面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融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在培养人、塑造人、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分为“介绍作者、教识生字、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法”五个基本步骤,课堂教学也是遵循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独占讲台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转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生动地学习语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它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为出发点,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更加重视课外语文活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学的目标。
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是确定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必须树立“教学就是教书育人”的教学观念,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二、课堂形式要更加丰富,课堂气氛要更加活跃。
赞可夫说:“课堂上应该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呆板枯燥,学生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一言不发,兴趣索然。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这时老师每一个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可以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应阅读3至4本书,要指导学生观察,写日记、周记,办壁报、手抄报等,可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听说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考察、采访报道,既使学生开阔眼界,受到锻炼,又提高其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使他们具备二十一世纪的人所应有的素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其智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传授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不是要我学习,而是我要学习”的状态。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并从中感到学习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思维,而轻结果。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模仿,如果他模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地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
六、重视自学指导、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负担要下来,质量要上去”,语文教学应重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简单易学的自学课程,既使学生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信心,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才能走出目前语文教学“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误区;才能把學生培养成思想健康、会学乐学,具有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军.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2000.
[4]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融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在培养人、塑造人、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分为“介绍作者、教识生字、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法”五个基本步骤,课堂教学也是遵循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独占讲台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转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生动地学习语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它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为出发点,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更加重视课外语文活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学的目标。
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是确定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必须树立“教学就是教书育人”的教学观念,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二、课堂形式要更加丰富,课堂气氛要更加活跃。
赞可夫说:“课堂上应该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呆板枯燥,学生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一言不发,兴趣索然。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这时老师每一个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可以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应阅读3至4本书,要指导学生观察,写日记、周记,办壁报、手抄报等,可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听说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考察、采访报道,既使学生开阔眼界,受到锻炼,又提高其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使他们具备二十一世纪的人所应有的素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其智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传授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不是要我学习,而是我要学习”的状态。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并从中感到学习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思维,而轻结果。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模仿,如果他模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地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
六、重视自学指导、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负担要下来,质量要上去”,语文教学应重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简单易学的自学课程,既使学生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信心,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才能走出目前语文教学“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误区;才能把學生培养成思想健康、会学乐学,具有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军.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2000.
[4]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