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世界上到处都是谜题,人正是从问第一个‘为什么’才开始真正成为了人,它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浩繁漫长的解谜史,推理小说为什么不能写深、写大?”
冶文彪曾花7天时间数《清明上河图》里边的人物,在电脑上数完,又在10多年前在开封买的原大绢本上数了一遍。最终的答案是824个人。这段时间他中了那次宋朝古都开封之行的魔障,他要做好旅行指南穿越到宋朝,与画中这800多号人聊一聊天。
宋朝当然也没什么不好的,在冶文彪的概念里里,宋朝的开封相当于现在美国的纽约。就像是要在宋朝求个文职,冶文彪通读了宋朝流行起的宋词(400万字《全宋词》+60位名家词),又读了北宋六大家文集,以及类似于宋朝的优秀作文选百篇殿试策文和其他文论等。这还不够,他还要了解一碗茶、一张饼、一件衫在当时物价体系中的定价,好适应东京汴梁的生活日常……
从结果上来看,由于冶文彪前几天刚用QQ邮箱回了记者的采访,所以说,穿越只是个猜想。他如此这般种种努力,除了出于对历史的兴趣,也源自于他对清明上河图这件传世名作的诧异。图中央的位置,“虹桥下河中那只桅杆没有放倒,眼看就要撞桥的船,船上不止有船主和船工,更有妇人和幼儿,像是一个完整大家族的危难寓言。虹桥上两拨人剑拔弩张,两方主人一人乘轿、一人骑马,又是文争武斗的寓言。整幅图氛围十分繁荣祥和,但画眼位置却描绘了这样两个危急场景。”
这幅受宋徽宗委托而成的巨作,偏偏又没有被宋徽宗收录在他亲自主编的《宣和画谱》(当时同在御花园的很多画家都被选入)。种种疑点,催发了冶文彪对于历史的考证和想象,星罗在过去维度中的谜题,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或者猜想。
而冶文彪做了那么多文案工作,是为了给那800多个画中人设计合理可信的故事,也为了让听故事的人更接近一个真实的宋朝开封时空背景。宋朝的悬案、谜案、大案、小案,与800多个画中人的故事盘根错节地糅合在一起,即是已经写到第二本的历史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基本叙事模式(整部书计划按照社会领域分成士、农、工、商、兵五个部分)。
《清明上河图》中船要撞到虹桥的画面,被冶文彪放在了全书的序章中,假借画中人之口,船似乎被一个老道用仙术变没了,但事实肯定并未如此。往下读的话,除了可能听到宋徽宗和张择瑞的不宣之语,除了获得历史疑点逐步通过推理得到解答的感官刺激,读者也可能为北宋的衰退灭亡,为中国由强盛转为封闭、保守的现实而惋惜。
在《清明上河图》那些看似和谐的画面中,冶文彪有时就像站在东京汴梁(即现在的开封附近)的汴河堤岸上一样。不远处的茶棚底下,几个间谍目录凶光,杀意,一触即发。
您觉得为何《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传世之作?
我个人评价,《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三“最”:一是最真。唐宋之前,中国绘画在透视上都是二维平面画,从隋唐开始,才有了纵深感尝试。直到宋代,写真才成为潮流,真实准确成为绘画的基本要求,而其中《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写真的巅峰,不论是人物、建筑还是自然,它都达到了逼真得像是摄影一样的最高写实水准;二是最广。国画的题材分界十分明显,花鸟、人物、山水等都各有疆域,很少跨界。《清明上河图》却把人物、山水、工尺等领域融为一体,题材的广阔度上,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集大成典范;三是最平等。中国的人物画向来注重身份区隔,重要人物一定要放大,置于中心位置。只有《清明上河图》打破了这种身份区别,图中800多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真正实现了众生平等的大胸怀、大境界。
画中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各异,这些都是为他们安排故事的依据吧?
是的。图中的人物各具神态,甚至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他们的衣饰又展示出不同的身份地位。我在构思小说时,首先就是按照这些人物的各自特点,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将他们依次放回到各自的社会位置中,再加以复合历史逻辑的艺术想象,让他们一个个原地复活。第一部的主人公“讼绝”赵不尤,他原本的形象出现在《清明上河图》左边第一个街口的左下角一个棚子下面。我为他安排的身份是一个皇室后裔、宗室子弟。因为宋太祖开国后,为了防止皇亲国戚篡权,就禁止宗室子弟应举参政,所以赵不尤只能在封闭的环境里白白养着。赵不尤却不愿意这样徒费俸禄和年华。正好赶上宗室人数急剧膨胀,朝廷难堪重负,便放松了禁令。赵不尤便主动离开宗族院,来到民间,做起了讼师。从皇族到讼师,个体命运的转变也展示了宋代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当时士子文人渴望自强、建功立业的胸怀。
如果穿越到宋朝,您最想体验哪类人的生活?
呵呵,我可能最想做一个宋代厨师。那时的高级厨师被称为“博士”,史料中记载的成百上千种美味佳肴,今天很多已经失传,也无从考证。光看那些名字,就让人无限神往、口水四溢。如果说穿越,其实穿越到宋代是最容易的。因为宋代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平民化、商业化时代,除了罪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迁徙。只要在一个地方定居一年,就能入当地户籍。穿越过去,第一件事是找牙人,也就是今天的中介,先找到工作,再去租房,最好找包吃包住的。然后就可以去逛逛街、购购物,正式开始生活在宋代了。
最后请谈谈《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套基于历史的推理小说之于当今现实意义吧。
小说宣传语中有这么一句,“欲解千年中国局,先破清明上河案”。这正是我个人的创作初衷和自我期望。希望它不止是宋代的历史故事,而是尽最大可能,让它最终能成为一个关于千年中国人的大寓言。在一个历史大困局中,各种人、各种命运交织在一起,人性、文化、政治的纠结和碰撞,最终导致了一个大悲剧。如果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看到民族,并且有所触动和感悟,那就是对我创作的最高奖赏了。
冶文彪曾花7天时间数《清明上河图》里边的人物,在电脑上数完,又在10多年前在开封买的原大绢本上数了一遍。最终的答案是824个人。这段时间他中了那次宋朝古都开封之行的魔障,他要做好旅行指南穿越到宋朝,与画中这800多号人聊一聊天。
宋朝当然也没什么不好的,在冶文彪的概念里里,宋朝的开封相当于现在美国的纽约。就像是要在宋朝求个文职,冶文彪通读了宋朝流行起的宋词(400万字《全宋词》+60位名家词),又读了北宋六大家文集,以及类似于宋朝的优秀作文选百篇殿试策文和其他文论等。这还不够,他还要了解一碗茶、一张饼、一件衫在当时物价体系中的定价,好适应东京汴梁的生活日常……
从结果上来看,由于冶文彪前几天刚用QQ邮箱回了记者的采访,所以说,穿越只是个猜想。他如此这般种种努力,除了出于对历史的兴趣,也源自于他对清明上河图这件传世名作的诧异。图中央的位置,“虹桥下河中那只桅杆没有放倒,眼看就要撞桥的船,船上不止有船主和船工,更有妇人和幼儿,像是一个完整大家族的危难寓言。虹桥上两拨人剑拔弩张,两方主人一人乘轿、一人骑马,又是文争武斗的寓言。整幅图氛围十分繁荣祥和,但画眼位置却描绘了这样两个危急场景。”
这幅受宋徽宗委托而成的巨作,偏偏又没有被宋徽宗收录在他亲自主编的《宣和画谱》(当时同在御花园的很多画家都被选入)。种种疑点,催发了冶文彪对于历史的考证和想象,星罗在过去维度中的谜题,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或者猜想。
而冶文彪做了那么多文案工作,是为了给那800多个画中人设计合理可信的故事,也为了让听故事的人更接近一个真实的宋朝开封时空背景。宋朝的悬案、谜案、大案、小案,与800多个画中人的故事盘根错节地糅合在一起,即是已经写到第二本的历史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基本叙事模式(整部书计划按照社会领域分成士、农、工、商、兵五个部分)。
《清明上河图》中船要撞到虹桥的画面,被冶文彪放在了全书的序章中,假借画中人之口,船似乎被一个老道用仙术变没了,但事实肯定并未如此。往下读的话,除了可能听到宋徽宗和张择瑞的不宣之语,除了获得历史疑点逐步通过推理得到解答的感官刺激,读者也可能为北宋的衰退灭亡,为中国由强盛转为封闭、保守的现实而惋惜。
在《清明上河图》那些看似和谐的画面中,冶文彪有时就像站在东京汴梁(即现在的开封附近)的汴河堤岸上一样。不远处的茶棚底下,几个间谍目录凶光,杀意,一触即发。
您觉得为何《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传世之作?
我个人评价,《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三“最”:一是最真。唐宋之前,中国绘画在透视上都是二维平面画,从隋唐开始,才有了纵深感尝试。直到宋代,写真才成为潮流,真实准确成为绘画的基本要求,而其中《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写真的巅峰,不论是人物、建筑还是自然,它都达到了逼真得像是摄影一样的最高写实水准;二是最广。国画的题材分界十分明显,花鸟、人物、山水等都各有疆域,很少跨界。《清明上河图》却把人物、山水、工尺等领域融为一体,题材的广阔度上,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集大成典范;三是最平等。中国的人物画向来注重身份区隔,重要人物一定要放大,置于中心位置。只有《清明上河图》打破了这种身份区别,图中800多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真正实现了众生平等的大胸怀、大境界。
画中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各异,这些都是为他们安排故事的依据吧?
是的。图中的人物各具神态,甚至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他们的衣饰又展示出不同的身份地位。我在构思小说时,首先就是按照这些人物的各自特点,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将他们依次放回到各自的社会位置中,再加以复合历史逻辑的艺术想象,让他们一个个原地复活。第一部的主人公“讼绝”赵不尤,他原本的形象出现在《清明上河图》左边第一个街口的左下角一个棚子下面。我为他安排的身份是一个皇室后裔、宗室子弟。因为宋太祖开国后,为了防止皇亲国戚篡权,就禁止宗室子弟应举参政,所以赵不尤只能在封闭的环境里白白养着。赵不尤却不愿意这样徒费俸禄和年华。正好赶上宗室人数急剧膨胀,朝廷难堪重负,便放松了禁令。赵不尤便主动离开宗族院,来到民间,做起了讼师。从皇族到讼师,个体命运的转变也展示了宋代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当时士子文人渴望自强、建功立业的胸怀。
如果穿越到宋朝,您最想体验哪类人的生活?
呵呵,我可能最想做一个宋代厨师。那时的高级厨师被称为“博士”,史料中记载的成百上千种美味佳肴,今天很多已经失传,也无从考证。光看那些名字,就让人无限神往、口水四溢。如果说穿越,其实穿越到宋代是最容易的。因为宋代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平民化、商业化时代,除了罪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迁徙。只要在一个地方定居一年,就能入当地户籍。穿越过去,第一件事是找牙人,也就是今天的中介,先找到工作,再去租房,最好找包吃包住的。然后就可以去逛逛街、购购物,正式开始生活在宋代了。
最后请谈谈《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套基于历史的推理小说之于当今现实意义吧。
小说宣传语中有这么一句,“欲解千年中国局,先破清明上河案”。这正是我个人的创作初衷和自我期望。希望它不止是宋代的历史故事,而是尽最大可能,让它最终能成为一个关于千年中国人的大寓言。在一个历史大困局中,各种人、各种命运交织在一起,人性、文化、政治的纠结和碰撞,最终导致了一个大悲剧。如果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看到民族,并且有所触动和感悟,那就是对我创作的最高奖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