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高中生利用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高中生可通过具体史料给出个人见解,不人云亦云,也不盲目相信“权威”。本文将从提出思辨性问题、补充历史资料、促进课堂生成三个角度来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思辨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辨性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42-02
一直以来,师生都让认为历史的教学重点在于记、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高中生梳理、补充历史知识,让高中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导火索、发生过程、结果与意义,以及各个重大历史人物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高中生的学习思维被限制在单一的记忆线上,很少思考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启发意义。久而久之,高中生将习惯于被动接受,毫无思考能力,无法以历史思维、发展眼光来思考人类发展进步史,从而导致历史教育只是“应试科目”、“学校教育”,无法对高中生未来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人们提出要通过构建思辨型历史课堂来促使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其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以便使学生具备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提出有力论点与论据的能力。
一、提出思辨性问题
思辨性问题是指具有争议性、讨论价值与开放性的历史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需要高中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来实现历史学习与历史思考,进而在争辩与讨论中丰富认知。实际上,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史中有许多还未被人们证实,以及还形成统一结论的历史事件,教师可利用这些资料来引导高中生展开历史思辨活动。
就如“商鞅变法”是促使秦朝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帮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政策助力。虽然商鞅构建的“法治”社会使得秦朝上上下下十分规范,但是却并未考虑人情,商鞅最终也死在自己的变法之下。因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笔者便以“商鞅变法是好是坏”这个论点来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负责辩护“商鞅变法为好”,一组辩护“商鞅变法存在漏洞”。高中生可调查各类信息,从商鞅变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还可借助于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来增添辩论的可信性与趣味性。本轮辩论可有效开发高中生智力与思维,促使高中生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思考。
二、补充历史资料
“史论结合”是历史科学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思辨性课堂同样需要以充足的历史资料来引发高中生的积极思考,为让高中生提出不同历史观点提供依据。实际上,以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做的便是给高中生留出足够的分析时间,或者是让高中生自主收集历史资料,以此来锻炼高中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以及史论结合、以史论证的学习能力。
就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笔者要求高中生在课前预习主动搜集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历史书籍与网络调查来掌握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在调查中,高中生可阅读不同历史学家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的看法与痛恨,也可通过人物采访视频、战争画面纪实等了解战争的惨烈与残酷,还可通过人物介绍与事件分析等了解我国抗战英雄的负隅顽抗等。在这些历史资料介紹中,高中生将会对本课知识产生全新了解,每个学生都可在资料与画面引导下产生个人见解,而这也为构建思辨性历史课堂做足准备。
三、促进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意外,或者是学生提出的创新型问题等,以此作为历史探究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历史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能够发生课堂生成,那么便代表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他们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所以课堂生成也就因此成为构建思辨性历史课堂的必要途径,是高中生具备历史思辨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中,笔者引导本班学生学习了我国近代以来经济与人民生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使用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本课教学中,本班有一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虽然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与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国民幸福感并未加强。我觉得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也有许多人开始回想过去幸福的时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学生提出的质疑是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重相关的,可谓是将自己的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对此,笔者十分欣慰,且以“与国民幸福感有关的因素是什么”这个课题探究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以此来实施解惑教学。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是以高中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目的在于让高中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会以史为鉴,以历史眼光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以开发性与包容性态度来促进思辨性课堂生成,全面推动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历史思辨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17(05):1.
[2]朱孔庭.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J].中学历史教学,2017(11):8-10.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辨性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42-02
一直以来,师生都让认为历史的教学重点在于记、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高中生梳理、补充历史知识,让高中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导火索、发生过程、结果与意义,以及各个重大历史人物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高中生的学习思维被限制在单一的记忆线上,很少思考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启发意义。久而久之,高中生将习惯于被动接受,毫无思考能力,无法以历史思维、发展眼光来思考人类发展进步史,从而导致历史教育只是“应试科目”、“学校教育”,无法对高中生未来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人们提出要通过构建思辨型历史课堂来促使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其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以便使学生具备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提出有力论点与论据的能力。
一、提出思辨性问题
思辨性问题是指具有争议性、讨论价值与开放性的历史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需要高中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来实现历史学习与历史思考,进而在争辩与讨论中丰富认知。实际上,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史中有许多还未被人们证实,以及还形成统一结论的历史事件,教师可利用这些资料来引导高中生展开历史思辨活动。
就如“商鞅变法”是促使秦朝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帮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政策助力。虽然商鞅构建的“法治”社会使得秦朝上上下下十分规范,但是却并未考虑人情,商鞅最终也死在自己的变法之下。因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笔者便以“商鞅变法是好是坏”这个论点来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负责辩护“商鞅变法为好”,一组辩护“商鞅变法存在漏洞”。高中生可调查各类信息,从商鞅变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还可借助于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来增添辩论的可信性与趣味性。本轮辩论可有效开发高中生智力与思维,促使高中生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思考。
二、补充历史资料
“史论结合”是历史科学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思辨性课堂同样需要以充足的历史资料来引发高中生的积极思考,为让高中生提出不同历史观点提供依据。实际上,以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做的便是给高中生留出足够的分析时间,或者是让高中生自主收集历史资料,以此来锻炼高中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以及史论结合、以史论证的学习能力。
就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笔者要求高中生在课前预习主动搜集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历史书籍与网络调查来掌握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在调查中,高中生可阅读不同历史学家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的看法与痛恨,也可通过人物采访视频、战争画面纪实等了解战争的惨烈与残酷,还可通过人物介绍与事件分析等了解我国抗战英雄的负隅顽抗等。在这些历史资料介紹中,高中生将会对本课知识产生全新了解,每个学生都可在资料与画面引导下产生个人见解,而这也为构建思辨性历史课堂做足准备。
三、促进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意外,或者是学生提出的创新型问题等,以此作为历史探究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历史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能够发生课堂生成,那么便代表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他们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所以课堂生成也就因此成为构建思辨性历史课堂的必要途径,是高中生具备历史思辨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中,笔者引导本班学生学习了我国近代以来经济与人民生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使用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本课教学中,本班有一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虽然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与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国民幸福感并未加强。我觉得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也有许多人开始回想过去幸福的时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学生提出的质疑是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重相关的,可谓是将自己的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对此,笔者十分欣慰,且以“与国民幸福感有关的因素是什么”这个课题探究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以此来实施解惑教学。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是以高中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目的在于让高中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会以史为鉴,以历史眼光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以开发性与包容性态度来促进思辨性课堂生成,全面推动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历史思辨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17(05):1.
[2]朱孔庭.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J].中学历史教学,2017(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