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相的事》的升华处理方法概述,探索出了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了解教育对象生活情形——拓展知识的情感部分——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情形
有人说“语文即生活”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形相结合,并使之升华,让其高于生活,才有更厚重的教育意义。
打工比种地挣钱快,这是农民工生活的现实体验。家有中学生的农民必须面对孩子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家庭教育投入越来越大的现实。为了应对这种现实,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丢下孩子和老人到遥远的城市里去打工挣钱。这样一来被迫与父母分别的是孩子。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们身心发展到了“敏感期”:个人意识觉醒,对父母的要求从偏重于物质转向更多的心理需求,他们强烈地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理解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学时期的集体生活,扩大了孩子的生活圈子,有许许多多的的问题需要得到父母的指引。亲子的长期分离会使其怀疑父母是不是真正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长期的亲子交流渴望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其青春期具备叛逆性。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做出许许多多的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故意不听话、故意与父母在电话里的嘱咐反着来,有意造成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的假象,希望父母能够回到他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如果愿望落空,他们的心理就会慢慢地阴暗下来,什么事都往坏处想,认为父母根本不在乎他们,破罐破摔就会成为必然现象之一。这就是较大一部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的具体情形。
作为认同“语文即生活”的農村留守中学生志愿服务者,对于留守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就有责无旁贷的“矫正”义务,而且应该做得自然而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意识而又不着痕迹地,结合留守学生的生活与情形将课本知识的情感部分升华为对学生阴暗心理的干预,使亲辈的辛酸变成子辈的幸福感,从而增强留守中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成长,独立承受,不至于堕落。这样做虽然替代不了亲辈的关爱、理解与认同,但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留守中学生调节学生面对世事的心态。
升华不但要把屋准课本知识的现实性,而且要从不同角度剥离出传道者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比如:有一次在指导留守中学生语文练习时,发现语文练习册里有一篇《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相的事》,笔者在辅导留守中学生完成练习题后,这样进行了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第一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个母亲由于没有念过书,本来是想关心儿子却适得其反,而儿子却并未向母亲言明的故事。
问题1:为什么母亲想关心儿子却适得其反?
因为母亲没有念过书。
问题2:儿子为什么没有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
因为儿子知道母亲是好意。
拓展问题:母亲的辛酸------没有念过书。
第二步:提炼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外婆留给她的手镯换了伪劣营养液,害我吃了之后进了医院。
母爱的表现:舍得拿传家宝换营养品不充儿子的营养,
母亲的辛酸之处:不具备辨别营养品的真伪,原因是没有念过书,缺乏相关知识。
第二件事,听别人说一口气吃了母亲煮的鸡蛋会保平安,就邮寄了五个鸡蛋给我,我接到的时候鸡蛋已经变质了。
母爱的表现: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保儿子的平安。
母亲的辛酸之处:不知道煮鸡蛋的保质期,原因是没有念过书,缺乏相关知识。
第三件事,知道我有了女朋友,给女友寄来了一张红丝巾,女友嫌弃,最后分手。
母爱的表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寄给儿子的女友。
母亲的辛酸之处:生活水平低,一张红丝巾就是自己最好的东西。
第三步:解决作者为什么不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的问题
作者不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的原因是撒谎吗?显然不是。因为作者知道,母亲之所以会这样做都是因为爱我,虽然这样的爱带着辛酸,但是我不但不能埋怨,反而应该感到幸福。如果说出来之后只会给母亲带领沮丧,感到自己的无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处。因此,作者选择沉默,让母亲觉得自己的做法给儿子带来了幸福感,让母亲沉浸在自己的幸福感之中。这是理解父母的爱的最好的做法。
第四步: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成为留守中学生是父母抛弃了我们吗?
父母外出打工是自己潇洒去了吗?
启发学生想象建筑工地的劳动情形、挖藕工人的工作情境、煤炭工人在地下工作的情境……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
因为我们读完初中要继续读高中,读完高中还要读大学,家庭教育投入将越来越大,而打工比种地挣钱快。其实父母们也舍不得离开我们,他们甘愿承受农民工的辛酸,只是在为我们成龙成风筹集家庭教育的投资款。这种用行动付出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或母爱。
第五步:升华教育
以前对父母外出打工有这样或那样不当想法,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没有那么成熟,想的不够周到所致。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中学生了,应该学习作者的这些好方法,不让父母沮丧,不让父母担心。目前,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不在身边,外出打工去了,可是我们应该知道,那都是为了我们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少了很多关爱,可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父母的知识层次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理解他们,配合他们。这样,亲子之间虽然相隔甚远,但是彼此之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付出的幸福。
自从开展了诸多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活动后,留守中学生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生活是升华的基础,教育者只有在了解学生生活情形的前提下,才能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更加厚重。
关键词: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情形
有人说“语文即生活”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形相结合,并使之升华,让其高于生活,才有更厚重的教育意义。
打工比种地挣钱快,这是农民工生活的现实体验。家有中学生的农民必须面对孩子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家庭教育投入越来越大的现实。为了应对这种现实,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丢下孩子和老人到遥远的城市里去打工挣钱。这样一来被迫与父母分别的是孩子。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们身心发展到了“敏感期”:个人意识觉醒,对父母的要求从偏重于物质转向更多的心理需求,他们强烈地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理解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学时期的集体生活,扩大了孩子的生活圈子,有许许多多的的问题需要得到父母的指引。亲子的长期分离会使其怀疑父母是不是真正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长期的亲子交流渴望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其青春期具备叛逆性。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做出许许多多的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故意不听话、故意与父母在电话里的嘱咐反着来,有意造成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的假象,希望父母能够回到他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如果愿望落空,他们的心理就会慢慢地阴暗下来,什么事都往坏处想,认为父母根本不在乎他们,破罐破摔就会成为必然现象之一。这就是较大一部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的具体情形。
作为认同“语文即生活”的農村留守中学生志愿服务者,对于留守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就有责无旁贷的“矫正”义务,而且应该做得自然而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意识而又不着痕迹地,结合留守学生的生活与情形将课本知识的情感部分升华为对学生阴暗心理的干预,使亲辈的辛酸变成子辈的幸福感,从而增强留守中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成长,独立承受,不至于堕落。这样做虽然替代不了亲辈的关爱、理解与认同,但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留守中学生调节学生面对世事的心态。
升华不但要把屋准课本知识的现实性,而且要从不同角度剥离出传道者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比如:有一次在指导留守中学生语文练习时,发现语文练习册里有一篇《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相的事》,笔者在辅导留守中学生完成练习题后,这样进行了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第一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个母亲由于没有念过书,本来是想关心儿子却适得其反,而儿子却并未向母亲言明的故事。
问题1:为什么母亲想关心儿子却适得其反?
因为母亲没有念过书。
问题2:儿子为什么没有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
因为儿子知道母亲是好意。
拓展问题:母亲的辛酸------没有念过书。
第二步:提炼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外婆留给她的手镯换了伪劣营养液,害我吃了之后进了医院。
母爱的表现:舍得拿传家宝换营养品不充儿子的营养,
母亲的辛酸之处:不具备辨别营养品的真伪,原因是没有念过书,缺乏相关知识。
第二件事,听别人说一口气吃了母亲煮的鸡蛋会保平安,就邮寄了五个鸡蛋给我,我接到的时候鸡蛋已经变质了。
母爱的表现: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保儿子的平安。
母亲的辛酸之处:不知道煮鸡蛋的保质期,原因是没有念过书,缺乏相关知识。
第三件事,知道我有了女朋友,给女友寄来了一张红丝巾,女友嫌弃,最后分手。
母爱的表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寄给儿子的女友。
母亲的辛酸之处:生活水平低,一张红丝巾就是自己最好的东西。
第三步:解决作者为什么不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的问题
作者不把适得其反的结果告诉母亲的原因是撒谎吗?显然不是。因为作者知道,母亲之所以会这样做都是因为爱我,虽然这样的爱带着辛酸,但是我不但不能埋怨,反而应该感到幸福。如果说出来之后只会给母亲带领沮丧,感到自己的无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处。因此,作者选择沉默,让母亲觉得自己的做法给儿子带来了幸福感,让母亲沉浸在自己的幸福感之中。这是理解父母的爱的最好的做法。
第四步: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成为留守中学生是父母抛弃了我们吗?
父母外出打工是自己潇洒去了吗?
启发学生想象建筑工地的劳动情形、挖藕工人的工作情境、煤炭工人在地下工作的情境……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
因为我们读完初中要继续读高中,读完高中还要读大学,家庭教育投入将越来越大,而打工比种地挣钱快。其实父母们也舍不得离开我们,他们甘愿承受农民工的辛酸,只是在为我们成龙成风筹集家庭教育的投资款。这种用行动付出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或母爱。
第五步:升华教育
以前对父母外出打工有这样或那样不当想法,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没有那么成熟,想的不够周到所致。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中学生了,应该学习作者的这些好方法,不让父母沮丧,不让父母担心。目前,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不在身边,外出打工去了,可是我们应该知道,那都是为了我们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少了很多关爱,可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父母的知识层次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理解他们,配合他们。这样,亲子之间虽然相隔甚远,但是彼此之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付出的幸福。
自从开展了诸多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活动后,留守中学生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生活是升华的基础,教育者只有在了解学生生活情形的前提下,才能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