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然.和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的安东尼亚》是美国妇女作家薇拉·凯瑟边疆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以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向读者描绘了女主人公安东尼亚与自然相融相契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本文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女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女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求自我的实现以及女主人公与丈夫和谐相处的三个层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旨在唤起人们对女性和自然生态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亚》 薇拉·凯瑟 生态女性主义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被誉为“20世纪初期美国妇女作家先驱”,以描写美国西部大草原和欧洲移民的拓荒生活而著称。许多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并列为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甚至有人把她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我的安东尼亚》(My Antonia,1918)是凯瑟作品中最有力,最成功的一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安东尼亚是波西米亚移民的后代,自幼随父母来到广袤的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刚到这里的时候一家人生活地十分艰苦,每天过着饥不择食的日子。不久父亲又死于“乡愁病”,凭着对土地的深情和不畏艰难的决心,安东尼亚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最终在这片不毛之地的大草原上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小说以回忆的形式,用吉姆·伯登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安东尼亚这位富有朝气、勤劳勇敢的伟大女性的故事,并成功塑造了她的女性拓荒者形象。本文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女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女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求自我的实现以及女主人公与丈夫和谐相处的三个层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超前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概念。许多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不是传统的、单一的女性主义或生态学流派,而是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就经常被应用在文学、文化批评的语境下,虽然它的视角呈现多元化,但女性与自然始终是它关注的两个焦点。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统治下的对自然、女性和其他种族等“弱势群体”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实现妇女解放、生态危机解放是其追求的目标。
  在小说《我的安东尼亚》中,薇拉·凯瑟从多元视角映射出女性与自然的相融相契,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提倡女性要敢于实现自我,努力追求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思想。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女性不断追求自我的当今社会,重温这部小说旨在唤起人们对女性和自然生态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努力实现人类社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 《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 安东尼亚与自然相融相契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中心原则以及男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充分发展,由此导致了男性自身自然本性的异化。相反,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社会化程度的缺失,则使她们得以保持更多的自然天性以及与自然万物的亲和关系。一直以来,西方文化都将自然比喻成一位仁慈、善良、孕育生命的母亲,她无所不能,大公无私,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历史和文化建构中,女性和自然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性。这里用谢里·B·奥特纳(Sherry B Ortner)提出的三个理由来表述女性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首先是女性的生理特征(physiology),用身体孕育生命;第二是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socialrole),女性更多的是呆在家庭照看婴儿成长,准备家庭所需,如食物、衣物;第三是女性的心智(psyche),逐渐塑造充满母性得以胜任母职。从这里,我们读到了自然—女性、女性—自然难以割舍的内外在的天然联系。另外,基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自然的了解,想必大多数人也会认为自然不是僵硬的,它应该拥有自身独立的、内在的价值、人类只是地球这一星球的后来者。因此,我们人类不应该总是去控制、征服自然,而应该维护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命,建立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作者薇拉·凯瑟深知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所以在小说《我的安东尼亚》一开始,就将一位美丽、清新、让人倍感亲切、自然的女主人公安东尼亚呈现给了读者。小说中是这样叙述的:
  “她的眼睛亮闪闪的,大而热情,就像树林里阳光下的棕色池塘。皮肤是棕褐色的,脸蛋上有一层深而浓的红晕。”
  安东尼亚虽然“头发蓬乱”,但这恰如未拓荒的原野散发着野性。从对安东尼亚外表的描写上,读者感受到了女主人公与大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感觉。同时,作为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能亲近自然,更能体验自然,所以安东尼亚总能善待自然界中的一切,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拥有贴肤般的感受。她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灵,包括树木、动物等都需要人们去关心和爱护。一个深秋的下午,当安东尼亚发现一只受伤的小虫时,她不顾自己穿着单薄却为那只小虫子保暖,将它放进她那头卷发,并用她的大手巾包在了头上。这样小虫子在安东尼亚为它搭建的安乐窝里得救了。从安东尼亚对待小虫子的细节描写上,也体现了女性对自然界的天然认同感。从安东尼亚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她的身上处处散发着对大自然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所以当安东尼亚遭遇生活不幸、失望困顿的时候,广袤的大草原也毫不吝啬地展开双臂包容了她所有的痛苦与忧伤,恬静、宽厚的大自然赋予她前所未有的生活信心,使她的心灵有了永久的栖息地。安东尼亚与自然相融相契,浑然合一。她离不开自然,就像树木和庄稼离不开土地。评论家萨皮斯尼克·诺伊尔把这位女主人公称为“以草原为原材料雕塑而成的人物形象”,“草原的景致包含着她,她的存在亦离不开这片景致。”
  2 安东尼亚在自然中实现自我
  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下,女性与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的安东尼亚》中,凯瑟首先为读者塑造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单纯、美丽的安东尼亚,转而在小说的第三部分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贤惠、满足的母亲,她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收获了很多。她在不毛之地的大草原上通过自己艰苦的奋斗和辛勤的劳作获得了物质上的巨大丰收,这一点在小说的结尾,凯瑟借助吉姆的口吻将安东尼亚物质上的全盛时期展现给了读者——这是一个庆贺大地丰收的时刻,亦是一个庆祝安东尼亚如大地母亲般的身体及其所带来的子嗣的欢宴场面:吃饭的时候坐了好大一桌子人;灯光下两排动个不停的脑袋,那么多眼睛兴奋地盯着安东尼亚,她坐在桌子的首位,把菜盛在盘子里,开始分给大家。孩子们的座位是按照一定的规矩排列的:一个小的挨着一个大的,大的那个注意小的那个吃饭的习惯,并注意他是否拿到了吃的东西。安东尼亚“是生命的一个丰富的矿藏,就如那太古民族的奠基人一般”。安东尼亚不仅在物质上收获了丰收,在精神上也收获了满足和希望。富饶纯净的自然是安东尼亚精神力量的源泉,在她失意、彷徨的时候更是她心灵的向导。在与土地(自然)的相融相契中,安东尼亚超越了人类“小我”的界限,从而与大自然这个“大我”融为一体,并实现了自我。这种自我实现是所有生命潜能的实现,即:自然界进入人的本质中,而人进入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在本质上融为一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从凯瑟作为女性的独特视角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不可分。
  3 安东尼亚与丈夫和谐相处
  生态女性主义者思考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她们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对女性和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有观念上的联系,价值二元论和价值等级制是导致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统治的观念基础。女性被认为是属于自然和物质领域的存在物,而男性被视为属于人类和心灵领域的存在物。属于自然和物质领域的存在物劣于人类和心灵领域的存在物,也就是说男人优于女人。瓦伦指出这种统治逻辑是性别压迫的认识论根源,也是其他人类压迫制度的认识论根源。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想创立一个生态社会,那么,它不仅应该是一个免除了有毒物质和生态灾难的威胁的社会,它还应该是一个免除了压迫的毒害的社会,一个免除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毒害的社会。它将是一个免除了统治和等级的毒害的伟大而美丽的绿色世界。”凯瑟在《我的安东尼亚》中批判了二元对立观点,向读者呈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人际生态境界。小说中,安东尼亚的丈夫库扎克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不仅接受了未婚先孕的安东尼亚,而且还欣然接受了她婚前生下的女儿,并视安东尼亚的女儿如自己亲生一般。而安东尼亚也非常尊重自己的丈夫,总是想尽办法让他生活得舒心快乐。他们互敬互爱,相处得很友好,“她是冲击力,他是矫正器。”安东尼亚的家中没有任何观念的束缚,一切都符合自然之道,其乐融融。夫妻之间没有奴役和压迫,有的只是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这种和谐、平等关系令人读来如沐春风、倍感幸福。
  三 结语
  小说《我的安东尼亚》表现了凯瑟对自然的热爱和其提倡女性在自然努力实现自我的思想,是体现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杰出作品之一。拉谢尔·布洛·杜普拉西斯曾说,20世纪的女作家试图给她们的女性角色提供不同的选择以“改变那种从19世纪以来,生活与文学传统赋予女性的除了婚姻便是死亡的结局”。这一点在《我的安东尼亚》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演绎,女主人公安东尼亚不再是作为男主人公的恋人出场,而是作为主人公出现在小说中。她纯朴、善良、乐观、坚定、自信,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和未来。这部小说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女性与自然相融相契,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同时也描绘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和谐相处。小说警示人们密切关注女性和自然问题。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在女性不断追求自我的当今社会,重温这部小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Mackinnon,Mary Heather and Moni McIntyre,ed.Readings in Ecology and Feminist Theology.KansaaCity:Sheed andWard.1995.
   [2] Cather,W illa My Antonia.Boston:Houghton MifflinCompany,1954.
   [3] Rosowski S.J.The Voyage Perilous:Willa Cather’s Romanticism Lincoln & London: Univeristy of Nebraska Press,1986.
   [4] [美]薇拉·凯瑟,资中筠译:《我的安东尼亚》,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 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Duplessis,Rachel Blau,Writing beyond the Ending:Narrative Strate-gies of Twentieth-century Women Writers[M].Bloomington:Uni-versity of Indiana Press,1985.4.
  
   作者简介:刘婷婷,女,1977—,河南太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教法,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其他文献
摘要白先勇在《游园惊梦》中运用意识流手法,改变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方法,拓展了小说人物生活的广度和心理的深度。并由此形成了小说全新的结构布局,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白先勇 《游园惊梦》 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及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死亡”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话题,它作为时代悲剧的结语,蕴蓄着生命的奥秘与独特的文学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对“死亡”的审美表达,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不同侧面诠释了“死亡”主题的文学史意义,为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审美展现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文学文本以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阐释完成了本质的超越和审美的认同。  关键词:现代小说 死亡主题 生命意识 悲剧 生存与死亡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充斥着拒斥神圣性的崇低写作,诗人们对于现实的贫困表示臣服,满足于日常琐碎甚至沉溺于暴力和混乱。这和海子及其诗歌中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对海子诗歌的神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在贫困时代诗人应该有所作为,解除存在之蔽,重回神圣性。  关键词:海子 神性 崇低写作 诗人何为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一 崇低和神圣性的亵渎  海子的逝去是
期刊
摘要冰心的早期散文《往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母爱。其散文语言清丽隽永,纯净雅致,温婉精巧,自然天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心体”。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冰心散文 母爱 温柔 忧愁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冰心在其诗作《诗的女神》中,将她心目中的诗神的特点概括为:“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温柔、忧愁、含蓄,既是年轻的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宋元江南建筑技术与装饰做法多保留早期建筑艺术特征的技术滞后现象,对江南建筑历史特征向地域特征的转化以及大众审美倾向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宋元江南建筑 建筑技术 装饰 地域性 滞后现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宋元时期的江南建筑,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从政治上推动了“江南”区域界限的进一步明确和
期刊
摘要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接骨师的女儿》一直在深入探讨着“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冲突, 本文试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不认同的冲突”、“对母亲权威的抗拒”、“教育观念上的差别”三个方面,揭示谭恩美小说里的母女冲突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母女 冲突 文化 中西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全世界都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
期刊
摘要“精神胜利法”已作为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被读者所接受。但是,在他之前, “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出现的?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之后才用以自慰的?透过分析,不难看出阿Q的另一种经常性行为——投机。这种投机的性格与“精神胜利法”有着立体的关联。本文纵向追溯产生投机行为的根源,从而理解投机在这种根源和“精神胜利”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精神胜利 投机 中介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玩具铺》中的女主人公梅拉尼的传奇式的经历,展现了她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揭露了女性是如何遭受父权制压迫以及寻求女性生存空间,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过程的艰难。  关键词:梅拉尼 哥特 父权制 女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创造力的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赞誉她是:  “
期刊
摘要在“五四”后的进步作家中,始终如一地关心妇女的解放,提出解放妇女主张的,恐怕就只有许地山一人了。他站在妇女的立场上,对她们所遭受的不幸表示同情,并提出只有妇女的自我斗争,才是她们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途径,从“敏明”到“尚洁”再到“春桃”,这是许地山作品中妇女解放道路的主线。  关键词:许地山 敏明 尚洁 春桃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一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的许
期刊
摘要杰生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恶人”,评论家一般都只满足于谴责他的丑恶,却很少深入探索他的丑恶的根源,更很少有人研究“丑恶”的杰生的人性、理智的一面。本文以杰生为研究对象,拟从孤寂,愤世及理性三个角度分析杰生孤独者的形象,希望还杰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论。  关键词:孤寂 愤世 理性 孤独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