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班公湖一带区域热动力变质矿物之特征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公湖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侏罗系和白垩系。中、上侏罗统(J_(2~3))主要分布在公班湖以北和以东地区;下、上白垩统(K_1~K_2~1)分布在班公湖南北两侧的广大地区。在这些地层中,有大小不等的超镁铁质岩侵入体。著名的班公湖断裂带在湖区东部通过(图1)。湖区的绝大多数岩石均遭受程度不同的区域热动力变质。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在现有的普通地理图上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各地区地理景观的特点,借以提高地图的科学性、地理性和实用性,已成为当今地图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期刊
青藏高原是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镶嵌以宽谷和盆地的组合体,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构成地球上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这样一个大高原,它是晚新生代以来大幅度、分阶段强烈断块隆起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构造地貌单元。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基本观点,地质时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反复作用,奠定了高原地貌的基础;而强烈的新构造隆起直接造就着高原的本身,隆起的性质及其所获得的巨大高度,使高原
期刊
本刊编委会于1981年9月19日至20日在南宁召开了新编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到会的编委成员外,还有学会秘书长瞿宁淑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和科学出版社期刊室及学报编辑部的有关同志,会议由周廷儒、吴传钧、王乃樑三位副主编主持。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
期刊
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二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与工作会议以来各单位世界地理工作的情况,着重就世界地理如1981年10月5日至10日在西德的曼海姆举行了德国第43届地理年会。这一届刚好是
期刊
期刊
本文描述了广西东北部早、中泥盆世的轮藻7种2亚种1型和1未定种,分别属于Sycidium和Trochiliscus这两个古老的轮藻属。Sycidium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早、中泥盆世地层中广泛分布,先后由卢衍豪(1948),王水和张善桢(1956)、王振(1976)、王振和卢辉楠(1980)及中南、西南地区的其他古生物工作者作过研究和报导(1978),并初步建立了我国南方泥盆系直立轮藻序列。王振和
期刊
一、前言我国虫颚(Scolecodonts)迄今极少报导,是国内古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个空白薄弱类别,有待补充。蠕虫的化石颚在古生物文献上最早报导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学者C.H.Pander,其后W.Ehlers对德国,G.J.Hinde对加拿大等地发表了一些文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G.Croneis和H.W.Scott建议给这些化石颚以“Scolecodonts”的名称,立刻和普遍地为古生物学界所采
期刊
一、前言广西东北部的泥盆纪地层,在东岗岭组以下,多为陆相及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已发现的化石数量不多,类别较少,只零星的报导有植物、鱼和腕足类,研究程度甚差,因此,地层的划分对比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我院古生物教研室广西泥盆纪地层研究队,于1976—1978年先后在荔蒲、钟山、昭平、贺县及苍梧等地,测制了一些东岗岭组以下的泥盆纪地层剖面,采集了较多的腕足类、瓣鳃类、苔藓虫、植物,轮藻及介形虫化石。根据
期刊
一、一种引人注目的构造型式我国南方散布着一些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盆地中红层变动轻微,断层以正断层为主,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和钻探发现,在构造上似是简单的红层中有一些巨大的有老岩层卷入的逆掩断层。又如在衡阳盆地中部茅桐桥一带为找油而布署的衡3井,预计基底深约4000米,但在钻深1100米竟遇上古生界,于1800米又穿过上古生界复见红层,上古生界好象夹在红层之中.在红层中出现这些老岩层卷入的复杂构造,令人费
期刊
引言1980年4月,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房山县境内上方山南坡的云水洞,经过一番修整之后,作为京郊旅游胜地开放了。每日有成千上万京内外游人登山入洞,饱览胜景。上方山云水洞久负盛名。自隋末唐初(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在上方山修建寺院以来,特别是自明、清以来,即不断有文人墨客以诗、以词、以文记述。1901—1912年,法国人蒲意雅(G·Bouillard)曾对云水洞作过多次考察,绘制了平面图和剖面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