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寂寞深重、月光走失的夜色里重读《宫乐图》,会莫名地联想到诗人元稹的五言绝句《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诗作说的是唐宫里那些宫女们无援、寂寥、孤独的后宫生活,读来催人泪下,正如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所言及的,“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有无穷之味”,其实也是我读《宫乐图》的真切感受。
  看起来,这十位围坐于一张巨型方桌上的宫女,分别有筚篥、琵琶、古筝、笙等古代乐器助兴,甚至有旁立的侍女轻敲牙板,以为节奏,陶醉其中的她们意态悠然,像是一杯清茶带她们去了一个极乐世界似的。稍稍细心一下,还能发现方桌中央置一很大的茶锅(即古代的茶釜),右侧的一名宫女手执长柄茶杓正将茶汤分入茶盏,而她身旁的一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因听乐曲而入神,暂时忘记了饮茶之事;对面的另一位,似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仿佛醉了。我特别注意到,连蜷卧在桌底下的那只温顺的小狗,都静若处子,丝毫未被惊扰。
  如此悠闲、舒适、缓慢的茶时光,在我看来,绝非宫女们及至内心的快乐,而是她们集体在自娱自乐,一种以苦为乐的自娱自乐。在高墙深院的后宫里,她们除了茶,还能靠什么打发无聊的时光呢?我猜想,得过且过一定是她们的集体心态,这些宫女们在品茗之际一定不再说宫里的旧事了,不是忘说了,而是说烦了,说得娇嫩的嘴皮都起了茧,说得自己都不爱再说了。所以,看上去一个个慵懒无比的宫女们,在贵族身份的背后,内心深处其实藏着太多太多的哀怨与伤感。
  这些绛色的寂寞,让我想到了另一幅唐代的饮茶图——周防的《调琴啜茗图》。这位擅长用画笔表现古代贵族妇女以及佛像的长安人,予茶以美妙琴声,虽秾丽悠闲且不失贵族之态,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份一份迥异于寂寞宫女们的空虚扑面而来。承载了宫女们太多心思的《宫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轴,绢本,为设色画,纵4817公分,横69.5公分。
  据说,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签题标为《元人宫乐图》,是后来改鉴为唐代的。从元到唐,那是因了宫女们的发式。唐代宫女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向两侧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如此种种的“坠马髻”、“垂髻”、“花冠”,都是唐代女性在发型上的典型特征。此外,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侍女的琵琶横持以及手持拨子弹奏的方式,皆与晚唐之风俗相近。所以,这幅曾经名为《元人宫乐图》一跃而成为唐代的《宫乐图》。亦有论者以为,此画“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完全契合唐代工笔画的风格。
  当然,作为一幅茶画,它所勾勒出的唐代饮茶之风,才是最有力的佐证。
  大唐帝国正值我国饮茶之风昌盛之际,有名的《茶经》亦完成于此时。陆羽在《茶经》里极力推崇的煎茶法,改变了唐以前粗放式的煮饮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赋予饮茶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广泛响应。而从《宫乐图》中可以看出,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而此前的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诸多繁琐程式皆由侍女们在画面以外的场所完成。饮茶时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入碗状且有圈足的茶盏饮用——所有这些,都是唐代“煎茶法”场景的生动再现。
  从这个角度讲,《宫乐图》似乎更具有文献意义——文献意义的附加值的增大,反倒让人们忽略了那些宫女们寂寞的内心世界了。
其他文献
有着奇香妙味的凤凰单丛茶,是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具有类似多种天然花香和特殊韵味品质的乌龙茶。好友晓娟从广州带回各色香型的凤凰单丛茶十多款,从中挑选出4款她本人比较心仪的茶邀上三五茶友共同鉴赏一番,应邀到场的原福建省茶科所所长陈荣冰先生对这4款茶进行专业审评和现场打分。下面就让我们在陈先生的点评声中开启这扇充满奇香妙味的品赏之门吧!    通天香    很粗犷的干茶外形,像云南的大叶种茶呈
期刊
这一年的成都特别冷。今天是第七场雪了,漫天的雪飞舞在街巷之上,天地间弥散着祥和而安静的气息。  茶室的水已经烧开。我们在期待一款特别的绿茶,它素有茶中仙子之称,其年产量极低。因其稀少,故极为珍贵。  这是一款千年老白芽——“悟之道”。据竹之韵公司人员介绍,千年老白芽产于峨边地区,系他们精心挑选的古树芽叶,每斤的茶叶用数万枚茶芽精心炒制而成。  虽名为老白芽,因其炒制且不发酵,所以归为绿茶。  在这
期刊
年味渐浓。  盏盏灯笼高挂,红烛摇曳;幅幅红联新换,祝福满满;串串爆竹绽放,辞旧迎新;瞳瞳春日初升,新年已至……相信这一幕幕场景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春节的印象,它就像一枚深深嵌入灵魂深处的文化烙印,擦不掉,抹不去。  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残年、从黄发垂髫到满鬓如霜,每逢新春佳节之时,总有那么一种鲜活明艳的色彩浮现脑海,跃入眼帘,撼动着心扉。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中国红。  它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有中
期刊
人在江湖混了多年,家里便总是难免会有喝不过来的茶叶。有一次素无来往的某人托我代买东西,二三百元,钱不算多,可是我花的精力不少,待我办妥奉上,这位仁兄口不言钱字,也没付帐的意思,而是拿了一盒茶叶给我,还解释了一句“反正快过期了。”可能他是当成等值货品交易了吧。不过,茶叶作为礼品,似乎从来没人评估其价值,更不会用来抵帐,总之这种做法我无法理解,也学不会做不来,只是开了眼长了见识,知道了世上还有这一路人
期刊
一部很有名的电影《20 30 40》描述了3个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生活感情经历。20岁的女孩拥有着青春与活力,她们充满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30岁的女人对生活充满迷惘,在家庭与工作间奔波忙碌;40岁的女人鱼尾纹悄悄爬上脸旁,莫名的惘怅,中年的危机带来了无休止的纠缠和困扰。所幸,无论哪个阶段的女人都有着天生的聪颖与坚强,她们喝茶、爱茶,与茶相伴。  20岁的女孩如绿茶,从未经历岁月的发酵,简静单纯、清新自
期刊
品茶闻香进入心的平衡    如果你想问:品茶的时候闻香,它们相互不会影响吗?那你应该与“天上客”一同品一道茶,赏一回香。首先从茶品的选择开始,配合相应的茶具,布置一席或简易或隆重的茶席,用红泥小火炉取代惊惊咋咋的电磁炉,根据气场(空气的运动流向)选好合适的品香位,在烧炭煮水时刻,静静地整理香灰、燃香炭、置炭、打香筋、炙香、温杯……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只剩对茶、香盛宴的一丝期许。一滚水温杯,二滚水渫茶
期刊
宜兴紫砂的造型艺术可以说是博采众长,集我国民间工艺文化之大成,把木雕、漆器、王石、石刻、镶嵌、青铜器以及秦砖汉瓦的技艺,熔古铸今。紫砂壶不仅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同时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古往今来,多少紫砂工艺大师在艺术的长河里名垂青史,一把紫砂壶不仅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更反应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究竟这一把把“泥壶”藏着多少故事?2011年《海峡茶道》特邀资深壶友“且饮且读”为大家讲述
期刊
冬季里,难得一见的野生菊科花儿成丛成片地在村头屋角肆意怒放;城市街道的两旁,那一抹抹让人惊叹的金黄银杏叶正姿意地随风摇曳……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场五彩斑斓的视觉盛宴。  汉服的颜色应该与季节的色彩相映交辉。因此,有了新生的绿与娇嫩的彩,有了秋冬迎寒盛放的鲜艳红色、黄色,树木苍劲枝干的咖啡色,冬日远山的黛蓝,还有欲黄仍绿的秋草色,叶落满地的金色……  朦胧里的雨雾背景里,盛放的花丛旁,铺满
期刊
自2009年来,“艺美茶席”陪伴众多茶艺爱好者走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子。茶,是天地的精灵,更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爱茶人想从茶文化里寻找甚么?每一个来苓屠学习的爱茶人都有其不同的需求,不是每一个都觉得摆一个美美的茶席是他(她)所想要的。毕竟,摆一个有逻辑的、能有效率泡出一杯好茶汤的茶席才是摆席泡茶的目的。  2011年,《海峡茶道》特邀心饮茶房掌门袁安若先生率众弟子做客茶席专栏,与大家分享摆席事茶的
期刊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罄声。  ——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皇甫曾是皇甫冉的母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许是身体里带着相同的遗传基因,皇甫兄弟不仅有着不相上下的文才,连兴趣爱好和朋友圈都有交集,他与其兄皇甫冉一样,和陆鸿渐结下了不解之缘。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是皇甫冉之《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的“姐妹篇”,两首诗有着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