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要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让教师范读、重点段落重点读、熟读成诵美美读读贯课堂。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欢快的大作家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活泼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春游的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句段,着重朗读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 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够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美读激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段落反复美读,不但能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欢快的大作家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活泼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春游的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句段,着重朗读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 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够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美读激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段落反复美读,不但能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