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产资源的合理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能够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使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和繁荣,对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基本国策,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制定有利于矿产资源稳定、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矿产勘查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手段。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TD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本文认为应走管理与勘查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加强矿业的综合管理,建立适合矿产资源技术规范和开发的政策;另一方面应加大薄弱矿种的勘查力度,保持矿产种类和资源量的平衡、稳定发展。
二.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
1. 矿产资源管理的规范性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仅有宏观调控和导向是不够的,必须配合必要的规范性政策和法规。规范性和导向性政策二者辨证的统一,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才能从政策上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发展。规范性政策是指令性的,在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活动中必须执行的规定性政策和法规。主要规范濒危和枯竭矿种开采、开发范围,指令性限制对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危害的矿业活动等,这些政策和法规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质和量的概念。
2. 矿产资源管理的导向性
导向性政策是指有宏观调控性的,引导和鼓励矿产勘查和矿业活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往往是从保护矿产资源多方面综合因素出发而制定的,能调动和引导矿业及矿产普查围绕矿产资源可持续道路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3,法规的适度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一性,矿产资源总量的可变性,决定了制定有关政策要有一定的适度性。即所制定政策所涉及的范围要适度。如应加强在贫煤地区的小煤矿勘查和限定开发,在富煤地区计划勘查,规划开发,不应千篇一律。各地方应依据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实际和开发利用情况制定适合一定区域范围的地区性保持矿产资源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
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明了、准确和易行。这就要求所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地质规律,符合矿业开发的实际情况,政策本身的内涵与外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突出,使之便于掌握与操作。
三.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规范
1.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先进的资源开发技术不仅要达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一定成效。在选冶科学和工程界, 针对传统选冶所存在的高能耗、重污染和矿物资源浪费等问题, 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采用一些环境友好的方法。最突出的例子便是生物浸出矿物资源中的有价金属( 如铜、镍、铀、金等) 、非氰化提取金和矿山污染源的微生物转化的研究和应用等。
(二)矿物资源的生物浸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把矿石中不溶性金属化合物变成可溶性化合物, 再用湿法冶金从溶液中回收金属的方法。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 包括细菌、蓝细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都具有这种溶解矿物的作用, 其过程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温和, 过程悄无声息,与传统的矿冶工程中的苛刻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生物浸出方法尤其在处理低品位矿和复杂矿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具有经济、节能和最少污染的特点。
2.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另一重要方面。随着我国近 20 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 许多新认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对濒危矿种、枯竭矿种、薄弱矿种的理解
对于已列为濒危矿种和枯竭矿种只是现阶段该矿种出现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勘查程度的提高,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可能会由濒危矿种转为可持续矿种,甚至转为过剩矿种。例如,随着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和石油勘查力度的加大,逐渐改变了我国石油落后的状况;吉林省原来对钴矿来说是一种匮乏资源,以往多注重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寻找与 Cu、Ni 伴生的钴矿。随着黑色岩系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以及在吉南元古代含碳质岩系普查力度的加大,发现了大横路大型铜、钴矿产,使钴矿成为该省主要矿产资源之一。
4,制定适合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矿产勘查目标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矿产资源的普查。政府矿业管理部门应依据各种矿产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析矿产资源形势,按年度公布不同区域范围的矿产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有目的地提出应加强普查的矿种,并在勘查政策和经济扶持等方面作出倾斜,起到导向与调控作用。这样从制定矿产勘查目标开始就促使矿产勘查行业沿着可持续性道路发展。
四.提高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识
在传统的旧观念和旧思想里,大部分人认为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导致出现过分耗竭资源、大矿小开、滥采乱挖、采厚弃薄等情况。而这些情况的产生使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太过寄托资源的高投入,以至造成资源浪费与污染发生现象,最终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所以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必要途径是全面发展矿业的循环经济。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时,必须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把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增强资源生产率作为重要核心,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到矿产整个工作过程中,同时做好整体的规划指导,主动调整与安排产业结构,努力建设与循环经济要求相符的矿产资源产业系统,共同实现区域的大循环,园区的中循环,各单位的小循环。
五.强化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作为主要基础,所以加大矿产资源在勘查方面的工作力度,有效提高资源保护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对资源危机的矿山实行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有效性,不但能够推动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防止新环境污染的产生,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合理調整与安排矿业产业结构
1.积极加强政策的指导方针,始终保持限制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限制各企业在沿海经济地区与城市地区内进行开发建设,鼓励各企业在腹地全面发展探矿、选矿和采矿等工作。
2.鼓励矿业扩大产业范围,例如电工电子、化工化肥、装备制造、冶炼等各种深加工企业,主动向沿海经济地区集中,使沿海和腹地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逐步转变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产业格局。
3.鼓励各企业多涉及与矿产资源再生以及污染治理有关的创新型技术和现代化科技攻关,及时对废弃的尾矿库、矿井与坑口展开环境治理以及土地复垦工作,以便实现少污染、低投入、高产出、可循环的发展战略宗旨。
七.结束语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多年开采形成了大量的废堆矿石和尾矿,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制定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不断优化地区、产品以及产业结构,才能掌握未来市场变化。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依赖于政策认可、技术资金支持以及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沈生.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应对措施[J].工业技术,2010
[2]王海飞.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矿业,2009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TD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本文认为应走管理与勘查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加强矿业的综合管理,建立适合矿产资源技术规范和开发的政策;另一方面应加大薄弱矿种的勘查力度,保持矿产种类和资源量的平衡、稳定发展。
二.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
1. 矿产资源管理的规范性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仅有宏观调控和导向是不够的,必须配合必要的规范性政策和法规。规范性和导向性政策二者辨证的统一,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才能从政策上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发展。规范性政策是指令性的,在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活动中必须执行的规定性政策和法规。主要规范濒危和枯竭矿种开采、开发范围,指令性限制对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危害的矿业活动等,这些政策和法规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质和量的概念。
2. 矿产资源管理的导向性
导向性政策是指有宏观调控性的,引导和鼓励矿产勘查和矿业活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往往是从保护矿产资源多方面综合因素出发而制定的,能调动和引导矿业及矿产普查围绕矿产资源可持续道路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3,法规的适度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一性,矿产资源总量的可变性,决定了制定有关政策要有一定的适度性。即所制定政策所涉及的范围要适度。如应加强在贫煤地区的小煤矿勘查和限定开发,在富煤地区计划勘查,规划开发,不应千篇一律。各地方应依据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实际和开发利用情况制定适合一定区域范围的地区性保持矿产资源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
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明了、准确和易行。这就要求所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地质规律,符合矿业开发的实际情况,政策本身的内涵与外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突出,使之便于掌握与操作。
三.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规范
1.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先进的资源开发技术不仅要达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一定成效。在选冶科学和工程界, 针对传统选冶所存在的高能耗、重污染和矿物资源浪费等问题, 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采用一些环境友好的方法。最突出的例子便是生物浸出矿物资源中的有价金属( 如铜、镍、铀、金等) 、非氰化提取金和矿山污染源的微生物转化的研究和应用等。
(二)矿物资源的生物浸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把矿石中不溶性金属化合物变成可溶性化合物, 再用湿法冶金从溶液中回收金属的方法。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 包括细菌、蓝细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都具有这种溶解矿物的作用, 其过程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温和, 过程悄无声息,与传统的矿冶工程中的苛刻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生物浸出方法尤其在处理低品位矿和复杂矿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具有经济、节能和最少污染的特点。
2.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另一重要方面。随着我国近 20 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 许多新认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对濒危矿种、枯竭矿种、薄弱矿种的理解
对于已列为濒危矿种和枯竭矿种只是现阶段该矿种出现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勘查程度的提高,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可能会由濒危矿种转为可持续矿种,甚至转为过剩矿种。例如,随着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和石油勘查力度的加大,逐渐改变了我国石油落后的状况;吉林省原来对钴矿来说是一种匮乏资源,以往多注重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寻找与 Cu、Ni 伴生的钴矿。随着黑色岩系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以及在吉南元古代含碳质岩系普查力度的加大,发现了大横路大型铜、钴矿产,使钴矿成为该省主要矿产资源之一。
4,制定适合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矿产勘查目标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矿产资源的普查。政府矿业管理部门应依据各种矿产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析矿产资源形势,按年度公布不同区域范围的矿产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有目的地提出应加强普查的矿种,并在勘查政策和经济扶持等方面作出倾斜,起到导向与调控作用。这样从制定矿产勘查目标开始就促使矿产勘查行业沿着可持续性道路发展。
四.提高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识
在传统的旧观念和旧思想里,大部分人认为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导致出现过分耗竭资源、大矿小开、滥采乱挖、采厚弃薄等情况。而这些情况的产生使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太过寄托资源的高投入,以至造成资源浪费与污染发生现象,最终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所以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必要途径是全面发展矿业的循环经济。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时,必须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把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增强资源生产率作为重要核心,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到矿产整个工作过程中,同时做好整体的规划指导,主动调整与安排产业结构,努力建设与循环经济要求相符的矿产资源产业系统,共同实现区域的大循环,园区的中循环,各单位的小循环。
五.强化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作为主要基础,所以加大矿产资源在勘查方面的工作力度,有效提高资源保护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对资源危机的矿山实行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有效性,不但能够推动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防止新环境污染的产生,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合理調整与安排矿业产业结构
1.积极加强政策的指导方针,始终保持限制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限制各企业在沿海经济地区与城市地区内进行开发建设,鼓励各企业在腹地全面发展探矿、选矿和采矿等工作。
2.鼓励矿业扩大产业范围,例如电工电子、化工化肥、装备制造、冶炼等各种深加工企业,主动向沿海经济地区集中,使沿海和腹地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逐步转变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产业格局。
3.鼓励各企业多涉及与矿产资源再生以及污染治理有关的创新型技术和现代化科技攻关,及时对废弃的尾矿库、矿井与坑口展开环境治理以及土地复垦工作,以便实现少污染、低投入、高产出、可循环的发展战略宗旨。
七.结束语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多年开采形成了大量的废堆矿石和尾矿,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制定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不断优化地区、产品以及产业结构,才能掌握未来市场变化。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依赖于政策认可、技术资金支持以及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沈生.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应对措施[J].工业技术,2010
[2]王海飞.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矿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