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系统回顾和评述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有关理论,期望能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識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 K. 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 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Mic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3]Dan McCurdy, Marshall phelps. Why Execlusion is not profitable[J].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2, 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 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 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 平 马 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11]V. K. Narayanan. Manag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Prentice-Hall,2000
[12]杨 武:技术创新产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識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 K. 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 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Mic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3]Dan McCurdy, Marshall phelps. Why Execlusion is not profitable[J].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2, 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 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 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 平 马 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11]V. K. Narayanan. Manag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Prentice-Hall,2000
[12]杨 武:技术创新产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