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往往是从词汇开始。然而,当前英语词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从入门开始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日后的学习更是困难重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深刻反思,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词汇教学;问题;对策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大分支。让学生在写作,对话中使用准确合适的单词,在听力,阅读中精准理解某个单词的意思,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能够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因此,就词汇教学而言,我们仍需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予以改进。
一、 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学习脱离语境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单词讲解上花的心思较少,通常遵循的都是古板的教学模式:领读和翻译,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也只通过听写来完成。这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学习方法,无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单词的魅力,因而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单词的真正含义。而且,这种记忆过程枯燥无聊,会渐渐消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便容易产生以下两种学生:一种是单词记下来之后又很快遗忘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把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写作或者演讲中却依然想不到合适的词来进行表达的学生。
(二)缺乏词汇归纳整理的意识
当前,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中的词汇表,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将所有词汇传授给学生,自己的工作就完成了。的确,学习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往往更关键的一个环节却在于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没有归纳整理这个步骤,学生就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所学知识的累积,学生会变得容易陷入越学越混乱,越学越迷惑的怪圈。
英语词汇的特点包括:“数量多”“类型杂”“近义词多,容易混淆”等等。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果在单词教学完成之后不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的后续学习将很有可能遇到重大阻碍。
(三)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毫无疑问,体现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传统风尚,宗教信仰等等。然而,当今的词汇教学却很少触及文化层面的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即使英语成绩很好,但在和英语母语者交流时,依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或者使用不地道的,甚至是有点失礼的英语表达。重视学习词汇文化背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中英文词汇的联想意义不同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经常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例如,在中国,“西风”象征着荒凉。中国的成语“西风凛冽”和古诗“古道西风瘦马”都体现了“西风”具有寒冷,凄凉的特质;但在英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从大西洋吹来的温暖的西风往往象征着“生机,希望。”在雪莱的《西风颂》中,“西风”预示着革命的风暴,代表着一种“精神”。此外,中西方对与颜色,数字,动物,植物相关的词汇的寓意都存在很大差异。
2. 词义空缺现象的存在
没有哪两种文化是完全对等的,中英文化也不例外。由于两国经济,政治发展历程的不同,英文中存在很多词汇在中国不能或者很难找到对应事物。例如,“brunch”这个单词在国外很常见,指的是早餐和午餐的合并,但在中国却几乎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在教授该单词的时候,教师应介绍一下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再比如,“parliament”是“议会”的意思,如果不知道它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该单词。
3. 词汇感情色彩的不同
有些英文词汇,翻译成中文后体现不出任何感情色彩,但在英语母语者眼中却很可能是冒犯或者怪异的。例如,“propaganda”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为“宣传”,是一个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个词汇。然而,在欧洲人的印象中,“propaganda”通常指“把有误,不靠谱的信息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大众。”再比如,“peasant”和“farmer”都指农民,但若贸然说一个人是“peasant”,很可能会冒犯到对方。这是因为“peasant”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agus”,原意为“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贬义色彩浓重。“farmer”和“peasant”,前者强调一个人的工作、职业为农民,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较低,有时还会用于形容一个人“愚昧、乡巴佬。”
二、 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为词汇创设语境
学生的词汇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听力词汇量,口语词汇量,阅读词汇量和写作词汇量。它们各自代表着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分别能够熟练运用的单词。在这四大类词汇中,只有阅读词汇量能够通过不断地背单词得到扩充,而要想掌握其他三类词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语境,加强他们的练习和思考。以下活动可作为参考:
1. 进行造句练习或对话练习
很多学生口语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記不住单词或不理解单词的含义。而造句和对话练习,通过将单词置于特定语境之中,一方面可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与单词相关的场景或图像,便于记忆单词,另一方面又能暗示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单词,扩充了学生的口语词汇量。
2. 通过音频或视频呈现词汇
网络上的视频音频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完全可将它们带到课堂上,用于为学生创造语境。例如,在讲解某个单词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含有该单词的美剧视频(最好是不含字幕的视频)。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单独教授单词读音不同的是,视频教学首先将单词置于特定语境之中,能够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其次要求学生从一大段文字中听辨出所学单词,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 3. 根据给定词汇进行创作
针对写作练习,教师可首先给出一些关键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汇进行自由创作,最后对他们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个让学生自主为词汇创设语境的过程比听写更能考察了学生对單词的掌握程度。
(二)合理进行词汇的归纳整理
上文所提到的英语词汇的特点表明,教师需要定期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归纳整理。英语词汇的整理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整理出词义相近的词汇
英文中,近义词的数量非常庞大。对近义词进行整理的作用显著,一方面,某些单词虽然意思相近,却仍有细微差别,整理出来可供学生比较与体会,例如,“capacity”和“competence”的意思都为“能力”,但“capacity”多指接受和领悟能力,而“competenc”多指业务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忌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掌握更多近义词可方便学生进行替换,例如,如果作文中已经使用过了“important”这个单词,后面就可以换成“significant”。
2. 整理出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
以高中英语为例,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量较多,如果全部都进行无差别记忆,不进行主次要之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能会导致学生重要的单词没有掌握牢固,次要的单词即使理解了却不常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捋清哪些是核心词汇,哪些是非核心词汇。对于核心词汇,学生必须在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内熟练使用它们,而对于非核心词汇,学生对它们的了解程度可以稍浅一些。
3. 整理出一些特殊词汇
这些词主要包括:过去式变形不规则的词汇,过去分词变形不规则的词汇,比较级变形不规则的词汇,复数变形不规则的词汇,有某个字母不发音的词汇等等。将这些词单独拎出来,可使得学生的记忆工作更加有条理。
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根据词义的褒贬,用法偏向于书面语还是口头语等原则来对单词进行整理。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指学习文化差异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1. 转变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对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寓意、象征。具体方法可以是举例子,图片展示,观看相关电影、书籍、艺术作品等。
2. 了解词汇的感情色彩
在实际生活中,礼貌的用词、用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的感情色彩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词汇感情色彩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例如,要形容人很瘦,教师可先用带有贬义色彩的“skinny”和带有褒义色彩的“slim”分别造句,然后再对比两者的语气和含义。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深刻影响着他们整体的英语水平。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敏锐洞察当前教学模式、方法的不足,并勇于打破传统,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郝广婳.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20,20(5):125-128,135.
[2]高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学周刊,2020,2(5):18.
[3]刘聪聪.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9.
[4]李亚妮.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林区教学,2020(4):81-83.
[5]赵慧华,杨拓.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新玉文艺,2019(7).
作者简介:
赵敏思,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问题;对策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大分支。让学生在写作,对话中使用准确合适的单词,在听力,阅读中精准理解某个单词的意思,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能够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因此,就词汇教学而言,我们仍需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予以改进。
一、 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学习脱离语境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单词讲解上花的心思较少,通常遵循的都是古板的教学模式:领读和翻译,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也只通过听写来完成。这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学习方法,无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单词的魅力,因而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单词的真正含义。而且,这种记忆过程枯燥无聊,会渐渐消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便容易产生以下两种学生:一种是单词记下来之后又很快遗忘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把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写作或者演讲中却依然想不到合适的词来进行表达的学生。
(二)缺乏词汇归纳整理的意识
当前,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中的词汇表,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将所有词汇传授给学生,自己的工作就完成了。的确,学习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往往更关键的一个环节却在于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没有归纳整理这个步骤,学生就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所学知识的累积,学生会变得容易陷入越学越混乱,越学越迷惑的怪圈。
英语词汇的特点包括:“数量多”“类型杂”“近义词多,容易混淆”等等。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果在单词教学完成之后不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的后续学习将很有可能遇到重大阻碍。
(三)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毫无疑问,体现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传统风尚,宗教信仰等等。然而,当今的词汇教学却很少触及文化层面的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即使英语成绩很好,但在和英语母语者交流时,依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或者使用不地道的,甚至是有点失礼的英语表达。重视学习词汇文化背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中英文词汇的联想意义不同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经常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例如,在中国,“西风”象征着荒凉。中国的成语“西风凛冽”和古诗“古道西风瘦马”都体现了“西风”具有寒冷,凄凉的特质;但在英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从大西洋吹来的温暖的西风往往象征着“生机,希望。”在雪莱的《西风颂》中,“西风”预示着革命的风暴,代表着一种“精神”。此外,中西方对与颜色,数字,动物,植物相关的词汇的寓意都存在很大差异。
2. 词义空缺现象的存在
没有哪两种文化是完全对等的,中英文化也不例外。由于两国经济,政治发展历程的不同,英文中存在很多词汇在中国不能或者很难找到对应事物。例如,“brunch”这个单词在国外很常见,指的是早餐和午餐的合并,但在中国却几乎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在教授该单词的时候,教师应介绍一下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再比如,“parliament”是“议会”的意思,如果不知道它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该单词。
3. 词汇感情色彩的不同
有些英文词汇,翻译成中文后体现不出任何感情色彩,但在英语母语者眼中却很可能是冒犯或者怪异的。例如,“propaganda”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为“宣传”,是一个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个词汇。然而,在欧洲人的印象中,“propaganda”通常指“把有误,不靠谱的信息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大众。”再比如,“peasant”和“farmer”都指农民,但若贸然说一个人是“peasant”,很可能会冒犯到对方。这是因为“peasant”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agus”,原意为“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贬义色彩浓重。“farmer”和“peasant”,前者强调一个人的工作、职业为农民,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较低,有时还会用于形容一个人“愚昧、乡巴佬。”
二、 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为词汇创设语境
学生的词汇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听力词汇量,口语词汇量,阅读词汇量和写作词汇量。它们各自代表着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分别能够熟练运用的单词。在这四大类词汇中,只有阅读词汇量能够通过不断地背单词得到扩充,而要想掌握其他三类词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语境,加强他们的练习和思考。以下活动可作为参考:
1. 进行造句练习或对话练习
很多学生口语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記不住单词或不理解单词的含义。而造句和对话练习,通过将单词置于特定语境之中,一方面可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与单词相关的场景或图像,便于记忆单词,另一方面又能暗示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单词,扩充了学生的口语词汇量。
2. 通过音频或视频呈现词汇
网络上的视频音频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完全可将它们带到课堂上,用于为学生创造语境。例如,在讲解某个单词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含有该单词的美剧视频(最好是不含字幕的视频)。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单独教授单词读音不同的是,视频教学首先将单词置于特定语境之中,能够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其次要求学生从一大段文字中听辨出所学单词,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 3. 根据给定词汇进行创作
针对写作练习,教师可首先给出一些关键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汇进行自由创作,最后对他们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个让学生自主为词汇创设语境的过程比听写更能考察了学生对單词的掌握程度。
(二)合理进行词汇的归纳整理
上文所提到的英语词汇的特点表明,教师需要定期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归纳整理。英语词汇的整理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整理出词义相近的词汇
英文中,近义词的数量非常庞大。对近义词进行整理的作用显著,一方面,某些单词虽然意思相近,却仍有细微差别,整理出来可供学生比较与体会,例如,“capacity”和“competence”的意思都为“能力”,但“capacity”多指接受和领悟能力,而“competenc”多指业务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忌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掌握更多近义词可方便学生进行替换,例如,如果作文中已经使用过了“important”这个单词,后面就可以换成“significant”。
2. 整理出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
以高中英语为例,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量较多,如果全部都进行无差别记忆,不进行主次要之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能会导致学生重要的单词没有掌握牢固,次要的单词即使理解了却不常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捋清哪些是核心词汇,哪些是非核心词汇。对于核心词汇,学生必须在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内熟练使用它们,而对于非核心词汇,学生对它们的了解程度可以稍浅一些。
3. 整理出一些特殊词汇
这些词主要包括:过去式变形不规则的词汇,过去分词变形不规则的词汇,比较级变形不规则的词汇,复数变形不规则的词汇,有某个字母不发音的词汇等等。将这些词单独拎出来,可使得学生的记忆工作更加有条理。
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根据词义的褒贬,用法偏向于书面语还是口头语等原则来对单词进行整理。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指学习文化差异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1. 转变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对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寓意、象征。具体方法可以是举例子,图片展示,观看相关电影、书籍、艺术作品等。
2. 了解词汇的感情色彩
在实际生活中,礼貌的用词、用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的感情色彩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词汇感情色彩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例如,要形容人很瘦,教师可先用带有贬义色彩的“skinny”和带有褒义色彩的“slim”分别造句,然后再对比两者的语气和含义。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深刻影响着他们整体的英语水平。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敏锐洞察当前教学模式、方法的不足,并勇于打破传统,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郝广婳.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20,20(5):125-128,135.
[2]高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学周刊,2020,2(5):18.
[3]刘聪聪.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9.
[4]李亚妮.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林区教学,2020(4):81-83.
[5]赵慧华,杨拓.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新玉文艺,2019(7).
作者简介:
赵敏思,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