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鲍许:舞蹈照进现实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知道碧娜·鲍许可能都是由于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对她说》这部片子。影片开场便是一段《穆勒咖啡馆》的表演,将男主角感动得潸然泪下。女主角也是一位舞者,有一幕,另一男主人公拿着黑白照片,对着变成植物人的她说“你看,我带来了碧娜·鲍许的照片。她说‘我们要超越一切障碍,舞进新生活。’”
  
  
  小标:因为悲伤而舞蹈
   1940年,碧娜·鲍许出生在德国索林根市,一个以金属加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著名的双立人刀具便出自那里,标志像是是两个舞蹈的小人。而从这里诞生的女舞蹈家,也具有同样坚韧与刚强的特质。
   碧娜自幼学习芭蕾舞。第一次被带到舞团时,她轻而易举地就把腿盘到了脑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惊叹:“这孩子真像个蛇人”被碧娜认作是至高无上的褒奖,成为她舞蹈的最初动力。1955年,她开始在埃森的福克望学校求学,学校由德国表现主义舞蹈的创造者之一的库特·尤斯担任校长。1960年毕业之后,她获得奖学金,前往纽约市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继续就读。1962年,加入库特·尤斯新成立的福克望芭蕾舞团成为独舞者,在1968年编成第一部舞作《片段》。1969年,她代替库特·尤斯接下舞团艺术总监一职,开始现代舞的编舞生涯。
   而碧娜整个舞蹈生涯最悲伤的部分则是由于她年轻时身处的时代。“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炸弹就落在街道对面,到处都是碎开的瓦砾,还有穿着纳粹军服的士兵来回巡逻……”成年后的碧娜又经历了冷战复苏的1968年,狂热的青年人走上街头探寻自由的真相,法兰克福学派控诉资本主义社会将人制造成“单向度的人”——战后的道德反思和自我质疑时刻萦绕德国文化界,革命的精神波及到艺术领域。
   从战后的精神荒芜中复苏,碧娜的绝望与创伤却无法被时代变迁轻易地一笔带过。无处发泄的人选择掩藏伤痛,而碧娜却将舞蹈当做抒发情绪的口子,她的脆弱和悲伤也许就是无法动摇的艺术灵感源泉。
   曾经的她是一个优雅的芭蕾舞者,但她选择褪下传统芭蕾舞鞋,放弃那些“假装出来的空间和动作”。她说,“所有人都很相似:我们都需要吃饭睡觉,我们都需要厨房和床,我们所有人都有相同的需要和问题。这让我很感兴趣。而让人尊敬的浪漫童话一样的芭蕾舞是我们的世界吗?是我们的真实状态吗?是我们的现实吗?”
   碧娜的“离经叛道”并非一开始就受人追捧。她获得过德国国家最高文化勋章,却也在演出时被人吐口水。甚至她的舞者一开始也不能理解,有一些人抗议,疑惑为什么自己长达几个小时地坐着,不跳舞,只是回答问题。
   碧娜表示自己从未想要故意激怒和挑衅谁,她只想还原生活的真相。1975年,她公然表态,“人们追求真相,就不能轻易放过自己和别人。由于公众的期望,现在的剧场只能生产那些用来满足观众期望的作品,这是错误的。我们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把珍贵的时间用在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轻喜剧上呢?”
   碧娜隔空回应了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对娱乐工业的指控:那些糟糕作家写成的娱乐电影,阻碍着人们看到世界和人生的真相。
  
  
  小标:只关心为何而动
   碧娜并不反对美, 但她打破了美的常规,用生活“压倒了美”,她把束之高阁的美用最誠实的方式直接铺陈在你眼前,邀请你和她一起剥生活的洋葱,泪流满面。
   “所谓诚实,就是准备好坦白自己。自己的缺点、弱点、期望、焦虑、恐惧、经验、体会、记忆、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作品也是追寻我们自己的生命,那些我们真正有过的体验,观众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舞台上展现的是多么私人的体验。”碧娜长期合作的演员唐卡德如是说。
   在创作和排练中,碧娜一次次像苏格拉底那样向舞蹈演员们发问:什么是冷漠?你们如何理解亲密?如果你渴望温柔却得不到回应会怎么办?春天,你们如何感觉春天?华尔兹这个词激发了什么?禁欲,那么相应的纵欲又是什么样的?人们如何把一样东西折断?空虚的时候人是什么样子?钟情一个人会怎么样?亲吻他,爱抚他?如果他不回应那怎么办?你们能再来一遍“假装高兴”么?再来一遍“笑着砸烂东西”……她一直在追问这些陈词滥调的问题,却拒绝平庸的回答;追求“为何而动”,而不是怎么动。
   “我们在动机中寻找动作的源头”,她说,“以前我因为恐惧和惊慌,以为问题是从动作开始,现在我直接从问题下手……要尝试所有可能性,然后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舞者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回答这些问题。舞蹈是摆脱了双腿的艺术,身体任何部分都可以用来诠释生命。
   就是这样一个纤瘦的女子,带着她的舞者一起,推动了德国70年代整个舞蹈史的革命。
  
  
  小标:众人的缪斯
   事实上,碧娜本人和她的舞蹈也是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她曾经获邀在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的电影《航程》中扮演一位盲眼的伯爵夫人;而日本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和她交情很好,亲手为她缝制衣服。
   近期最让人期待的以碧娜·鲍许为蓝本的艺术创作,莫过于文德斯的3D电影《Pina》。早在1985年看了《穆勒咖啡馆》之后,文德斯便决定和碧娜一起合作一部电影,而这部筹备和构思了二十多年的电影却在宣布开拍不久后失去了最重要的女主角:2009年6月,碧娜鲍许被验出罹患癌症,5天后去世。文德斯悼念碧娜时写了一首短诗,遗憾地表示电影“开始得太迟”。
   尽管如此,在重新调整了拍摄计划的《Pina》里,我们仍然能感受到Pina的灵魂。3D技术不仅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维度的视觉冲击力,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文德斯一直追求的尽可能地在电影里调动“舞蹈剧场”里形体、人声、音乐、影像等舞台元素的诉求。
   “跳舞跳舞,不然就会迷失。”这是贯穿文德斯纪录片的一句话。
   在《穆勒咖啡館》,随着亨利·普赛尔的巴洛克音乐响起,碧娜的舞台设计、也是她生命中的伴侣之一的波济克和她最重要的舞者梅西,在台上奋力地掀开挡在女舞者前面的桌椅,碧娜如梦游般沿着布景边缘时而前行,时而后退,穿越了一道旋转门之后消失不见。借用德国舞评家Schmidt的话:犹如脱离了一切世俗。
   去世的前几天,碧娜还在忙于编舞,登台和舞者做了最后一次谢幕。这次她是真正地绝尘而去了。我们或许迷失在生活中,却在碧娜的作品里找到了自己。我们期待和碧娜在舞蹈中相遇。
其他文献
A、表面清洁主义    具体表现:  1、不使用专门唇部卸妆产品,而随意用清水或洗面奶卸妆。  2、唇部產生死皮后,直接用手或牙齿撕咬,而不使用专门的唇部去角质产品。    正确方式:  1、清洁。  选用优质的唇部专用卸妆产品进行卸妆,对于唇部褶纹较深的人而言尤为重要。卸妆时,要充分清除掉褶纹里残留的唇膏,需先将充分沾湿卸妆液的棉片轻轻按压在唇上5秒钟,再将双唇分为4区,从唇角往中间轻拭,褶纹里
期刊
虽然寒冬已然降临,我们仍然会在新年待新一季的暖春来临,同时准备好擦亮眼球,用最IN的款式,喂饱心爱的衣柜。你,准备好了吗?      小蛮腰(图1-2)  当年白居易就脱口而赞,这个春季,微露的纤细腰肢将成为又一道美轮美奂的风景线。你的腰线足够曼妙吗?即将吹拂的春风小暖,或者一副休闲做派,或者是婀娜的曲线在晚风中摇曳。是不是让你想起了2011年Gwyneth Paltrow作品中的黑色妖姬Emmy
期刊
你可曾注意精华素的营养浓度和精华含量是否真的适合你?    精华素的百变形态:  精华素面膜通常将精華素溶于面膜中,短时间补给营养所以浓度较高;  精华素针剂一般在医疗美容机构使用,将精华素制成注射用药剂,好处是效果迅速,但需由专人操作,营养含量极高价格昂贵。  精华素的胶囊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外出携带,针刺后出液体。    成分并非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有些成分的浓度不能过多,几种相同功效的
期刊
图一:落叶灵感  你是否仔细看过一片落叶的颜色?不曾张扬却依然缤纷,不复鲜嫩却仍有生命力。  1.用浅的棕黄色或紫灰色,轻扫眼窝处,带出自然层次。晕染范围可以达到整个眼窝。接下来用较深的大地色,从眼角开始向眼尾轻轻晕染,制造层叠,角度则可以向上方斜扫。   2.如果想要再精致一点,就用可可金色或珠光色,从眼尾倒勾回眼头,会让整个眼妆有活力。 低调不等于省略。眼影用色较深,睫毛更是一定要刷。此外,加
期刊
小标:事先整理工作   你预计明早的行程是什么?提前按设想列好一张“什么事情需要做”的单子,如果你有小孩,让他们也试着列一张。如果觉得枯燥不想做,可以让小朋友用画画方式完成,稍大一点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有责任需要去完成”的概念,也便于他们规划一天的生活,按计划顺利地度过。   另外可以事先打包。按你的行程,整理文件夹、书包、公文包。你可以准备几个“包中包”,类似于平日的化妆包、孩子的文具
期刊
悬崖壁上的爱巢?雪山下的誓言?荒野“帐篷”里数星星?农场追忆纯真童趣……度假往往和“浪漫”相连,可惜浪漫早已难逃世俗。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度假单一而毫无创意,为什么不尝试新的旅行经历?加拿大西部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就隐逸着这样一些极尽私密的度假胜地,它们或遗世独立背山面海,或田园牧歌远离尘嚣,或独踞丛林幕天席地……在无限亲近自然的同时,带来最特别的度假体验和最浪漫
期刊
新年时节最迷人的地方不仅止于它能在春节大假带来长达七天的休息日,更具有戏剧性效果的是,它能让这一阵子的时光都温柔和美味起来。年关时分,身边的人们忙碌但面带微笑,用心感谢着这一年曾经历的一切,并期盼着一切有个好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内敛的中国人不善言谈,但的确善于在灶间餐桌上表达情感,海鲜山珍、鸡鸭鱼肉、觥筹交错间,除了用美味饱腹的实在之外,更多的甚至是一种精神与肉体合二为一的、某种意义上的祭祀仪式:以
期刊
提起布里斯托,你会想avon河的泛舟,各式各样造型奇特的中世纪小桥,还是飞鸟一样在空中漫游的热气球?这些都不是重点。要想了解这个个性鲜明的英国城市,你必须寻着艺术的气息,去感受它强大的现代文化魅力——要知道布里斯托对艺术文化的态度就像他新月般的圆弧市政厅,是以敞开的胸怀去包容形形色色的文化。     小标:布里斯托之声   在这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音
期刊
在很久之前,我就知道鹿特丹和这个城市的特殊地位:世界第1大港,上海的姐妹城市,更是荷兰的风尚之都和建筑设计之都,这里曾在2001年被评为“欧洲文化首都”,云集了世界一流的建筑事务所。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是欧洲人前往美国的港口,每年新年前后的航班更是载满了人们投奔新大陆的渴望和欢欣。而如今深入到鹿特丹的各个角落时,我终于发现了其更宽泛的内容,那远在一个港口和一个城市之上。它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坐标,以
期刊
有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自明之后再无士人,尤无名士。说这话的人看见的是明朝后期的文化专制和清朝无休止的文字狱,没看见的却是名士大儒们任历经千百年却一直未变的文人气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此起彼伏的文人们,修补和继续编织着文化这块厚锦,这些旧派新派学者,除了书写文章、散播风流,把短暂人生化做贯越百年的谈资,也把“名士”这个称谓真正延续了下来。   刘文典是近代名士中常被忽略的一位。刘文典,按现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