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在人间》到《制秤者说》,诗人汤养宗完全依赖自性而写,爆发力十足,任意打开各种维度,写得纵横捭阖,完全不拘一格。他深入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去表达,念念观照自性,颇有“香象过河,截流而止”的气概;他顺着自性起起伏伏地创造波浪,写得海阔天空;他只管创作,在无尽的创造过程中水到渠成。
读《制秤者说》的代序《我一直在顶替另一个人写作》可知:诗人汤养宗期待自己“写着写着,果真就显现出一个神的神性”。他提到自己为一个人而写——这个人是谁?他慷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人”是诗人的“终身依靠、灯盏,或是一只木偶身上的提线手”,诗人“同他的关系是,一个人与他的耶稣,一个人与他的释迦牟尼”。不难发现,诗人在顶替真我(自性、心王、神性)写作。这种写作的有限性是“活在身体里的一生”受到时空的限制;其无限性是诗人在写中与万物“合二为一,坐享其成,并验明真身”;其美妙之处是“双方都服从了这神秘而美好的绑架”(肉身内的灵魂践行其使命和誓约)。
来看这些诗歌标题:钉子在钉孔中是孤独的、大米咒、受命于恒星、今天开始进入猴年马月、瘦的金、最后的利器、连环杀、慢与快的身体、是与是、太多的脸还要还回去、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自己的自以为是当作天大的事、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看见了真相、独自也是喧哗的、丢鞋说、好字是坏笔写出来的、头顶有星星经常发出尖叫、活命自古盲目而新鲜、难道我与阮籍有同样的病、一条河的第三条河岸、古人为什么要在屋顶上放那么多小兽、我想有拥有一段昆虫时间、越来越信任用假腿跑过的路、古道斩、谁来看管这取死的时间、天底下看不住的乱、掌嘴、锁骨……题目取得千奇百怪,怪诞而好。从意识层面来说,他的标题短至一个词,长到一句饶舌的话,种种不合常规,处处悖谬;从用心方式来看,诗人不“按发条设置的宇宙方式运作”,不被常识、概念和既定规则哄骗,各種天马行空、奇言妙语,令人脑洞大开。相比陈词滥调,我当然更喜欢这种大破大立的奇特写法:一首首都是“惊堂木”,是心中的秤,是面壁吟,是白头颂,是诗人饱经沧桑后的回眸,有自觉、觉他和醒世之用。
一、“惊堂木”声声响
用惊堂木来形容汤养宗的诗最贴切不过了,其惊诧、警醒效果不啻于一声棒喝。
道尽无常的是《后来》。诗人写访而不遇,先是场面白描:“你”叩响的柴门露出了木质,青砖质地硬朗,而“我”就在门后,“在问不出的缘由中”——估计是因为衰老、抱病等变故才避而不见(也可能没有原因,就是怯于相见),这是第一回合。剧情继续翻转。荒谬的是当“你”沿着荒径爬上远山山巅时,看到这屋升起炊烟,“像一个死过去的人,又动用了呼吸”。“你”看到的可能是幻觉。无论真幻,“你”与“我”心中都不会好受。别后多年心如死灰也好,惺惺相惜也罢,能存留的是记忆。因缘生灭不已,缘来缘去如水中月,不必太当真。
命中的事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是身不由己。比如“一想到天下的钉子这刻正钉在各自的/钉孔中,就悲从中来,喘不过气/一想到它们,正被自己的命夹住/在一头黑到底中/永不见天日,再无法脱身……”读这首,我发现“钉子”如灵魂,钉孔似肉身,灵魂注入不足百年、日益衰老的色身正是“接受时光指定的刑期。/一进去,就黑到底”。受限带来孤独感,孤独有抑制作用,而这首诗夹叙夹议夹呈现,写得无比自如、无所羁绊,结尾令人意外。
让人意外、惊诧的还有《惊堂木》。“灌下一碗辣椒水,为的是/诛形诛心”“哆嗦的我不敢看那震怒的人”“向这颗头颅,吆喝另一颗头颅”“双手反绑”“绑到皮开肉绽”……诗人制造诸多惊骇场面是为了惊醒“梦中人”,一旦你认出这是梦,骇人场景就不算什么了,你只想快点醒来,免受梦中之苦。
缘起性空。这首诗写的是没人能审判你,除了你自己(提审人、被审人都是“我”)。“如果把我们的心比作一台录像机,24小时开机,持续记录经由我们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个部分感知到的每件事情。当你看见行善,一颗好种子就种在你心中;当你看见自己行恶,你心里就种下一颗坏种子。种子总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如果一直种‘坏种子’,将来只能自食苦果;种‘好种子’才会收获幸福的果实。”这些“种子”存在阿赖耶识(心识)中,一直都是“心”在创造,“心”在评判——人生相当于一部自导+自演+自评的电影。《楞伽经》有云:“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又云:“执着自心现,令心而得起;所见实非外,是故说唯心。”
《大米咒》中,大米是空性的(粮食本身没有好坏)。民以食为天下,天下粮仓是否充盈关系到政权(“万岁山”这名字取得好)。大米是母亲探望病人时的“伴手礼”,而“让你们全家都吃白米饭”是骂人的话。结尾“这么不要命的话,竟然用上了这么要命的大米”写得口语化,指涉日常性和人的生存状态,使用悖论达到精妙的言说效果。回看标题,《大米咒》与《大悲咒》仅一字之差,大米“血一样纠缠,每一粒/都有记性。还有,大梦所倚”,是诗人对民生、民计的关注与悲悯,如萨丕尔所说:“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描述了他栖身于其中的那个世界。”
《制秤者说》“艰难地通向光的思想”。它用“制秤者说”这根主线串起全诗。顺应天道和公道自在人心是诗眼:“自从有了天公地道这个词条/牛羊便去吃草,狗吃屎,蜜蜂采花/死去的人依然还活得明明白白”。全诗发散得开,收拢得好,结构复杂,形式独特,“烧脑”却读得痛快。制秤者诗艺非凡。
叙述自如,铺陈洒脱,忘掉技法而无羁绊是诗人擅长的。就说《大事》,写一个女人穿衣服与不穿衣服各有其美,选这个主题是危险的尝试。但,诗没有陷入情色,没有带来道德的焦虑,反而轻松揭示了令人愉快的真相。穿衣、脱衣是大事,围绕这个展开的变奏突破了某些禁忌,兼有形而上、形而下的可靠性。米沃什说:“人类一直被一个法则分成两个物种:那些知道而不说的人;那些说而不知道的人。”在这首和其他更多诗上,汤养宗是第三种人——知道而说出,没什么不可入诗(没什么不可反观)——这就是生活禅。毕竟,“世界从我的故事开始”。 二、“纸上的绳索”怎样解开
绳索在纸上、世上,更在心中——是烦恼、疑虑和障碍。来看诗人怎样用诗解开心结:“大往。归去来。天地同道。/宽广的路面,神与你一起奔走/时光也与你一起奔走,不管你去死还是去活”。这段读得我击掌称好。神(神性)在内不在外,不管肉体存亡,神性恒在,归去即来,来去不分,天道对应人道(都在自性内),自性就像天空般恒常清净,像日月般恒常光明。诗人体认到“世人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一切万法都是由自然本性随缘而生。”他说,“你已置身于大往/除了大势所趋的大,来来往往的往/你已脱离了其他任何问题/无论此去要扑空,还愿,抑或不得不去/不得不来,一路欢歌与去意彷徨/都在路上,在这个偈语中”。《大往》写得豪气冲天,豪放中有含蓄,激昂中有深沉。这首诗还彰显了汉语的特点:感性、会意、双关,有弹性。诗人观历史兴衰,观名利、财富转头成空,进而探寻生命的真义——“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说得好,“现象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观化的展现罢了。”此为“大往”,“大往”即“如来”。可见圣人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真心自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丢鞋赋》从三个“总是”开始,从梦到“全城人在打赤脚”开始,写自己于7月26日在北京如家酒店醒来后找不到鞋,打电话告诉某人他的鞋在自己床前——这桩事使诗人联想到上次酒后,大脚穿走小鞋,有人全穿左边鞋,另一个不得不全穿右边鞋……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使鞋子丢得妙趣横生,令人啼笑皆非。将整首诗推到极致的是“汤式议论”:继续拿“乱”说事,首尾衔接成环状——“这错乱/是不是天底下最难看住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乱/这就叫无法无天,无厘头与无稽之谈/在脚下,总是云水生,却也蝶纷乱”。痛快酣畅,横逸而求异,在嬉笑怒骂中自嘲一番,心已解缚。
三、面壁而吟,吟而未吟
达摩在石洞里盘膝静坐,默然面壁十年,面壁是为了破除“心壁”。诗人也有的是定力,多年面壁吟诗,其实吟而未吟,开拓的是心的疆域——
《打盹的鳥》内部打得极开,诗人先说隐姓埋名的方法是多样的,然后以独自在屋顶上打盹的麻雀为例,它降落地面有谷粒、蚂蚁、小虫可食,它“毫无用处地享用着这片晌午”,“催眠法,迷魂药,射杀术/空想,鸣唱,交欢,或丽影,已一一退避”。不同系统的词语自由穿插(达到感性、理性的平衡)。语义翻转快,语速缓慢,从麻雀跳到“后脑勺有毒瘤的人”找到了快乐的事——打盹(打盹对意识活动有抑制作用)。人与鸟的类比彰显在无用、无为的自在上。结尾通过人与鸟共享的晌午而收拢——“这晌午/适合阴历、江南、词牌、轻风、若有若无的鼾声——淡淡的,有弥漫性。
《声声慢》也内部开阔,多为长句,具象夹裹抽象,语义缤纷,语速全力挺进,整体讲逻辑,局部破逻辑。诗人先是通过几个画面对“声声慢”的定义进行四次否定,然后铺陈、挖掘,随心所欲地呈现声音慢下来才具可靠性——为了被承接,“我”再次放慢声音,甚至话不说出口,“只剩下我对你的手势”“只剩下,不知如何是好”,羞赧、含蓄和内在的表达带来心领神会。这首诗是对语言之表意功能的一次省思,如禅宗公案里“手指指月,指非月”,语言与不可言说的真意也是“手指”与“月”的关系。贵人语迟。
诗人纳兰曾提到汤养宗“从先锋性脸孔到玲珑心”——这融合是将当代物象、现代生活场景和不断发展的诗艺引入诗写,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现代精神,达到两者无二,无别。《惩罚》中“一天看七次日落和三次天亮”与石上栽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荒谬、有趣。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做假设也得考虑物理的可能性”和结尾的“等于被惩罚”抑制了本诗可能有的童话走向。其实,悄悄的悖谬在汤养宗诗中处处可见——
《万法寺》中,“和尚答:鱼非鱼,法无法,各有所附/你长你的百足,我敲我的鱼鳞甲”。连着上面的问话一起看,一僧一俗的问答很精彩——互否,将不相干的“百足”和“鱼鳞甲”搅在一起(两样还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答非所问是为了勘破现象界,是为了在破逻辑中直契实相。万法寺有“百川汇海,万法朝宗”之誉。此“宗”为自性:“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再细读,老和尚的答话比较生活化,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之意,有“石上栽莲收成好,梦中说法听者稀”的机锋。萨丕尔在《论语言、文化与人格》中说:“人们为了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危险,企图发现一条通往精神安宁的道路,宗教就是对此道路的永不停息的探索与追求。”“在一个神秘的世界中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最终的无助,以及完全非理性的,被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信念——将自己认同于那些永远不可知的失误,就有可能获得的安全感。”此为法执。禅宗公案破的就是我执、人执、法执:其中往往有超出常情的矛盾(超越二物的相对状态),以无心超越情识之分别。如:石人起舞;如井觑驴;泥牛入海;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自足;磨砖怎能成镜;既无人绑,又何求解脱;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在我看来,汤养宗诗中的机锋得益于对禅宗公案的吸收、内化,他观照现代生活,引入当代符号、意象、人与事,由此建立了自己的诗学体系。
四、白头颂:还我本来面目
《白头颂》节奏感强,叙述、白描和议论转合自如,语言干净利落。白发带给诗人的是悟,是不执着外相。来细读。“每一根白发都是骨头叫出来的白”和“你终于/可以原形毕露。无论你命短命长。”有侠骨柔情的洞彻,有旷达和自在。有什么好在意的呢?一头白发和满面皱纹是绕不开的生老病死中的衰老,既然绕不开,就干脆不迎不拒,止息妄念,心无挂碍。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白发还给你本来面目:立意新。古今中外,写白发者不少,而完全信赖自性的写作,不需要学习他人任何东西,因为自性的表达是完全独立且创新的(“学习更多才能写好”的观念恰恰是意识的自我限制)。
《我望星星时星星也在往人间张望》也写得无比自由、好玩,画面感好,通篇奇思妙想。诗人把“李不三”拉入诗中,这名字本身有戏谑的味道,他提议想不开就看星星就像他疯狂吃肉,完全无类比性的两件事被拧到一起很是无厘头。看星星“是项极好的运动,对肺、对脑/尤其对心脏,相当利好”,这没有诗意的一句与前面的疯狂吃肉一样好,打破了老一套的“看星星”写法。诗意一跃的是外星球仙女为你开门,你自动换身体(脱胎换骨),你“打赤脚,说胡话,搂搂抱抱,都可以/可你别久留,别一高兴/就赖着不走。这违背天意/石头是石头,肉身还是肉身”。这种超时空接触竟描写得自然可信、贴近日常。这首诗容量大,语境新,在情节发展和自我思辨中不动声色地打开时空,结尾悠悠结束,观照我们的生存。 文学就是自由,是大自由。汤养宗在写作中认识且体验到他真正是谁。他了悟:“灵魂追求的是你所能想象的对爱的最高感觉,最高的感受是体验到与‘一切万有’的合一。灵魂的工作是让我们选择那伟大——选择做最好的你,这是灵魂渴望的‘完美的爱’的感觉——爱并非情绪的不在,却是所有情绪的总和,当你轻率地排斥了另一半宇宙时,你甚至无法了解你的这一半。”汤养宗的诗正是包罗万象,不设边界,语言背后的诗歌主体瞬息万变,甚至无形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60后的他一直活跃于诗坛,其创作的活跃度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性的自由大能完全肯定,开心地不断创造,各种呈相以叠叠之喜扑面而来;他完全享受为自性立趣,灵魂始终充满兴趣地观察一切——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机会。这使我想起梅花心易老师对我说的:你一直保持在玄位上,一直保持在充沛的才情上;你的创作没有所谓巅峰,没有尽头,一直会有无止境的新意产生……依赖自性而写会越来越纯粹,对外界不会过于在意(越是不在意创造结果就越能无限创造)。你本来就是无限的,你从来都是自己肯定自己的,越是自肯,障碍越少,自肯到极致就是彻悟。而一切所谓运势、风水、条件等,都只是意识逻辑的规则,离自性,这些根本不可能存在,必须你需要它们,它们才起作用,必须你的意识相信,这些逻辑才起作用。但,选择权在你,你有决定一切的权力。写到这里,我哼起这首歌:“快快乐乐,我确定以及肯定自己很快乐。”
再一次翻阅诗人的序,我佩服诗人完全放手、放心,并臣服于自性。他跟随“真我”(听从本心)从年少青丝写到了白发苍苍,这一路,他心甘情愿,随波逐浪,无论是“终极情怀”还是“美学标杆”,不管是“文字气息”还是“炼金术”“以及无限抵达中的众多拐弯点”……这一切,他都接受神启,并将一切荣耀归于自性。这,是位红尘中的勇士。
制秤者说
这真不是你的好时代。再没有多少人
在意秤毫,秤钩,秤花,秤砣这类词
这些在暗暗叫苦,在时光里
表情总是不苟言笑的字眼
更不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加上
福禄寿三星组成的一斤十六两
它的来历,以及它有点变老的严厉与仁慈
星斗和命相加身,全世界的公约数
就刻在这条木杆上,它就叫不多不少
人心死认的刻度,一是一
二是二,光阴腐烂了,它依然是
经文,处方笺,和解或者天条
之后才有你我的安身立命
才有国境线,婚约,公允,我从了你
或她从了他,再延伸,所出现的
短斤少两的事,不是发生在精忠报国上
就是在尖叫出来的带血的冤屈中
羊肠小道的谣曲,都出自宽心宽怀之约
自从有了天公地道这个词条
牛羊便去吃草,狗吃屎,蜜蜂采花
死去的人依然还活得明明白白
记述者在方志里忠诚地说话
没有谁是老大,一杆秤出现,也就
认出了谁是哑巴与撒谎者
天下不用谁轮番醒来,不用呵斥,刻度
就在那里,落日很壮美,西山
便是人世间又一天的白纸黑字
天要黑,风转向,在另外的空间
惟有制秤者知道另一头是白的,市井上
斤两计较的眼睛不依不饶,要的是
人心在,正如钟表制定了时差
准量和虚无,需要一斤一两的道义
我们不需要谁是总督,而一句公证词
江水苍茫,心分两岸
一杆秤就是条脊骨,身体的中点线
两旁分布着肺腑,心脏,肝脾与胃肠
一旦错置,世界就出现病句
出现疯人院,秤砣就压不住秤花
天理就要下坠,跑出人狼,神器崩坏
凡偷斤减两的人,都害怕
天上的雷声,他们知道上帝和神
也认一杆秤,上面的数字
大于世界,更大于狂狗吞日或瞒天过海
猪可以爬上秤盘,奸人们则不敢
让自己也放上过斤两,他们怕被说
你的肉身太重,但骨头太轻
而草木们按自己的草木之心活着,活在
土里水里,从不与四季违约
活的是自己所要的枝叶,枝头上
光阴笑,一笑就有了心安理得的一生
你损破的十指,一生在搬弄
这世上分厘不能差缺的刻度
屋檐下有如一个年迈的神还在从事
被人遗忘的工作,时光在减少
但你从来没有输掉什么,你手上的斤两
在挽救几个正越变越坏的词,它名叫
无法无天,也名叫世风日下与人心不古
作坊外到处是老虎和魔术师
你肯定要提前死于你所造的衡量
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和人间福禄寿
组成的一斤十六两,会继续
制衡于阴阳两界,那里有桥,有路
还有瞎了眼与回头看,多出与少掉的
江山不保证,就让肉与骨头
每一天用吵架来保证,每次定衡时
你都会喃喃自语:人心向下,苍天在上
大米考
又有人跟我说到大米,血一样,每一粒
有记性。还有,大梦所倚。
一座粮仓,我们随便一叫,便叫成万岁山
仿佛它們一颗颗,都头戴王冠
只有我的村庄,最恶毒的话
也用大米来骂人:“让你全家都吃白米饭”
那意味着,家里已死人。修辞学总是吊诡
这么不要命的话,竟然用上了这么要命的大米
读《制秤者说》的代序《我一直在顶替另一个人写作》可知:诗人汤养宗期待自己“写着写着,果真就显现出一个神的神性”。他提到自己为一个人而写——这个人是谁?他慷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人”是诗人的“终身依靠、灯盏,或是一只木偶身上的提线手”,诗人“同他的关系是,一个人与他的耶稣,一个人与他的释迦牟尼”。不难发现,诗人在顶替真我(自性、心王、神性)写作。这种写作的有限性是“活在身体里的一生”受到时空的限制;其无限性是诗人在写中与万物“合二为一,坐享其成,并验明真身”;其美妙之处是“双方都服从了这神秘而美好的绑架”(肉身内的灵魂践行其使命和誓约)。
来看这些诗歌标题:钉子在钉孔中是孤独的、大米咒、受命于恒星、今天开始进入猴年马月、瘦的金、最后的利器、连环杀、慢与快的身体、是与是、太多的脸还要还回去、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自己的自以为是当作天大的事、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看见了真相、独自也是喧哗的、丢鞋说、好字是坏笔写出来的、头顶有星星经常发出尖叫、活命自古盲目而新鲜、难道我与阮籍有同样的病、一条河的第三条河岸、古人为什么要在屋顶上放那么多小兽、我想有拥有一段昆虫时间、越来越信任用假腿跑过的路、古道斩、谁来看管这取死的时间、天底下看不住的乱、掌嘴、锁骨……题目取得千奇百怪,怪诞而好。从意识层面来说,他的标题短至一个词,长到一句饶舌的话,种种不合常规,处处悖谬;从用心方式来看,诗人不“按发条设置的宇宙方式运作”,不被常识、概念和既定规则哄骗,各種天马行空、奇言妙语,令人脑洞大开。相比陈词滥调,我当然更喜欢这种大破大立的奇特写法:一首首都是“惊堂木”,是心中的秤,是面壁吟,是白头颂,是诗人饱经沧桑后的回眸,有自觉、觉他和醒世之用。
一、“惊堂木”声声响
用惊堂木来形容汤养宗的诗最贴切不过了,其惊诧、警醒效果不啻于一声棒喝。
道尽无常的是《后来》。诗人写访而不遇,先是场面白描:“你”叩响的柴门露出了木质,青砖质地硬朗,而“我”就在门后,“在问不出的缘由中”——估计是因为衰老、抱病等变故才避而不见(也可能没有原因,就是怯于相见),这是第一回合。剧情继续翻转。荒谬的是当“你”沿着荒径爬上远山山巅时,看到这屋升起炊烟,“像一个死过去的人,又动用了呼吸”。“你”看到的可能是幻觉。无论真幻,“你”与“我”心中都不会好受。别后多年心如死灰也好,惺惺相惜也罢,能存留的是记忆。因缘生灭不已,缘来缘去如水中月,不必太当真。
命中的事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是身不由己。比如“一想到天下的钉子这刻正钉在各自的/钉孔中,就悲从中来,喘不过气/一想到它们,正被自己的命夹住/在一头黑到底中/永不见天日,再无法脱身……”读这首,我发现“钉子”如灵魂,钉孔似肉身,灵魂注入不足百年、日益衰老的色身正是“接受时光指定的刑期。/一进去,就黑到底”。受限带来孤独感,孤独有抑制作用,而这首诗夹叙夹议夹呈现,写得无比自如、无所羁绊,结尾令人意外。
让人意外、惊诧的还有《惊堂木》。“灌下一碗辣椒水,为的是/诛形诛心”“哆嗦的我不敢看那震怒的人”“向这颗头颅,吆喝另一颗头颅”“双手反绑”“绑到皮开肉绽”……诗人制造诸多惊骇场面是为了惊醒“梦中人”,一旦你认出这是梦,骇人场景就不算什么了,你只想快点醒来,免受梦中之苦。
缘起性空。这首诗写的是没人能审判你,除了你自己(提审人、被审人都是“我”)。“如果把我们的心比作一台录像机,24小时开机,持续记录经由我们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个部分感知到的每件事情。当你看见行善,一颗好种子就种在你心中;当你看见自己行恶,你心里就种下一颗坏种子。种子总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如果一直种‘坏种子’,将来只能自食苦果;种‘好种子’才会收获幸福的果实。”这些“种子”存在阿赖耶识(心识)中,一直都是“心”在创造,“心”在评判——人生相当于一部自导+自演+自评的电影。《楞伽经》有云:“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又云:“执着自心现,令心而得起;所见实非外,是故说唯心。”
《大米咒》中,大米是空性的(粮食本身没有好坏)。民以食为天下,天下粮仓是否充盈关系到政权(“万岁山”这名字取得好)。大米是母亲探望病人时的“伴手礼”,而“让你们全家都吃白米饭”是骂人的话。结尾“这么不要命的话,竟然用上了这么要命的大米”写得口语化,指涉日常性和人的生存状态,使用悖论达到精妙的言说效果。回看标题,《大米咒》与《大悲咒》仅一字之差,大米“血一样纠缠,每一粒/都有记性。还有,大梦所倚”,是诗人对民生、民计的关注与悲悯,如萨丕尔所说:“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描述了他栖身于其中的那个世界。”
《制秤者说》“艰难地通向光的思想”。它用“制秤者说”这根主线串起全诗。顺应天道和公道自在人心是诗眼:“自从有了天公地道这个词条/牛羊便去吃草,狗吃屎,蜜蜂采花/死去的人依然还活得明明白白”。全诗发散得开,收拢得好,结构复杂,形式独特,“烧脑”却读得痛快。制秤者诗艺非凡。
叙述自如,铺陈洒脱,忘掉技法而无羁绊是诗人擅长的。就说《大事》,写一个女人穿衣服与不穿衣服各有其美,选这个主题是危险的尝试。但,诗没有陷入情色,没有带来道德的焦虑,反而轻松揭示了令人愉快的真相。穿衣、脱衣是大事,围绕这个展开的变奏突破了某些禁忌,兼有形而上、形而下的可靠性。米沃什说:“人类一直被一个法则分成两个物种:那些知道而不说的人;那些说而不知道的人。”在这首和其他更多诗上,汤养宗是第三种人——知道而说出,没什么不可入诗(没什么不可反观)——这就是生活禅。毕竟,“世界从我的故事开始”。 二、“纸上的绳索”怎样解开
绳索在纸上、世上,更在心中——是烦恼、疑虑和障碍。来看诗人怎样用诗解开心结:“大往。归去来。天地同道。/宽广的路面,神与你一起奔走/时光也与你一起奔走,不管你去死还是去活”。这段读得我击掌称好。神(神性)在内不在外,不管肉体存亡,神性恒在,归去即来,来去不分,天道对应人道(都在自性内),自性就像天空般恒常清净,像日月般恒常光明。诗人体认到“世人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一切万法都是由自然本性随缘而生。”他说,“你已置身于大往/除了大势所趋的大,来来往往的往/你已脱离了其他任何问题/无论此去要扑空,还愿,抑或不得不去/不得不来,一路欢歌与去意彷徨/都在路上,在这个偈语中”。《大往》写得豪气冲天,豪放中有含蓄,激昂中有深沉。这首诗还彰显了汉语的特点:感性、会意、双关,有弹性。诗人观历史兴衰,观名利、财富转头成空,进而探寻生命的真义——“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说得好,“现象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观化的展现罢了。”此为“大往”,“大往”即“如来”。可见圣人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真心自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丢鞋赋》从三个“总是”开始,从梦到“全城人在打赤脚”开始,写自己于7月26日在北京如家酒店醒来后找不到鞋,打电话告诉某人他的鞋在自己床前——这桩事使诗人联想到上次酒后,大脚穿走小鞋,有人全穿左边鞋,另一个不得不全穿右边鞋……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使鞋子丢得妙趣横生,令人啼笑皆非。将整首诗推到极致的是“汤式议论”:继续拿“乱”说事,首尾衔接成环状——“这错乱/是不是天底下最难看住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乱/这就叫无法无天,无厘头与无稽之谈/在脚下,总是云水生,却也蝶纷乱”。痛快酣畅,横逸而求异,在嬉笑怒骂中自嘲一番,心已解缚。
三、面壁而吟,吟而未吟
达摩在石洞里盘膝静坐,默然面壁十年,面壁是为了破除“心壁”。诗人也有的是定力,多年面壁吟诗,其实吟而未吟,开拓的是心的疆域——
《打盹的鳥》内部打得极开,诗人先说隐姓埋名的方法是多样的,然后以独自在屋顶上打盹的麻雀为例,它降落地面有谷粒、蚂蚁、小虫可食,它“毫无用处地享用着这片晌午”,“催眠法,迷魂药,射杀术/空想,鸣唱,交欢,或丽影,已一一退避”。不同系统的词语自由穿插(达到感性、理性的平衡)。语义翻转快,语速缓慢,从麻雀跳到“后脑勺有毒瘤的人”找到了快乐的事——打盹(打盹对意识活动有抑制作用)。人与鸟的类比彰显在无用、无为的自在上。结尾通过人与鸟共享的晌午而收拢——“这晌午/适合阴历、江南、词牌、轻风、若有若无的鼾声——淡淡的,有弥漫性。
《声声慢》也内部开阔,多为长句,具象夹裹抽象,语义缤纷,语速全力挺进,整体讲逻辑,局部破逻辑。诗人先是通过几个画面对“声声慢”的定义进行四次否定,然后铺陈、挖掘,随心所欲地呈现声音慢下来才具可靠性——为了被承接,“我”再次放慢声音,甚至话不说出口,“只剩下我对你的手势”“只剩下,不知如何是好”,羞赧、含蓄和内在的表达带来心领神会。这首诗是对语言之表意功能的一次省思,如禅宗公案里“手指指月,指非月”,语言与不可言说的真意也是“手指”与“月”的关系。贵人语迟。
诗人纳兰曾提到汤养宗“从先锋性脸孔到玲珑心”——这融合是将当代物象、现代生活场景和不断发展的诗艺引入诗写,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现代精神,达到两者无二,无别。《惩罚》中“一天看七次日落和三次天亮”与石上栽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荒谬、有趣。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做假设也得考虑物理的可能性”和结尾的“等于被惩罚”抑制了本诗可能有的童话走向。其实,悄悄的悖谬在汤养宗诗中处处可见——
《万法寺》中,“和尚答:鱼非鱼,法无法,各有所附/你长你的百足,我敲我的鱼鳞甲”。连着上面的问话一起看,一僧一俗的问答很精彩——互否,将不相干的“百足”和“鱼鳞甲”搅在一起(两样还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答非所问是为了勘破现象界,是为了在破逻辑中直契实相。万法寺有“百川汇海,万法朝宗”之誉。此“宗”为自性:“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再细读,老和尚的答话比较生活化,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之意,有“石上栽莲收成好,梦中说法听者稀”的机锋。萨丕尔在《论语言、文化与人格》中说:“人们为了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危险,企图发现一条通往精神安宁的道路,宗教就是对此道路的永不停息的探索与追求。”“在一个神秘的世界中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最终的无助,以及完全非理性的,被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信念——将自己认同于那些永远不可知的失误,就有可能获得的安全感。”此为法执。禅宗公案破的就是我执、人执、法执:其中往往有超出常情的矛盾(超越二物的相对状态),以无心超越情识之分别。如:石人起舞;如井觑驴;泥牛入海;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自足;磨砖怎能成镜;既无人绑,又何求解脱;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在我看来,汤养宗诗中的机锋得益于对禅宗公案的吸收、内化,他观照现代生活,引入当代符号、意象、人与事,由此建立了自己的诗学体系。
四、白头颂:还我本来面目
《白头颂》节奏感强,叙述、白描和议论转合自如,语言干净利落。白发带给诗人的是悟,是不执着外相。来细读。“每一根白发都是骨头叫出来的白”和“你终于/可以原形毕露。无论你命短命长。”有侠骨柔情的洞彻,有旷达和自在。有什么好在意的呢?一头白发和满面皱纹是绕不开的生老病死中的衰老,既然绕不开,就干脆不迎不拒,止息妄念,心无挂碍。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白发还给你本来面目:立意新。古今中外,写白发者不少,而完全信赖自性的写作,不需要学习他人任何东西,因为自性的表达是完全独立且创新的(“学习更多才能写好”的观念恰恰是意识的自我限制)。
《我望星星时星星也在往人间张望》也写得无比自由、好玩,画面感好,通篇奇思妙想。诗人把“李不三”拉入诗中,这名字本身有戏谑的味道,他提议想不开就看星星就像他疯狂吃肉,完全无类比性的两件事被拧到一起很是无厘头。看星星“是项极好的运动,对肺、对脑/尤其对心脏,相当利好”,这没有诗意的一句与前面的疯狂吃肉一样好,打破了老一套的“看星星”写法。诗意一跃的是外星球仙女为你开门,你自动换身体(脱胎换骨),你“打赤脚,说胡话,搂搂抱抱,都可以/可你别久留,别一高兴/就赖着不走。这违背天意/石头是石头,肉身还是肉身”。这种超时空接触竟描写得自然可信、贴近日常。这首诗容量大,语境新,在情节发展和自我思辨中不动声色地打开时空,结尾悠悠结束,观照我们的生存。 文学就是自由,是大自由。汤养宗在写作中认识且体验到他真正是谁。他了悟:“灵魂追求的是你所能想象的对爱的最高感觉,最高的感受是体验到与‘一切万有’的合一。灵魂的工作是让我们选择那伟大——选择做最好的你,这是灵魂渴望的‘完美的爱’的感觉——爱并非情绪的不在,却是所有情绪的总和,当你轻率地排斥了另一半宇宙时,你甚至无法了解你的这一半。”汤养宗的诗正是包罗万象,不设边界,语言背后的诗歌主体瞬息万变,甚至无形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60后的他一直活跃于诗坛,其创作的活跃度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性的自由大能完全肯定,开心地不断创造,各种呈相以叠叠之喜扑面而来;他完全享受为自性立趣,灵魂始终充满兴趣地观察一切——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机会。这使我想起梅花心易老师对我说的:你一直保持在玄位上,一直保持在充沛的才情上;你的创作没有所谓巅峰,没有尽头,一直会有无止境的新意产生……依赖自性而写会越来越纯粹,对外界不会过于在意(越是不在意创造结果就越能无限创造)。你本来就是无限的,你从来都是自己肯定自己的,越是自肯,障碍越少,自肯到极致就是彻悟。而一切所谓运势、风水、条件等,都只是意识逻辑的规则,离自性,这些根本不可能存在,必须你需要它们,它们才起作用,必须你的意识相信,这些逻辑才起作用。但,选择权在你,你有决定一切的权力。写到这里,我哼起这首歌:“快快乐乐,我确定以及肯定自己很快乐。”
再一次翻阅诗人的序,我佩服诗人完全放手、放心,并臣服于自性。他跟随“真我”(听从本心)从年少青丝写到了白发苍苍,这一路,他心甘情愿,随波逐浪,无论是“终极情怀”还是“美学标杆”,不管是“文字气息”还是“炼金术”“以及无限抵达中的众多拐弯点”……这一切,他都接受神启,并将一切荣耀归于自性。这,是位红尘中的勇士。
附:汤养宗诗二首
制秤者说
这真不是你的好时代。再没有多少人
在意秤毫,秤钩,秤花,秤砣这类词
这些在暗暗叫苦,在时光里
表情总是不苟言笑的字眼
更不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加上
福禄寿三星组成的一斤十六两
它的来历,以及它有点变老的严厉与仁慈
星斗和命相加身,全世界的公约数
就刻在这条木杆上,它就叫不多不少
人心死认的刻度,一是一
二是二,光阴腐烂了,它依然是
经文,处方笺,和解或者天条
之后才有你我的安身立命
才有国境线,婚约,公允,我从了你
或她从了他,再延伸,所出现的
短斤少两的事,不是发生在精忠报国上
就是在尖叫出来的带血的冤屈中
羊肠小道的谣曲,都出自宽心宽怀之约
自从有了天公地道这个词条
牛羊便去吃草,狗吃屎,蜜蜂采花
死去的人依然还活得明明白白
记述者在方志里忠诚地说话
没有谁是老大,一杆秤出现,也就
认出了谁是哑巴与撒谎者
天下不用谁轮番醒来,不用呵斥,刻度
就在那里,落日很壮美,西山
便是人世间又一天的白纸黑字
天要黑,风转向,在另外的空间
惟有制秤者知道另一头是白的,市井上
斤两计较的眼睛不依不饶,要的是
人心在,正如钟表制定了时差
准量和虚无,需要一斤一两的道义
我们不需要谁是总督,而一句公证词
江水苍茫,心分两岸
一杆秤就是条脊骨,身体的中点线
两旁分布着肺腑,心脏,肝脾与胃肠
一旦错置,世界就出现病句
出现疯人院,秤砣就压不住秤花
天理就要下坠,跑出人狼,神器崩坏
凡偷斤减两的人,都害怕
天上的雷声,他们知道上帝和神
也认一杆秤,上面的数字
大于世界,更大于狂狗吞日或瞒天过海
猪可以爬上秤盘,奸人们则不敢
让自己也放上过斤两,他们怕被说
你的肉身太重,但骨头太轻
而草木们按自己的草木之心活着,活在
土里水里,从不与四季违约
活的是自己所要的枝叶,枝头上
光阴笑,一笑就有了心安理得的一生
你损破的十指,一生在搬弄
这世上分厘不能差缺的刻度
屋檐下有如一个年迈的神还在从事
被人遗忘的工作,时光在减少
但你从来没有输掉什么,你手上的斤两
在挽救几个正越变越坏的词,它名叫
无法无天,也名叫世风日下与人心不古
作坊外到处是老虎和魔术师
你肯定要提前死于你所造的衡量
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和人间福禄寿
组成的一斤十六两,会继续
制衡于阴阳两界,那里有桥,有路
还有瞎了眼与回头看,多出与少掉的
江山不保证,就让肉与骨头
每一天用吵架来保证,每次定衡时
你都会喃喃自语:人心向下,苍天在上
大米考
又有人跟我说到大米,血一样,每一粒
有记性。还有,大梦所倚。
一座粮仓,我们随便一叫,便叫成万岁山
仿佛它們一颗颗,都头戴王冠
只有我的村庄,最恶毒的话
也用大米来骂人:“让你全家都吃白米饭”
那意味着,家里已死人。修辞学总是吊诡
这么不要命的话,竟然用上了这么要命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