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一个积累数学知识,初步探索数学世界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思维体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掣肘于种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教学效率偏低。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更加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3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逻辑严谨的基本学科特点,而小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处在启蒙阶段,有着非常明显的欠缺,因此,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直观的认知习惯与认知方法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导致学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三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并有效引导学生思维,以此为数学教学工作赋予生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一、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有着密切联系。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让他们安坐在教室之中,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着手于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效教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我国传统益智玩具“七巧板”的示意图,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使用美工刀、硬纸板、剪刀等工具,制作七巧板。在制作完成后,请学生把每一个几何图形的边长等数据标注出来。接下来,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几何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在学生的手中,几何图形变成了小房子、小火箭等有趣的图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被充分的激发,并且能够有效的联想到此前学过的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将各个部分的面积分别计算出来,再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经常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同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内,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工具和技能。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数的乘除法》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周末,学生应好友邀请外出,到当地的超市中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学生在固定预算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要购买的商品。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有代入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学生们分别扮演消费者与售货员,进行大量关于价格的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些与价格相关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初步产生一定的金钱意识,学会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三、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数学抽象晦涩的学科特点影响,认为数学知识非常枯燥。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去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会在课堂中进行大量的提问,在不知不觉中极大的增加了提问的数量,却降低了问题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防止教师提问到自己时出现回答不上来的尴尬情况。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静下心来思考数学知识本质的环境。鉴于此,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提问,在提高提问质量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改变“应付”的现象。
例如,教师在执教《2、5、3倍数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进行惩罚计算时,怎样更加快速的计算出答案呢?”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知道2、5、3的特征。此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符合这些特征的数字一定是2、3、5的倍数呢?”此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由教师给予一定的思路指导,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參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郭晓媛.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2.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3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逻辑严谨的基本学科特点,而小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处在启蒙阶段,有着非常明显的欠缺,因此,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直观的认知习惯与认知方法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导致学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三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并有效引导学生思维,以此为数学教学工作赋予生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一、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有着密切联系。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让他们安坐在教室之中,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着手于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效教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我国传统益智玩具“七巧板”的示意图,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使用美工刀、硬纸板、剪刀等工具,制作七巧板。在制作完成后,请学生把每一个几何图形的边长等数据标注出来。接下来,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几何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在学生的手中,几何图形变成了小房子、小火箭等有趣的图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被充分的激发,并且能够有效的联想到此前学过的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将各个部分的面积分别计算出来,再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经常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同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内,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工具和技能。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数的乘除法》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周末,学生应好友邀请外出,到当地的超市中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学生在固定预算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要购买的商品。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有代入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学生们分别扮演消费者与售货员,进行大量关于价格的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些与价格相关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初步产生一定的金钱意识,学会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三、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数学抽象晦涩的学科特点影响,认为数学知识非常枯燥。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去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会在课堂中进行大量的提问,在不知不觉中极大的增加了提问的数量,却降低了问题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防止教师提问到自己时出现回答不上来的尴尬情况。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静下心来思考数学知识本质的环境。鉴于此,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提问,在提高提问质量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改变“应付”的现象。
例如,教师在执教《2、5、3倍数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进行惩罚计算时,怎样更加快速的计算出答案呢?”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知道2、5、3的特征。此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符合这些特征的数字一定是2、3、5的倍数呢?”此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由教师给予一定的思路指导,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參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郭晓媛.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