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的强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且反映着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采取多种措施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收获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46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倡议,教师要合理借鉴、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任何学科的教学导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语文阅读也不例外。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从认知水平、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班级学生的个体统一性和差异性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每位学生因其自身不同经历,对语文阅读内容具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观念认知、情感体验和思维共鸣,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阅读课堂具有适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宽泛,会让学生陷入大而广的阅读情境,无法准确体会阅读文本的要义;教学目标设置过于狭小,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阻碍对阅读文本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有条件的话,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差异,分层分批安排主题或任务,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但这要求教师在原有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加以创新探索,需要长期实践。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常常担任主角,学生扮演配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观点。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向学生强调其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阅读的意识,以此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性,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人陈述报告等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在内容讨论、资料查阅、演讲展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一改严肃呆板、沉闷乏味的模式,构建灵动的语文阅读课堂。例如,在进行课文《小石潭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探究本篇游记的写景特点,共同得出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等答案,加强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提炼总结,激发拓展学生思维;除了小组讨论,教师还可以就“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如果你去到小石潭旁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几个词或几句话将自己的感受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本篇游记中的精彩语句,如以珮环之音描写流水的声音,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状写青树翠蔓、用“怡然”“俶尔”“翕忽”描绘鱼儿游动的姿态等,引导启发学生揣摩其精妙之处,提升语言素养。
三、延伸拓展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打造不能囿于课本知识教学,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拔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挑选推荐与学生能力匹配的、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材料,以此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语文阅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進行课文初中七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拓展了解作者童年时代的更多生活经历,更深体会作者对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也可以让学生翻阅绘图版《山海经》,查找关于“一脚的牛”“三脚的鸟”“九头的蛇”等怪物的文字或配图,看看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子,感受其神秘色彩。又如,在进行课文《溜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阿城笔记小说《遍地风流》,加强体会作者其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风度、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等艺术特征,更好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学习作者优秀的遣词造句技巧。再如,在进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及欧阳修的《送徐无党南归序》等文章,体会赠序体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风格。
总之,教师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让阅读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二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人陈述报告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三要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挑选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通过多种措施,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林芬.丰富阅读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25.
[2]周颖.灵动的语文课堂——浅析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7(11):62-6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46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倡议,教师要合理借鉴、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任何学科的教学导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语文阅读也不例外。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从认知水平、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班级学生的个体统一性和差异性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每位学生因其自身不同经历,对语文阅读内容具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观念认知、情感体验和思维共鸣,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阅读课堂具有适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宽泛,会让学生陷入大而广的阅读情境,无法准确体会阅读文本的要义;教学目标设置过于狭小,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阻碍对阅读文本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有条件的话,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差异,分层分批安排主题或任务,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但这要求教师在原有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加以创新探索,需要长期实践。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常常担任主角,学生扮演配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观点。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向学生强调其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阅读的意识,以此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性,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人陈述报告等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在内容讨论、资料查阅、演讲展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一改严肃呆板、沉闷乏味的模式,构建灵动的语文阅读课堂。例如,在进行课文《小石潭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探究本篇游记的写景特点,共同得出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等答案,加强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提炼总结,激发拓展学生思维;除了小组讨论,教师还可以就“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如果你去到小石潭旁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几个词或几句话将自己的感受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本篇游记中的精彩语句,如以珮环之音描写流水的声音,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状写青树翠蔓、用“怡然”“俶尔”“翕忽”描绘鱼儿游动的姿态等,引导启发学生揣摩其精妙之处,提升语言素养。
三、延伸拓展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打造不能囿于课本知识教学,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拔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挑选推荐与学生能力匹配的、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材料,以此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语文阅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進行课文初中七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拓展了解作者童年时代的更多生活经历,更深体会作者对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也可以让学生翻阅绘图版《山海经》,查找关于“一脚的牛”“三脚的鸟”“九头的蛇”等怪物的文字或配图,看看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子,感受其神秘色彩。又如,在进行课文《溜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阿城笔记小说《遍地风流》,加强体会作者其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风度、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等艺术特征,更好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学习作者优秀的遣词造句技巧。再如,在进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及欧阳修的《送徐无党南归序》等文章,体会赠序体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风格。
总之,教师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让阅读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二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人陈述报告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三要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挑选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通过多种措施,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林芬.丰富阅读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25.
[2]周颖.灵动的语文课堂——浅析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7(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