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刍议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规划主要是就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目标选择和事业发展定位做安排。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盲目性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机会和掌握系统的求职技巧,企业用工制度过于实际和呆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今大学生要更好地面对社会,做好职业规划至关重要。职业规划的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最直接、最严酷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素。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当代知识青年就业争夺战中的一把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两手空空的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职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由内隐的和外显的要素组成,表象的外显的是专业知识、技能,潜在看不见的职业动机、个性、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职业选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当下各高等院校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制造大国的根基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改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2011年达640万人,预计2012年将超过650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一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的问题
  职业能力是知识青年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追求理想人生的核心素质,也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根本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业型“准人才”,其职业规划能力以及潜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前途,与培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也对高校办学以及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大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会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52.5%的同学仍在考虑具体的职业规划,30%的同学已经有了具体的职业规划,17.5%的同学完全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仍在迷茫中,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方向的努力是白费功夫,而且没有目标也会导致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方向而得过且过,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滞后影响。
  2.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局限,增大就业压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8.6%的同学倾向于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35.9%倾向于回到家乡,剩下的少数同学倾向于北上广、中部和西部大中城市、支援中西部落后地区。大部分同学的就业地域选择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自己的家乡,这种选择比较现实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恋乡情结。但去西部的人太少,不利于西部的发展,同时择业集中也会使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考研、考事业编占比重大,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我们调查的同学中60.6%的同学选择考研、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招考,32.7%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4.9%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还有1.6%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很多同学都未曾考虑就业问题,他们的方向是考研或考公务员,这其中不免有跟风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逃避就业压力。选择方向集中也会增加大学生的压力,出现万人挤独木舟的现象,增加大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难度,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4.大部分同学选择工作主要受当前需求影响,不利于长远发展
  调查同学中20%选择就业主要考虑工资待遇因素,19%主要考虑工作环境,17%考虑个人兴趣,17%考虑职业发展潜力,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考虑是否稳定有保障、社会认可度是否较高、时间是否自由以及家庭需求。在调查同学中,57%能接受毕业后工资范围在2000—2500之间,27%能接受的范围在2500—3000之间,另外还有8%能接受的范围在3000以上,8%能接受1500—2000。在选择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当做首要条件可以满足当前需求,这种现实的选择很不利于长远发展。
  5.对找工作认识不够,影响找工作的成功率
  36%的同学认为知识丰富最重要,28%的同学认为丰富的阅历最重要,接下来是好口才、高学历和勤劳踏实。很多同学忽略了勤劳踏实的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业务水平、阅历、口才、学历等因素对找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没有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做保障,个人的能力很难发挥到极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改进与优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方针,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敏锐洞察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理想,创新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导航的新方法、新渠道。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内涵,从制度保障、创新形式、增加实践、提供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计划,将对高校毕业生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学校加大在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方向和就业观。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入学就开始抓起,越早进行越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减轻大学生没有目标方向的迷茫状态,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2.学校进行系列座谈,使大学生意识到当今就业现状。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在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大学生避免跟风的思想,给自己确定合适的位置,避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过于集中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3.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大学生们在就业前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求职技巧。通过讲座、培训、实习等多种方式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训中增加求职技巧的掌握,为日后应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继续实施本科生职业导师配备制度,根据各高校学科特色,积极开展职业导师制度,选派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导师,辅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评估、定位和规划,拓展就业思路和视野,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保驾护航。另外,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经济纠纷、心理落差以及情绪偏执等特殊情况,也应该在学校、导师、大学生这一体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解决。
  总之,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权衡,结合自己的专业与专长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参考文献
  [1]罗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2]贾强,张建英,向颖博.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郑颖.关于增强高校职业导航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1(1).
  [4]叶广锋,梁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论全面价值观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4).
  [5]苏俊枝.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1025,SDYC11016)资助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海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研究生的就业状况程度上将影响海南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学校着力于研究生就业指导建设。本文在阐述了研究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意义,指出了海南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将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生就业指导队伍、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模式和加强研究生职业信息库的建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高职教师对高职学生干部抱有负向期待,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制定培养制度的过程中均将高职学生干部看成有缺陷的人。这致使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感受到消极体验,培养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应该转变思想,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到高职学生干部培养中来,使学生干部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品质、形成积极培养制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期刊
【摘要】通过不断转换职业技工学校课程体系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建设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工教育;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    作为一名职业技工学校教师,笔者经历了2003-2007年左右学校招生火爆,生源丰富,毕业生需求量大的情况;但是近两年技工院校招生明显感到乏力,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学生的就业时常发生脱节。国家一再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政策性扶持力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管理的自主化,商业广告逐渐走进校园。商业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提供生活便利、为商家吸引客源、为高校提供经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外,本文将对纸质商业广告和电子商业广告的关注程度、投放方式、利用比率和宣传效果进行对比,探求高校中商业广告投放中更成熟、有效、环保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商业广告;投放    一、高校商业广告的投放问题现状  高校传媒,也叫高
期刊
【摘要】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就在于大学生不具备社会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现实生活中,一边是大学生无法就业,另一边却是用人单位招聘不
期刊
【摘要】大学生择业、就业显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倡导就业指导课运用案例与模拟综合教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就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各行业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从原来的计划分配转为双向选择,这一变革对大学生拓宽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起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在世界上已经逐渐成为了各国政府或高校高度重视的教育方式,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已经普及到各个教育阶段,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的作用。本文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和日本,在认真剖析了美国、日本创业教育实施历程、特点,然后总结了其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日本;国际创业教育模式    近20年来,创业教育在世界上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潮流。美、英、法、
期刊
【摘要】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搞好校园创业实训基地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校园创业基地运营模式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业模式;对策    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创业。成功创业需要相应的环境、良好的教育和大量的实践。正是基于这个理念,我国许多院校通过各种途径,创建校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校际交流日益增多,学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共党员从事出国交流和访学等活动,并且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调查,并在问卷基础上探讨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为高校基层出国党员的党建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际化;出国党员;基层党建    自改革开放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