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海超的二手车超市在上海周边已经建了4座。如果开车沿着京沪高速、京沪高铁这么一走,就能看到他们江桥店。富丽堂皇地矗立在铁路与公路边。这应该是全中国能找到的最漂亮二手车专卖店。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人们要问,李海超是谁,车王是谁,这单位靠谱吗?
我第一次对李海超有印象还要追溯到5、6年前,当时,上海通用推出诚新二手车品牌,我参加完发布会,就找了一天去中山北路的二手车市场去看看,看到51汽车的巨幅广告,这是一个线上的二手车平台。不过,那个挂在中山北路二手车市场的巨幅广告上头已经破了好几个洞,一阵风吹来,就在风里面飘来飘去。
这其实是整个二手车市场给大家的总体印象,不规范,不透明,不上档次。而诚新二手车在这一市场的门面被设在最里头,鲜亮的橘色好像是吹入这一市场的清新的风。在此前的发布会上,现在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彼时的上海通用总经理),现在百联集团总裁叶永明(彼时负责安吉二手车业务的上汽副总裁),以及现在退休的甘文维(彼时通用中国CEO),六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代表着生产商、渠道商和品牌管理者希望将美国的二手车经验做一次导入的决心。
按说,如此这般架势,诚新的事情应该可以成。但事实上,它没有成,当然也没有败。
以至于当我问李海超对诚新的看法时,他回答的第一句话是,“他们可惜了。”这个“可惜”有着好多层的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他们发展的规格真高,被这么多牛逼的人这么重视;第二层意思是,他们发展的时间算早的;第三层意思是,他们的理念还不错。
就这种“衔玉而生”的状态,最后却没有做好,为什么呢?
这主要源自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消费习惯,如果说2000年12月,赛欧下线可以视为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的起点,那么这个过程走了近13年,消费者的全部焦点在新车上,他们几乎从未认真考虑过二手车,从每年旧车与新车交易规模可见一斑,在美国是4比1,即1辆新车在买卖的同时,4辆二手车在交易。而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2年数据,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在700万辆,仅为新车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二手车做不起来的第二个原因是,国内二手车市场尚为黄牛所把持,市场一直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当然关于这个市场做不起来,还可以列出很多其他理由,如:4S店并没有转变思维,将二手车作为真正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家庭第一辆车还没有处于普遍需要更迭的状态……
于是,高举高打的诚新二手车,慢慢陷入了前述状态中,它好像有点“伤仲永”的味道。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当初管事的三位已经离开了吧,那三头六臂,此后再没拥在一起过。在一个大体系中,也许领导者认定某个事情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但是屁股不在这里了,还是管不了那许多。
而在另一边,发自民间的创新仍旧不断。就在AutoLab线下沙龙举行到第五期时,车王二手车的朋友过来参与,她透露给我一个信息,早几年创业的开新二手车与2011年创业的车王,都已经在2012年底获得赢利,在他们看来,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就在隔壁,他们不会任其旁落。
事实上,李海超的51汽车仍旧是线上不错的二手车平台,在没有爆发性机会时,李海超思考,如何打消顾客的疑虑呢?在汽车之家、易车网将门户 垂直玩得风生水起时,李海超觉得需要让模式“重”起来。当消费者为二手车质量犹豫不决时,李海超觉得需要像新车一样有质保。当厂商不能为二手车提供金融方案时,李海超觉得车王要提供贷款买二手车的服务。所有这些工作,目的仅有一个——建立信赖,信赖之后就是消费者习惯的微妙变化。对于一片市场来说,消费者习惯意味着“大势”。
车王二手车超市背后,站着原先永乐的创始人、国美的前董事长陈晓,作为一位极具消费洞察力的企业家,陈晓最清楚卖场、超市怎么玩。同时,他们又找到了Carmax这样在美国既成的模式。
于是,他们决定让二手车成为一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业务,洗脱不规范、不透明、不上档次的固有形象。这其实与机制、环境、模式有关系,但又关系不大,也许仅仅需要企业动作都围绕为消费者而展开,而不要想当然一些“规定动作”,有时候,规定动作只是自我娱乐和娱乐领导罢了。
我第一次对李海超有印象还要追溯到5、6年前,当时,上海通用推出诚新二手车品牌,我参加完发布会,就找了一天去中山北路的二手车市场去看看,看到51汽车的巨幅广告,这是一个线上的二手车平台。不过,那个挂在中山北路二手车市场的巨幅广告上头已经破了好几个洞,一阵风吹来,就在风里面飘来飘去。
这其实是整个二手车市场给大家的总体印象,不规范,不透明,不上档次。而诚新二手车在这一市场的门面被设在最里头,鲜亮的橘色好像是吹入这一市场的清新的风。在此前的发布会上,现在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彼时的上海通用总经理),现在百联集团总裁叶永明(彼时负责安吉二手车业务的上汽副总裁),以及现在退休的甘文维(彼时通用中国CEO),六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代表着生产商、渠道商和品牌管理者希望将美国的二手车经验做一次导入的决心。
按说,如此这般架势,诚新的事情应该可以成。但事实上,它没有成,当然也没有败。
以至于当我问李海超对诚新的看法时,他回答的第一句话是,“他们可惜了。”这个“可惜”有着好多层的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他们发展的规格真高,被这么多牛逼的人这么重视;第二层意思是,他们发展的时间算早的;第三层意思是,他们的理念还不错。
就这种“衔玉而生”的状态,最后却没有做好,为什么呢?
这主要源自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消费习惯,如果说2000年12月,赛欧下线可以视为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的起点,那么这个过程走了近13年,消费者的全部焦点在新车上,他们几乎从未认真考虑过二手车,从每年旧车与新车交易规模可见一斑,在美国是4比1,即1辆新车在买卖的同时,4辆二手车在交易。而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2年数据,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在700万辆,仅为新车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二手车做不起来的第二个原因是,国内二手车市场尚为黄牛所把持,市场一直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当然关于这个市场做不起来,还可以列出很多其他理由,如:4S店并没有转变思维,将二手车作为真正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家庭第一辆车还没有处于普遍需要更迭的状态……
于是,高举高打的诚新二手车,慢慢陷入了前述状态中,它好像有点“伤仲永”的味道。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当初管事的三位已经离开了吧,那三头六臂,此后再没拥在一起过。在一个大体系中,也许领导者认定某个事情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但是屁股不在这里了,还是管不了那许多。
而在另一边,发自民间的创新仍旧不断。就在AutoLab线下沙龙举行到第五期时,车王二手车的朋友过来参与,她透露给我一个信息,早几年创业的开新二手车与2011年创业的车王,都已经在2012年底获得赢利,在他们看来,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就在隔壁,他们不会任其旁落。
事实上,李海超的51汽车仍旧是线上不错的二手车平台,在没有爆发性机会时,李海超思考,如何打消顾客的疑虑呢?在汽车之家、易车网将门户 垂直玩得风生水起时,李海超觉得需要让模式“重”起来。当消费者为二手车质量犹豫不决时,李海超觉得需要像新车一样有质保。当厂商不能为二手车提供金融方案时,李海超觉得车王要提供贷款买二手车的服务。所有这些工作,目的仅有一个——建立信赖,信赖之后就是消费者习惯的微妙变化。对于一片市场来说,消费者习惯意味着“大势”。
车王二手车超市背后,站着原先永乐的创始人、国美的前董事长陈晓,作为一位极具消费洞察力的企业家,陈晓最清楚卖场、超市怎么玩。同时,他们又找到了Carmax这样在美国既成的模式。
于是,他们决定让二手车成为一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业务,洗脱不规范、不透明、不上档次的固有形象。这其实与机制、环境、模式有关系,但又关系不大,也许仅仅需要企业动作都围绕为消费者而展开,而不要想当然一些“规定动作”,有时候,规定动作只是自我娱乐和娱乐领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