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澜沧县热区开发冬早蔬菜的意义,现状、优势、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冬早蔬菜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冬早蔬菜、发展现状、思路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26-01
1 开发冬早蔬菜产业的意义及现状
1.1 意义
冬早蔬菜是指利用澜沧县低海拔地区澜沧江、黑河沿岸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的特征、丰富的光热、气候、耕地资源于冬季种植的蔬菜。种植冬早蔬菜有利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变一熟为多熟,是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业生产,能有效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2 产业展望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2015年末有耕地面积7.6万公顷,属低海拔坝和河谷的地区,有农户10913户42697人,耕地6299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每年都有近万亩的冬闲田闲置或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产值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在景迈山机场、思澜高速公路建设和打造“绿三角”特色旅游区的机遇下,热区冬早蔬菜开发将成为一大区域特色经济,前景广阔。
1.3 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坝区和低热河谷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举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不断优化冬早蔬菜产业的区域分布和品种布局,内引外联组织营销,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早熟蔬菜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冬早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产量、产值和效益明显。2015年,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1900公顷(大棚面积25.3公顷),产值达8548万元,比2014年增加 94万元。栽培品种已从常规的本地黄瓜、洋芋、南瓜、青菜、白菜发展到良种黄瓜、苦瓜、荷兰豆、脱毒马铃薯、无筋豆等多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栽培的冬早蔬菜亩产达1吨以上,有力地调动了周边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 发展冬早蔬菜的优势及潜力
2.1 气候条件
我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又具有从北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海拔800—1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0.5℃,最热月均温24.6℃,最冷月均温14.6℃,≥10℃有效积温7000℃,年日照百分率55%,年均降水量1307.2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6%。
热区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种类繁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良好的生态植被,肥沃的土壤、深厚的土层,洁净的空气,优良的水质是开发冬早蔬菜的最佳环境。
2.2 地理位置
热区位于城区、糯扎渡电站的周边及思澜公路和国道214线沿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充分利用库区周边、公路沿线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冬早蔬菜产业具有独天得厚的条件,同时也是抓机遇谋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对支持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致富一方百姓,繁荣一方农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3 土地资源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7.6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15万公顷,旱地5.45万公顷,农业人均占有耕地近0.17公顷。热区有耕地面积6299公顷,海拔800—1300米之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投入和市场条件的改善,前茬栽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田地土质较为疏松、肥沃,肥水条件较好,能满足冬早蔬菜生产的需要,生产出不同花色品种、市场需求的蔬菜。
2.4 劳动力资源
热区农业从业人员 94484.5 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满足蔬菜产业劳动密集的需要,同时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一条出路,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水平较为落后的局面。
2.5 选用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地膜、大棚技术推广面积增幅较大,生产范围相对集中在交通、土壤、市场条件优越的公路沿线及河谷坝区,投资环境改善,农户投入积极性高。
2.6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冬早蔬菜耐密植,例如西葫芦种植密度比一般南瓜的密度要密。冬早蔬菜由于生长期于夏季蔬菜相比气温低,植株生长较小,因此,可以通过密植增大群体来夺取高产,这也是冬早蔬菜高产的潜力所在。冬早蔬菜生长期间由于气温低、相对湿度低,因此,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
2.7 技术条件
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肩负着全县甘蔗、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工作职责。现有在职工4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27人,初级1人。
2.8 领导重视,投资多元化
县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带领干部群众寻找市场,培育市场,社会各界对冬早蔬菜生产大力支持,投资格局呈多元化趋势。
3 存在问题
3.1 蔬菜生产专业化程度低。
3.2 专业合作社少,菜农分户种植经营,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3.3 科技应用普及缓慢,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3.4 信息不灵,生产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产品存在趋同性、盲目性,资源利用单一,销售不畅,市场发展滞后。
3.5 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产业冲突日益严重。
3.6 生产区域内水利化程度低制约冬早蔬菜的发展。
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
4.1 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坚持政策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促进营销。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农业局签订责任状,以明确职责任务,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其中一项指标任务。
4.2 狠抓技术培训
要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蔬菜站、农技站在栽培技术、防控病虫害和良种的选择与推广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对农户开展种植管理等技术培训。
4.3 狠抓示范样板,促进增产增收
切实搞好坝区冬早蔬菜的试验示范工作,推广实用技术,坚持以名特优新品种抓好冬早蔬菜,做到科技栽培与科技管理综合应用。坚持用无公害蔬菜管理的标准指导农户种管,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示范带动促进增产增收。
4.4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冬早蔬菜是传统种植蔬菜的变革,也是观念意识上的变革,必须制定优惠政策,有力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物资和资金的投入,同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确引导,以市场为中心,抓好蔬菜营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户开发生产优质特稀蔬菜,突出区域特色,提高冬早蔬菜开发的整体效益,实现生产、营销双丰收。
4.5 科学研究,合理布局
冬早蔬菜是反季栽培,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如品种选择,适宜安全播种期、合理密度及规范化等,同时要搞好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规划,实行一村一品,订单农业。要按照区域布局、基地化生产的要求,不同地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4.6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品牌 意识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的重大举措,它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4)57—60.
[2] 李志强.张清友.刘金泉.《设施园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翟虎渠.钟辅宁.路明.《农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冬早蔬菜、发展现状、思路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26-01
1 开发冬早蔬菜产业的意义及现状
1.1 意义
冬早蔬菜是指利用澜沧县低海拔地区澜沧江、黑河沿岸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的特征、丰富的光热、气候、耕地资源于冬季种植的蔬菜。种植冬早蔬菜有利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变一熟为多熟,是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业生产,能有效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2 产业展望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2015年末有耕地面积7.6万公顷,属低海拔坝和河谷的地区,有农户10913户42697人,耕地6299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每年都有近万亩的冬闲田闲置或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产值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在景迈山机场、思澜高速公路建设和打造“绿三角”特色旅游区的机遇下,热区冬早蔬菜开发将成为一大区域特色经济,前景广阔。
1.3 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坝区和低热河谷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举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不断优化冬早蔬菜产业的区域分布和品种布局,内引外联组织营销,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早熟蔬菜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冬早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产量、产值和效益明显。2015年,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1900公顷(大棚面积25.3公顷),产值达8548万元,比2014年增加 94万元。栽培品种已从常规的本地黄瓜、洋芋、南瓜、青菜、白菜发展到良种黄瓜、苦瓜、荷兰豆、脱毒马铃薯、无筋豆等多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栽培的冬早蔬菜亩产达1吨以上,有力地调动了周边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 发展冬早蔬菜的优势及潜力
2.1 气候条件
我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又具有从北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海拔800—1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0.5℃,最热月均温24.6℃,最冷月均温14.6℃,≥10℃有效积温7000℃,年日照百分率55%,年均降水量1307.2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6%。
热区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种类繁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良好的生态植被,肥沃的土壤、深厚的土层,洁净的空气,优良的水质是开发冬早蔬菜的最佳环境。
2.2 地理位置
热区位于城区、糯扎渡电站的周边及思澜公路和国道214线沿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充分利用库区周边、公路沿线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冬早蔬菜产业具有独天得厚的条件,同时也是抓机遇谋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对支持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致富一方百姓,繁荣一方农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3 土地资源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7.6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15万公顷,旱地5.45万公顷,农业人均占有耕地近0.17公顷。热区有耕地面积6299公顷,海拔800—1300米之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投入和市场条件的改善,前茬栽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田地土质较为疏松、肥沃,肥水条件较好,能满足冬早蔬菜生产的需要,生产出不同花色品种、市场需求的蔬菜。
2.4 劳动力资源
热区农业从业人员 94484.5 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满足蔬菜产业劳动密集的需要,同时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一条出路,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水平较为落后的局面。
2.5 选用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地膜、大棚技术推广面积增幅较大,生产范围相对集中在交通、土壤、市场条件优越的公路沿线及河谷坝区,投资环境改善,农户投入积极性高。
2.6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冬早蔬菜耐密植,例如西葫芦种植密度比一般南瓜的密度要密。冬早蔬菜由于生长期于夏季蔬菜相比气温低,植株生长较小,因此,可以通过密植增大群体来夺取高产,这也是冬早蔬菜高产的潜力所在。冬早蔬菜生长期间由于气温低、相对湿度低,因此,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
2.7 技术条件
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肩负着全县甘蔗、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工作职责。现有在职工4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27人,初级1人。
2.8 领导重视,投资多元化
县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带领干部群众寻找市场,培育市场,社会各界对冬早蔬菜生产大力支持,投资格局呈多元化趋势。
3 存在问题
3.1 蔬菜生产专业化程度低。
3.2 专业合作社少,菜农分户种植经营,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3.3 科技应用普及缓慢,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3.4 信息不灵,生产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产品存在趋同性、盲目性,资源利用单一,销售不畅,市场发展滞后。
3.5 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产业冲突日益严重。
3.6 生产区域内水利化程度低制约冬早蔬菜的发展。
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
4.1 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坚持政策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促进营销。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农业局签订责任状,以明确职责任务,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其中一项指标任务。
4.2 狠抓技术培训
要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蔬菜站、农技站在栽培技术、防控病虫害和良种的选择与推广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对农户开展种植管理等技术培训。
4.3 狠抓示范样板,促进增产增收
切实搞好坝区冬早蔬菜的试验示范工作,推广实用技术,坚持以名特优新品种抓好冬早蔬菜,做到科技栽培与科技管理综合应用。坚持用无公害蔬菜管理的标准指导农户种管,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示范带动促进增产增收。
4.4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冬早蔬菜是传统种植蔬菜的变革,也是观念意识上的变革,必须制定优惠政策,有力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物资和资金的投入,同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确引导,以市场为中心,抓好蔬菜营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户开发生产优质特稀蔬菜,突出区域特色,提高冬早蔬菜开发的整体效益,实现生产、营销双丰收。
4.5 科学研究,合理布局
冬早蔬菜是反季栽培,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如品种选择,适宜安全播种期、合理密度及规范化等,同时要搞好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规划,实行一村一品,订单农业。要按照区域布局、基地化生产的要求,不同地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4.6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品牌 意识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的重大举措,它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4)57—60.
[2] 李志强.张清友.刘金泉.《设施园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翟虎渠.钟辅宁.路明.《农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