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jewe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欣喜之余,越来越有些惶惑:身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究竟应怎样教呢?
  笔者曾观摩过好多示范课,课上执讲教师动用了各种先进设施,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其间不乏先进的经验,但回味之余,似乎又欠缺点什么。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局限于层层讲解、分析,讨论也不过是围绕问题,环环相扣——“教师问题—学生答题—教师结题”似乎成了一个套子。这样,有些教师课虽讲得不错,却忽略了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诵读。
  诵读在我国语文中源远流长,而且颇有地位,它与汉语文字特点关系极为密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当是强调诵读的至理名言,相信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亦不无裨益。
  数年以来,笔者执教初中语文,切实体会到诵读确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的有效途径,是最简便、最实在、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笔者以为,上好语文课,诵读至关重要。强调诵读,好处多多:
  一、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文章,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要想学习欣赏这篇文章,必须先要贴近作者的情感,投入到作者为你创设的情境中。否则,你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你必须反复诵读,只有“成诵于口,烂熟于心”了,才能细细体察作者的喜怒哀乐所为何来,才能品味作者那份或真纯、或睿智、或洒脱、或机敏的情怀。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书中优秀而崇高的人文精神融化于心,变成自己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登山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读书佳境。
  著名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这样写道:“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这里,先生强调的正是诵读并且出声的重要性。唯其如此,方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使学有所成、读有所获。
  二、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我们正在大力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是,没有积累,何来创造?这是一切创造的规律,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储存、加工、创造的过程,因此记忆便成了学习语言的关键因素。文学巨匠巴金在回忆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说过,他的文学功底就是得益于他少年时期背诵的《古文观止》中的几百篇文章。那些优美的句子甚至篇章结构,都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诵读是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万不可忽视。中学课本中所选的篇目,大都是千锤百炼的名家名篇,虽不说字字珠玑,却也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之作。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熟练诵读,品味语言的和谐韵律、多种多样的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积累,就可以既丰富他们的词汇,又锻炼记忆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诵读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
  笔者以为,诵读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能力,这也是最好的语言训练。记得在中学的时候,常常被各种复杂的语法搞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里,但笔下的文字却很少有大的语法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朗读。就像孩子学说话一样,没有哪个孩子是先学语法再去造句的。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时间久了,自然就运用自如。语文学习亦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语感?语感的训练、培养主要靠什么呢?语感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字系统进入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模仿、对照、类推的能力和纠错能力。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主要经由诵读来实现。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用心品味,烂熟于心,便会慢慢懂得一个句子的模式,并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模仿着造出无数类似的句子。如此一来,他们的语言也会如读过的灵妙句子一样,他们也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长期以来,我们技术性的操作,剥夺了学生们自己的感悟权力,把原本生动活泼的词言分解得支离破碎、单调刻板。结果呢?他们能够准确说出排比、拟人的定义,可以把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造出的句子却别别扭扭、了无生趣,这不能不说是缺乏足够的诵读训练所致。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究,相信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需要爱:因为有爱,学优生会更加茁壮成长;因为有爱,学困生会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逐步成长。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溶入浓浓的师爱是必不可少的。  一、用真诚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
期刊
礼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非常讲究的传统文化美德,尤其是在小学生教育阶段更是要注重和加强小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我国有句俗话:“从小看大,三岁之老。”但是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要从大处着想、小事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礼仪知识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良好的礼仪品质打好基础。那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教育常规习惯品质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言传身
期刊
“好的习惯受益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阅读中善于动笔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动笔勾画,并设计了多种符号进行标注,如遇到生字用“△”标出,重点句子用“_”标出等。这样不仅明了,而且学生在听课时也便于集中注意力。读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摘录一些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和心得。长期坚持动笔阅读,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 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它恰如生命中的阳光和空气,为潜在的创造力的种子的萌发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而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潜在意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期刊
【摘要】与学困生相处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也是许多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与学困生进行相处,解决这一大难题:要勇于接纳,勇敢面对学困生;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 相处接纳 面对 培养 对待    提起学困生,每个教师都感到头疼,谁也不想接纳他们。但我们总不能把他们置之门外,同时,接纳他们并与他们友好相处,是我们的责任。卢梭说
期刊
你需要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吗?  是用高压手段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科学的捷径呢?  请看——关于蓝守田老师的    蓝守田老师在担任湖北省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期间,于1987年春、2001年夏,曾两度前往香港、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一些学校的教学(见图1、图2)。   蓝老师在考察期间深刻意识到:我们的教学岂只是课业负担过重,而是严重地存在着使用种种高压手段,岐视、惩罚、虐待
期刊
中职类学校中,纯女生班集体不少,比如近几年在我校开设的《旅游与饭店服务》专业、《文秘与计算机》专业,基本上全是“娘子军”。我当了几年纯女生班级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虽然没有暴力连连,但琐碎事情多,管理的难度不亚于纯男生班集体。下面,综合我这几年的带班工作,就如何带好纯女生班集体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良好的第一印象征服人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中职的女生活泼、阳光,但她们也有一些任
期刊
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在强调学生要自主、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却在教学中不辞辛苦地牵着孩子的鼻子匍匐前行,并且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生怕稍微放松了手中的线后,孩子会不知所措、茫然若失。但是,当我试着让孩子在我的保护下自己去探索的时候,结果却是另一番景象。有时多给孩子一份信任,放开束缚他们手脚的枷锁,他们会回馈给你更多的惊喜;松一松我们制约他们飞翔的绳子,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案例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的偏颇入手,以我国的诗教传统和辉煌的诗词成就,论证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又根据教材中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论证中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教 意义 作用    在世界上享有泱泱诗国盛誉的中国,古代诗歌词曲浩如烟海、美不胜收。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奇葩,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中学语文教材遴选的古代诗歌词曲,尽管只是沧海中的一滴水,却具有
期刊
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意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其实,就现代教育观点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是源头活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做到边问、边学、边教,否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