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王选同志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体社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议政监督协商的新成果、服务社会的新贡献、自身建设的新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对王选同志的最好纪念。
1937年,王选同志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和名师云集的学习环境,塑造了他善良正直、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和好学笃行、勤于思考的学习作风。1954年,王选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分专业时,他看到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计算机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这一选择,体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深刻洞察力。1958年,留校不久的王选同志开始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设计工作,在科研上初露锋芒。然而,紧张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患上了重病。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边养病边工作,沉淀知识、积蓄力量。1967年,王选同志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这一成果也是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75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大一名38岁的普通助教。为节省复印费,他拖着病体手抄了许多资料;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他常常提前一站下车。王选同志曾经提出,搞科学技术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追求一流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立地”就是科研成果的大量推广和应用。他在充分研究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后,大胆提出跳过我国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在一片质疑声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攻关,最终取得成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顶天”的目标完成以后,王选同志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思考“立地”的问题。他积极致力于产学研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品占领了当时国内99%的报业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物,包括海外华文报刊80%以上的市场。王选同志的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成就了我国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时也为我国真正的自主创新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晚年的王选同志更是一直在为自主创新鼓与呼,大力支持创新。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一代“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他以自己的巨大努力和智慧,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
王選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从1995年到2006年,王选同志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王选同志还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影响广泛结交各国朋友,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王选同志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后,十分关心九三学社的工作。作为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影响力和特有的亲和力,在九三学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我所知,很多人就是看到九三学社有像王选同志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才申请加入的。他的这种形象,他的这种吸引力,他的这种无形的榜样力量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一些九三学社地方组织特别希望能听到他的报告,为此,王选同志总是尽量安排时间,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以自己的出色工作,极大地增强了九三学社的凝聚力,赢得了全社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王选同志高度重视九三学社的履职工作和自身建设。他通过参加高层协商会、直通车、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科技事业建言献策。他先后撰写《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自主创新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文章,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他患病以后,九三学社不轻易安排他出席会议活动。但是,只要组织有需要,他仍会抱病参加。九三学社提出人才强社战略后,王选同志马上表示肯定,并且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把当年获奖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列出了一个名单交给我,作为发展对象,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潘建伟教授。王选同志对我说,我可以断定,他是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我们很快吸收潘建伟教授加入了九三学社。
王选同志非常关心九三学社的基层组织和普通社员。他多次参加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举办的新春联谊活动,与大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并对基层委员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2005年初,新一届北京大学委员会成立,很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被选进了委员会,为了支持他们开展工作,重病的王选欣然题词给予鼓励,并与他们畅谈自己参加民主党派工作的感受,以及多党合作的重要意义。九三学社有位同志的爱人得了和他一样的病,他和陈堃銶老师不仅热情地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还用自己的钱为患者从国外购买一种很贵的新药,每个月要2万多元。他们不仅记着什么时候药快吃完了,什么时候该把药送过去了,而且每次送药都要附上一封信,劝慰患者和家属不要在意费用,费用由他们承担。他们与患者连面都没有见过,只是因为患者是社员的家属。他们真的是对他人、对同志充满了关爱。
王选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非凡业绩和杰出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人生楷模。
王选同志在他2000年患病初期就写下的遗愿中说,“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我相信,他应该走得心安,死而无憾了。因为他已经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以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印证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带领人民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王选同志孜孜以求并为之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王选同志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体社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议政监督协商的新成果、服务社会的新贡献、自身建设的新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对王选同志的最好纪念。
(本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纪念王选同志诞辰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1937年,王选同志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和名师云集的学习环境,塑造了他善良正直、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和好学笃行、勤于思考的学习作风。1954年,王选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分专业时,他看到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计算机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这一选择,体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深刻洞察力。1958年,留校不久的王选同志开始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设计工作,在科研上初露锋芒。然而,紧张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患上了重病。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边养病边工作,沉淀知识、积蓄力量。1967年,王选同志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这一成果也是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75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大一名38岁的普通助教。为节省复印费,他拖着病体手抄了许多资料;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他常常提前一站下车。王选同志曾经提出,搞科学技术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追求一流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立地”就是科研成果的大量推广和应用。他在充分研究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后,大胆提出跳过我国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在一片质疑声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攻关,最终取得成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顶天”的目标完成以后,王选同志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思考“立地”的问题。他积极致力于产学研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品占领了当时国内99%的报业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物,包括海外华文报刊80%以上的市场。王选同志的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成就了我国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时也为我国真正的自主创新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晚年的王选同志更是一直在为自主创新鼓与呼,大力支持创新。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一代“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他以自己的巨大努力和智慧,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
王選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从1995年到2006年,王选同志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王选同志还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影响广泛结交各国朋友,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王选同志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后,十分关心九三学社的工作。作为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影响力和特有的亲和力,在九三学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我所知,很多人就是看到九三学社有像王选同志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才申请加入的。他的这种形象,他的这种吸引力,他的这种无形的榜样力量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一些九三学社地方组织特别希望能听到他的报告,为此,王选同志总是尽量安排时间,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以自己的出色工作,极大地增强了九三学社的凝聚力,赢得了全社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王选同志高度重视九三学社的履职工作和自身建设。他通过参加高层协商会、直通车、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科技事业建言献策。他先后撰写《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自主创新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文章,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他患病以后,九三学社不轻易安排他出席会议活动。但是,只要组织有需要,他仍会抱病参加。九三学社提出人才强社战略后,王选同志马上表示肯定,并且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把当年获奖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列出了一个名单交给我,作为发展对象,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潘建伟教授。王选同志对我说,我可以断定,他是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我们很快吸收潘建伟教授加入了九三学社。
王选同志非常关心九三学社的基层组织和普通社员。他多次参加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举办的新春联谊活动,与大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并对基层委员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2005年初,新一届北京大学委员会成立,很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被选进了委员会,为了支持他们开展工作,重病的王选欣然题词给予鼓励,并与他们畅谈自己参加民主党派工作的感受,以及多党合作的重要意义。九三学社有位同志的爱人得了和他一样的病,他和陈堃銶老师不仅热情地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还用自己的钱为患者从国外购买一种很贵的新药,每个月要2万多元。他们不仅记着什么时候药快吃完了,什么时候该把药送过去了,而且每次送药都要附上一封信,劝慰患者和家属不要在意费用,费用由他们承担。他们与患者连面都没有见过,只是因为患者是社员的家属。他们真的是对他人、对同志充满了关爱。
王选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非凡业绩和杰出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人生楷模。
王选同志在他2000年患病初期就写下的遗愿中说,“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我相信,他应该走得心安,死而无憾了。因为他已经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以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印证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带领人民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王选同志孜孜以求并为之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王选同志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体社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议政监督协商的新成果、服务社会的新贡献、自身建设的新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对王选同志的最好纪念。
(本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纪念王选同志诞辰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