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本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在活字上下功夫。
关键词:教材 例子 功夫 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本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一、用活教材拓展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做活游戏 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灵活参与学活知识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学习就要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但这却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即放得太多时有些放纵,不易于调控;生生之间缺少合作,自私自利与语文一种人性化教学相悖;生字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生字教学单一问题,我大胆地启用学习班长教学生字(即从班里挑选一个学生临时代替老师进行生字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我先以一种命令式让孩子两两合作确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合作情况。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们的合作兴趣,进而为在课堂上多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合作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
享受教育,享受生活,师之境界,亦是师者的追求。
关键词:教材 例子 功夫 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本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一、用活教材拓展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做活游戏 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灵活参与学活知识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学习就要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但这却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即放得太多时有些放纵,不易于调控;生生之间缺少合作,自私自利与语文一种人性化教学相悖;生字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生字教学单一问题,我大胆地启用学习班长教学生字(即从班里挑选一个学生临时代替老师进行生字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我先以一种命令式让孩子两两合作确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合作情况。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们的合作兴趣,进而为在课堂上多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合作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
享受教育,享受生活,师之境界,亦是师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