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对改善实验效果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能对提高课程实验教学效果有所启示。
关键词:机电类;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作者简介:高钦和(1968-),男,山东曲阜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二系,教授;程洪杰(1978-),男,山东定陶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二系,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25)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62-02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各学科课程体系在充分研讨、反复调整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教学内容在不断革新结构、充实内容的基础上日趋完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等特点。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验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制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加大了课程实验比例,要求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低于总学时的10%。这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对参与实验教学兴趣不足,并且认为实验课程对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作用不明显,存在得过且过或在实验过程中充当“南郭先生”的现象,明显没有很好地达到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基于此,以笔者所在的军队重点实验室实验课程开设情况为例,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撑。
一、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
笔者所在的“发射设备与机电控制实验室”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实验室之一,主要承担发射系统总体设计论证、导弹发射新技术、发射设备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任务,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导弹发射技术”以及“机电检测与控制”、“地面发射设备原理与故障分析”、“装备维修实践”等十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特别是针对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引进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Festo产品,构建了机电控制教学实验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结构,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和快速构建系统进行实验,为开展机电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该套实验设备在2009年建成以后,已完成了5期共900余人次的实验教学任务,为完成课程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撑。但从学校毕业的机电类学生在部队工作的现状来看,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幅度不大,并没能体现出开设大量课程实验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作用。
1.多数学员没能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室作为现代化大学心脏,是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工科尤其是机电学科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学校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采取了不少措施,实验室也多方筹措资金更新和完善了很多实验教学设备,但是只有少数学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前充分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谨慎细致,在实验后认真撰写实验报告。这部分学员真正地通过实验教学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相当一部分学员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对教员布置的实验教学任务不积极,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他们在实验之前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在分组时主动和学习较好或做了充分实验准备的学员形成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充当看客,很少动手,实验报告也是照抄了事,从态度上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想着通过实验过程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能体现实验教学的效果。
2.教员没能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在课程实验开展过程中,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员,从实验程序上来讲,教员应当从“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授者”,在将仪器设备准备好后,把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给学员,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把关,这样的实验过程对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力能力培养作用有限。并且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有限,学员大多5-7人分为一组,这样就导致部分学员混在实验小组里充当“南郭先生”,实验前不进行预习,实验过程中不愿动手,撰写实验报告也是应付了事,而教员由于人手和精力的限制,对这部分学员无法完全兼顾,有时碍于情面而又听之任之,使得实验场面较为混乱。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为了不影响实验进度,教员放弃了“引导者”角色,主动替学员完成实验操作,这导致学员对实验过程印象不深,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
3.实验过程评估缺乏有效的手段
课程实验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程实验考核应当包含在理论课程考核当中,但目前在课程考试成绩中,往往忽视了实验成绩,甚至有时理论课程考核都已经结束,而课程实验还没有进行完,因而对课程实验的考核完全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形式,从客观上导致了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不重视。同时,对部分参与意识不强的学员,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其在实验中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这也助长了部分学员“混”的思想。
二、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从学校机电类专业毕业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现状,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佳表现来看,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体现在:
第一,实验课程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效果是微观的,无法立即体现出来,再加上教员对课程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宣讲力度不够,导致学员无法直接感受到参与实验对提升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从而对参与实验过程兴致不高。第二,现在的实验教学是教员将一切儀器设备准备齐全,并且将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全部灌输给学员,学员则被动地接受教员的讲解,按教员讲解的实验步骤去做。一次实验下来,学员仅仅是操作开关、记录数据,最后按教员规定好的实验报告模式填写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完全是验证性的,有时还是一种演示性的实验,根本不能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第三,由于实验学时安排较为紧凑,为使实验教学按时顺利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教员通常会“亲力亲为”,这就导致学员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刻,对问题研究不深入,也就无法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第四,由于大部分实验的性质属于课程实验,在考核评价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体系,无法对学员在实验过程中的贡献做出明晰的评估,实验效果没有在课程考试成绩上得到体现,也导致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课程实验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提高广大学员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对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发挥实验教学优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重点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极大激发了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
1.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对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实验进行进一步梳理,使得课程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围绕教学内容,依托发射系统总体与设备实验室,结合“机电检测与控制”、“光机电检测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按照开设原理性实验、结构性实验、开发研究性实验的思路,突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置,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组成一个实验课程群,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讲授+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新模式,形成以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有机组合以及合理的课时分配,从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上给学员足够的指导,完善其实验技能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
2.提高教员实施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员应当对理论课程体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了解所开设课程实验在整个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教员应当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实验教学环节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提高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然后,教员在实验开始之前应做好各种预案,预想学员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后如何引导,而不是亲自动手帮学员完成实验,要做好“引导者”角色。最后,针对实验设备有限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学员分组的情况下,要加强现场组织与协调,防止学员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力争让每一位学员有任务、有动手机会。
3.努力推进开放性实验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学员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完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际要求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依据专业特色面向学员进行实验室开放。
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应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验证性到综合性、设计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本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也有研究性实验。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由教员确定实验方向,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及方法、步骤,教员审查通过后由学生完成;研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教员审查通过后再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不仅能使学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为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课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对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体现在成绩评定上,有必要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变目前仅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客观评价与评定。
对于课程实验,主要从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考评,凡抄袭他人报告或者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一律判定为不合格,锻炼和培养学员从事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对于开放性实验,原则上由学员自主完成,并对实验结果作真实、完整的记录;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指导教员提交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实验成果;同时,学员应按照安排或确认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无特殊原因两次未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者,取消其该学期参加开放性实验的资格。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也成为了大学的核心标志。近年来,随着总部对学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攀升,为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使学生愿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整合资源,提升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实验平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
[2]张国玲,等.大学生创新性试验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12).
[3]李俊杰.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探索[N].襄樊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关键词:机电类;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作者简介:高钦和(1968-),男,山东曲阜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二系,教授;程洪杰(1978-),男,山东定陶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二系,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25)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62-02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各学科课程体系在充分研讨、反复调整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教学内容在不断革新结构、充实内容的基础上日趋完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等特点。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验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制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加大了课程实验比例,要求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低于总学时的10%。这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对参与实验教学兴趣不足,并且认为实验课程对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作用不明显,存在得过且过或在实验过程中充当“南郭先生”的现象,明显没有很好地达到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基于此,以笔者所在的军队重点实验室实验课程开设情况为例,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撑。
一、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
笔者所在的“发射设备与机电控制实验室”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实验室之一,主要承担发射系统总体设计论证、导弹发射新技术、发射设备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任务,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导弹发射技术”以及“机电检测与控制”、“地面发射设备原理与故障分析”、“装备维修实践”等十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特别是针对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引进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Festo产品,构建了机电控制教学实验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结构,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和快速构建系统进行实验,为开展机电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该套实验设备在2009年建成以后,已完成了5期共900余人次的实验教学任务,为完成课程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撑。但从学校毕业的机电类学生在部队工作的现状来看,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幅度不大,并没能体现出开设大量课程实验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作用。
1.多数学员没能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室作为现代化大学心脏,是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工科尤其是机电学科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学校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采取了不少措施,实验室也多方筹措资金更新和完善了很多实验教学设备,但是只有少数学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前充分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谨慎细致,在实验后认真撰写实验报告。这部分学员真正地通过实验教学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相当一部分学员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对教员布置的实验教学任务不积极,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他们在实验之前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在分组时主动和学习较好或做了充分实验准备的学员形成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充当看客,很少动手,实验报告也是照抄了事,从态度上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想着通过实验过程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能体现实验教学的效果。
2.教员没能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在课程实验开展过程中,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员,从实验程序上来讲,教员应当从“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授者”,在将仪器设备准备好后,把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给学员,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把关,这样的实验过程对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力能力培养作用有限。并且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有限,学员大多5-7人分为一组,这样就导致部分学员混在实验小组里充当“南郭先生”,实验前不进行预习,实验过程中不愿动手,撰写实验报告也是应付了事,而教员由于人手和精力的限制,对这部分学员无法完全兼顾,有时碍于情面而又听之任之,使得实验场面较为混乱。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为了不影响实验进度,教员放弃了“引导者”角色,主动替学员完成实验操作,这导致学员对实验过程印象不深,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
3.实验过程评估缺乏有效的手段
课程实验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程实验考核应当包含在理论课程考核当中,但目前在课程考试成绩中,往往忽视了实验成绩,甚至有时理论课程考核都已经结束,而课程实验还没有进行完,因而对课程实验的考核完全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形式,从客观上导致了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不重视。同时,对部分参与意识不强的学员,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其在实验中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这也助长了部分学员“混”的思想。
二、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从学校机电类专业毕业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现状,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佳表现来看,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体现在:
第一,实验课程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效果是微观的,无法立即体现出来,再加上教员对课程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宣讲力度不够,导致学员无法直接感受到参与实验对提升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从而对参与实验过程兴致不高。第二,现在的实验教学是教员将一切儀器设备准备齐全,并且将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全部灌输给学员,学员则被动地接受教员的讲解,按教员讲解的实验步骤去做。一次实验下来,学员仅仅是操作开关、记录数据,最后按教员规定好的实验报告模式填写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完全是验证性的,有时还是一种演示性的实验,根本不能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第三,由于实验学时安排较为紧凑,为使实验教学按时顺利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教员通常会“亲力亲为”,这就导致学员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刻,对问题研究不深入,也就无法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第四,由于大部分实验的性质属于课程实验,在考核评价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体系,无法对学员在实验过程中的贡献做出明晰的评估,实验效果没有在课程考试成绩上得到体现,也导致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课程实验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提高广大学员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对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发挥实验教学优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重点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极大激发了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
1.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对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实验进行进一步梳理,使得课程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围绕教学内容,依托发射系统总体与设备实验室,结合“机电检测与控制”、“光机电检测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按照开设原理性实验、结构性实验、开发研究性实验的思路,突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置,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组成一个实验课程群,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讲授+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新模式,形成以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有机组合以及合理的课时分配,从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上给学员足够的指导,完善其实验技能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
2.提高教员实施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员应当对理论课程体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了解所开设课程实验在整个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教员应当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实验教学环节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提高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然后,教员在实验开始之前应做好各种预案,预想学员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后如何引导,而不是亲自动手帮学员完成实验,要做好“引导者”角色。最后,针对实验设备有限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学员分组的情况下,要加强现场组织与协调,防止学员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力争让每一位学员有任务、有动手机会。
3.努力推进开放性实验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学员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完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际要求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依据专业特色面向学员进行实验室开放。
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应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验证性到综合性、设计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本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也有研究性实验。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由教员确定实验方向,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及方法、步骤,教员审查通过后由学生完成;研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教员审查通过后再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不仅能使学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为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课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对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体现在成绩评定上,有必要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变目前仅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客观评价与评定。
对于课程实验,主要从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考评,凡抄袭他人报告或者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一律判定为不合格,锻炼和培养学员从事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对于开放性实验,原则上由学员自主完成,并对实验结果作真实、完整的记录;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指导教员提交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实验成果;同时,学员应按照安排或确认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无特殊原因两次未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者,取消其该学期参加开放性实验的资格。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也成为了大学的核心标志。近年来,随着总部对学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攀升,为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使学生愿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整合资源,提升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实验平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
[2]张国玲,等.大学生创新性试验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12).
[3]李俊杰.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探索[N].襄樊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