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不少学生对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均衡发展。如何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呢?本文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理从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三个方面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多的学生对应用题学习是一知半解,对基础差的学生简直是一窍不通,有的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不均衡的现象,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呢?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很多学生在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习时之所以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没有解题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更没有具体良好的措施。导致对应用题的学习放弃,形成数学教学的不均衡现象。依据教育均衡发展原理,下面是本人从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上进行探讨。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弄清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如果题目没有读懂,后面你再怎么做也没有效果,读题、审题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特别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让其反复去读题,只有读懂题目的意思,才能对解题有兴趣。在读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把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共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第7题:一支工程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这段铁路用了12天。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我先让全班的学生阅读题目五分钟,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让其把对题目中不理解的地方说出来,让理解能力好的学生作解释。然后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说出直接条件是什么?如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时间12天。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如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这对学习差的学生也不算很困难。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间接的条件是什么?实际每天铺3.2×(1+25%)=4(千米)、铁路长4×12=48(千米)。让学习好一点的学生找出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原计划铺完的时间=铁路长度÷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即48÷3.2=15(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的难点是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有声、有色、动态形象把数学应用题中的数学术语、数学名词、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展示出来,这就达到去繁留简的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如学习数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时,学生很难抽象的正确理解相向和相遇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休课件演示马路交通的动态画面,同时制成能够拖动的直线,在动态演示一条马路上迎面行驶而来并相遇的场景时,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路线,并显示出两车相遇时的那条直线。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第3大题第(2)小题: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多少小时两车相遇?很多学生对“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无法理解。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把“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用动态画面和拖动的直线的办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理解“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然后再把两车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先进的教学资源把数学问题变难为易,掌握了解应用题的方法。得到数学式子:660÷(90+75)=4(小时)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三、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不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去学习,就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以6至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把全班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和把小组讨论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在数学的学习中,我先把数学问题提出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在讲座过程中,先让学习差的学生先说,学习中等的学生补充说,最后由学习较好的学生概括总结。这样避免不少学生因为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难而放弃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总之,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成就,感到自己的学习成功了,这就是均衡发展。只有学生能均衡发展,才是教学的硬道理。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多的学生对应用题学习是一知半解,对基础差的学生简直是一窍不通,有的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不均衡的现象,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呢?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很多学生在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习时之所以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没有解题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更没有具体良好的措施。导致对应用题的学习放弃,形成数学教学的不均衡现象。依据教育均衡发展原理,下面是本人从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上进行探讨。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弄清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如果题目没有读懂,后面你再怎么做也没有效果,读题、审题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特别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让其反复去读题,只有读懂题目的意思,才能对解题有兴趣。在读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把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共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第7题:一支工程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这段铁路用了12天。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我先让全班的学生阅读题目五分钟,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让其把对题目中不理解的地方说出来,让理解能力好的学生作解释。然后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说出直接条件是什么?如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时间12天。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如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这对学习差的学生也不算很困难。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间接的条件是什么?实际每天铺3.2×(1+25%)=4(千米)、铁路长4×12=48(千米)。让学习好一点的学生找出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原计划铺完的时间=铁路长度÷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即48÷3.2=15(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的难点是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有声、有色、动态形象把数学应用题中的数学术语、数学名词、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展示出来,这就达到去繁留简的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如学习数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时,学生很难抽象的正确理解相向和相遇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休课件演示马路交通的动态画面,同时制成能够拖动的直线,在动态演示一条马路上迎面行驶而来并相遇的场景时,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路线,并显示出两车相遇时的那条直线。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第3大题第(2)小题: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多少小时两车相遇?很多学生对“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无法理解。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把“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用动态画面和拖动的直线的办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理解“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然后再把两车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先进的教学资源把数学问题变难为易,掌握了解应用题的方法。得到数学式子:660÷(90+75)=4(小时)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三、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不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去学习,就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以6至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把全班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和把小组讨论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在数学的学习中,我先把数学问题提出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在讲座过程中,先让学习差的学生先说,学习中等的学生补充说,最后由学习较好的学生概括总结。这样避免不少学生因为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难而放弃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总之,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成就,感到自己的学习成功了,这就是均衡发展。只有学生能均衡发展,才是教学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