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70-01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决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倘若没有这股力量,任何教育绝招也是无济于事的。”笔者也非常认同这一点,真的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小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应当想方设法切实从观念上转变领导、转变教师、转变家长、转变学生。那么应如何脱掉斑斓外衣,让考试“实”起来呢?
一、考察内容的全面性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考试内容就应全面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语文命题要体现综合性,既重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如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要求写出字典里的解释。而是采用写句子等形式,如:用“足球、绿茵、友谊、沸腾”写一段话。这样,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考察,就融合在阅读与写作中,融合在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中了。
二、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有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知过程呈现出来,使终结性考试既是一次测试,同时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1)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并存:现代语文的教学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它包括知识与能力等各方面的内容,单纯的闭卷考试已不能全面体现语文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的考试,宜采取闭卷,许多以能力为主的考试,就可以开卷。如查字典:改变以前的做法,允许学生带字典,查一查某个字的意思,再写下来。阅读考试可以开卷,作文考试也可以开卷,给学生一个话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完成报告、表格等。
(2)笔试与面试并存:朗读与口语交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用笔试的方法考察,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解,如“《九寨沟》这篇课文应该怎么读?”学生只能回答到:“应该用赞美和欣赏的语气来读”。而“赞美和欣赏”又是怎样的呢?就应该进行面试;又如“口语交际”的考试,用笔试的形式,只能考察“知”——“应该说什么?”而交际时的“情感与态度”只能通过面试。有些语文实践能力的考察,如“演讲”等都应采取面试的形式。
(3)平时考试与阶段考试并存:平时考试是指经常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考察,如:口语交际的考察(平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学习态度的考察(主动参与的程度,学习的兴趣等);语言的积累(词语的积累,优秀文章、片断的积累等);其它语知识、能力与实践等。阶段考试是指通过一个单元、半期、学期、学年结束的考试。这两种考试应重在平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4)“一卷多考”与“一考多卷”并存:“一卷多考”是指允许学生重复考试,学生对这次的考试感到不满意,可以重考;“一考多卷”是指一次考试,可以采用多份难度不等的试卷,供学生自由选择试卷进行考试,也可以让学生一次选择多份试卷进行考试。
(5)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并存:“教师命题”是指传统的考试模式,由教师命题,学生考。而“学生命题”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命题,自己考试,让学生在命题中获得知识,在考试中得到发展。
(6)综合考试与分类考试并存:综合考试是指对语文的“读”“思”“议”“写”“口语交际”等手段和“字”“词”“句”“段”“篇”“语法、逻辑、修辞”等语文内容的综合考察;分类考试是指对以上内容进行单独考察,即:把“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等考试项目分开进行,而每一类的内容的考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读”的考试采取试卷的形式,“说”的考试采取面试的形式,“写”的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
三、考试评价的多元性
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考试评价,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考试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主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明辨分析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反馈的形式,尊重学生的权利,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与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四、考试时间的全程性
增加平时考查在学科总评中的比重,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列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有的考试内容,如朗读、对话等口试内容安排在平时或语文课内进行,在考试方式上,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试的做法。语文学科增加面试,通过朗读、背书、讲故事(说话)、演讲等形式,考查学生说、读技能。
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测评、选拔方法,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乃至将来都不会完全取消,因此,无论什么测试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环节,而如何体现人文性、艺术性,考出学生的兴趣性,引领学生逐步感受语文的魅力,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决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倘若没有这股力量,任何教育绝招也是无济于事的。”笔者也非常认同这一点,真的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小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应当想方设法切实从观念上转变领导、转变教师、转变家长、转变学生。那么应如何脱掉斑斓外衣,让考试“实”起来呢?
一、考察内容的全面性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考试内容就应全面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语文命题要体现综合性,既重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如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要求写出字典里的解释。而是采用写句子等形式,如:用“足球、绿茵、友谊、沸腾”写一段话。这样,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考察,就融合在阅读与写作中,融合在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中了。
二、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有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知过程呈现出来,使终结性考试既是一次测试,同时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1)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并存:现代语文的教学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它包括知识与能力等各方面的内容,单纯的闭卷考试已不能全面体现语文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的考试,宜采取闭卷,许多以能力为主的考试,就可以开卷。如查字典:改变以前的做法,允许学生带字典,查一查某个字的意思,再写下来。阅读考试可以开卷,作文考试也可以开卷,给学生一个话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完成报告、表格等。
(2)笔试与面试并存:朗读与口语交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用笔试的方法考察,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解,如“《九寨沟》这篇课文应该怎么读?”学生只能回答到:“应该用赞美和欣赏的语气来读”。而“赞美和欣赏”又是怎样的呢?就应该进行面试;又如“口语交际”的考试,用笔试的形式,只能考察“知”——“应该说什么?”而交际时的“情感与态度”只能通过面试。有些语文实践能力的考察,如“演讲”等都应采取面试的形式。
(3)平时考试与阶段考试并存:平时考试是指经常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考察,如:口语交际的考察(平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学习态度的考察(主动参与的程度,学习的兴趣等);语言的积累(词语的积累,优秀文章、片断的积累等);其它语知识、能力与实践等。阶段考试是指通过一个单元、半期、学期、学年结束的考试。这两种考试应重在平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4)“一卷多考”与“一考多卷”并存:“一卷多考”是指允许学生重复考试,学生对这次的考试感到不满意,可以重考;“一考多卷”是指一次考试,可以采用多份难度不等的试卷,供学生自由选择试卷进行考试,也可以让学生一次选择多份试卷进行考试。
(5)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并存:“教师命题”是指传统的考试模式,由教师命题,学生考。而“学生命题”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命题,自己考试,让学生在命题中获得知识,在考试中得到发展。
(6)综合考试与分类考试并存:综合考试是指对语文的“读”“思”“议”“写”“口语交际”等手段和“字”“词”“句”“段”“篇”“语法、逻辑、修辞”等语文内容的综合考察;分类考试是指对以上内容进行单独考察,即:把“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等考试项目分开进行,而每一类的内容的考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读”的考试采取试卷的形式,“说”的考试采取面试的形式,“写”的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
三、考试评价的多元性
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考试评价,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考试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主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明辨分析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反馈的形式,尊重学生的权利,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与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四、考试时间的全程性
增加平时考查在学科总评中的比重,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列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有的考试内容,如朗读、对话等口试内容安排在平时或语文课内进行,在考试方式上,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试的做法。语文学科增加面试,通过朗读、背书、讲故事(说话)、演讲等形式,考查学生说、读技能。
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测评、选拔方法,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乃至将来都不会完全取消,因此,无论什么测试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环节,而如何体现人文性、艺术性,考出学生的兴趣性,引领学生逐步感受语文的魅力,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