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购,无疑是时下最为时髦的消费方式。但你有没有想过哪一天艺术品也能够“团购”呢?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成为了现实。那么,这种“份额化”的投资方式,其机遇与风险又是如何呢?
何谓“份额化”投资
自从2010年8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全国第一份“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去年12月也推出一份“黄钢艺术品资产包”;而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也正加紧筹建;加上天津、郑州文物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已呈星星之火之势。
“份额化交易”,就是把艺术品的总价平均分成若干份,投资者可以像投资股票一样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按份交易。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艺术品投资。例如,一件书画市场价格为2000万元,把它分为2000万份,若投资人以每份1元购买了5000份,当他以每份1.5元卖出全部份额时,不计佣金可以获利2500元;如果价格下跌,他以每份0.5元卖出全部份额时就亏损2500元。
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与股市类似,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黄钢产品——黄钢艺术品资产包为例,其每份价格为10000元人民币,发行额度为2500份,用于预定、购买艺术家黄钢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每年40平方米,连续购买四年总量共160平方米)及市场运营经费与发行人的管理费。存续期为5年。发行后,份额化产品的挂牌交易单位为份额,初始定价为每份额10000元。投资者权益登记单位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
据了解,在存续期结束前其具备四套清盘机制:份额持有人实物竞价机制;特定人约定认购机制,特定人主要是指藏购者,是能起到市场示范效应的藏购者;将艺术品送往拍卖公司拍卖,目前已选定上海、北京、台湾、香港各一家著名拍卖公司;清盘完结预备机制,也就是无底价拍卖。
方式或多种多样
相比份额化投资,古董圈内的合伙到拍卖市场上去购买艺术品已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早在民国时期,靠人掌眼、合资购买某件“宝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没断过,在今天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合伙购买更是屡见不鲜。据说,在北京保利拍出4.368亿元的《砥柱铭》的神秘买家并不是一人,而是几个非常有实力的大财团合力购买的。目前合资购买的主要模式,是股东的资金集合起来,凭着其中成员的专业古玩知识,四处出击,探得宝物之后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一致同意之后下手购买,购回的藏品按股东意愿由其中一位股东掌管。
与民间合资购买艺术品的低调不同,国内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让投资者通过理财收益的方式来获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算是民生银行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基金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经出现,当年8月民生银行推出了“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公布的艺术基金。虽然运作过程中遭遇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两年到期后的收益率还是达到了25.5%,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收益。2010年1月8日,民生银行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1亿元的产品提前一周结束募集。
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与房地产等基金类似,一般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组合的投资,以达到最终实现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一样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
其实艺术基金的方式在国际上早已证明了其成功。英国著名的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的股东都不晓得该做些什么投资,当初只懂买国债,后来有一个苏富比公司前任高层人士加入,建议从1974年开始拿出约占基金总额3%(约1亿美元)的资金尝试投资艺术品,他们每次都只买每场拍卖会最贵最好的一件,25年后,也就是1999年他们将购买的艺术品全部售出,获得近3亿美元的收入。
投资风险难控制
相比通过一己之力投资艺术品,“团购”艺术品在降低投资门槛的同时,也使得你依然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特别是在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之后,普通投资者更是很难有机会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当一系列“团购”举措出现的时候,确实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兴趣,但其中的风险却不容小觑,特别是相比大众化的投资理财品种如股票、基金等,“团购”的风险更是难以控制。
2010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售完成。最初以2000元一份发行的杨培江作品,目前已经涨到了3220多元,虽说半年涨幅可观,但实际交易量并不大。这实际上就陷入到了一种流动性风险中,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连续“跌停”或许不再是危言耸听。
除了流动性的风险之外,这些产品本身的系统性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曾有业界人士提出,在某艺术品资产包产品推出之前,这位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出现了大幅上升,其中不排除人为操纵的因素,这为资产包的定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增加了投资的“泡沫”。即使是一些过世的著名画家的“资产包”,也存在着一定的系统风险,特别是在其交易方式上,毕竟投资者最终兑现的是其市场价格,而这些画家的市场价格都是要通过交易产生的,在现阶段进行份额交易,实际上并没有代表其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中的“泡沫”不容小觑。
从资本运作角度看,国内的艺术基金还很不成熟,真正要操作起来问题很多。规范的私募基金一般需要有第三方托管,通过银行或者信托来做,第三方担保实现起来就不容易。国内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运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而艺术品投资的平均周期是七年,如果能够在两年就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看到的只是账面价值的增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其投资的是何种艺术品,这实际上等于将钱交给金融机构之后,自己没有任何控制风险的渠道。
艺术品投资,一切皆有可能!从最初的个人与个人玩袖里乾坤,到在文物商店中交易,又到拍卖场上角逐,如今通过交易所和银行投资,艺术品的交易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更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现在,无论你选择何种产品,最为关键的还是首先了解它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仅仅看它的收益率。
何谓“份额化”投资
自从2010年8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全国第一份“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去年12月也推出一份“黄钢艺术品资产包”;而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也正加紧筹建;加上天津、郑州文物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已呈星星之火之势。
“份额化交易”,就是把艺术品的总价平均分成若干份,投资者可以像投资股票一样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按份交易。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艺术品投资。例如,一件书画市场价格为2000万元,把它分为2000万份,若投资人以每份1元购买了5000份,当他以每份1.5元卖出全部份额时,不计佣金可以获利2500元;如果价格下跌,他以每份0.5元卖出全部份额时就亏损2500元。
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与股市类似,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黄钢产品——黄钢艺术品资产包为例,其每份价格为10000元人民币,发行额度为2500份,用于预定、购买艺术家黄钢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每年40平方米,连续购买四年总量共160平方米)及市场运营经费与发行人的管理费。存续期为5年。发行后,份额化产品的挂牌交易单位为份额,初始定价为每份额10000元。投资者权益登记单位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
据了解,在存续期结束前其具备四套清盘机制:份额持有人实物竞价机制;特定人约定认购机制,特定人主要是指藏购者,是能起到市场示范效应的藏购者;将艺术品送往拍卖公司拍卖,目前已选定上海、北京、台湾、香港各一家著名拍卖公司;清盘完结预备机制,也就是无底价拍卖。
方式或多种多样
相比份额化投资,古董圈内的合伙到拍卖市场上去购买艺术品已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早在民国时期,靠人掌眼、合资购买某件“宝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没断过,在今天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合伙购买更是屡见不鲜。据说,在北京保利拍出4.368亿元的《砥柱铭》的神秘买家并不是一人,而是几个非常有实力的大财团合力购买的。目前合资购买的主要模式,是股东的资金集合起来,凭着其中成员的专业古玩知识,四处出击,探得宝物之后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一致同意之后下手购买,购回的藏品按股东意愿由其中一位股东掌管。
与民间合资购买艺术品的低调不同,国内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让投资者通过理财收益的方式来获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算是民生银行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基金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经出现,当年8月民生银行推出了“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公布的艺术基金。虽然运作过程中遭遇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两年到期后的收益率还是达到了25.5%,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收益。2010年1月8日,民生银行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1亿元的产品提前一周结束募集。
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与房地产等基金类似,一般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组合的投资,以达到最终实现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一样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
其实艺术基金的方式在国际上早已证明了其成功。英国著名的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的股东都不晓得该做些什么投资,当初只懂买国债,后来有一个苏富比公司前任高层人士加入,建议从1974年开始拿出约占基金总额3%(约1亿美元)的资金尝试投资艺术品,他们每次都只买每场拍卖会最贵最好的一件,25年后,也就是1999年他们将购买的艺术品全部售出,获得近3亿美元的收入。
投资风险难控制
相比通过一己之力投资艺术品,“团购”艺术品在降低投资门槛的同时,也使得你依然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特别是在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之后,普通投资者更是很难有机会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当一系列“团购”举措出现的时候,确实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兴趣,但其中的风险却不容小觑,特别是相比大众化的投资理财品种如股票、基金等,“团购”的风险更是难以控制。
2010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售完成。最初以2000元一份发行的杨培江作品,目前已经涨到了3220多元,虽说半年涨幅可观,但实际交易量并不大。这实际上就陷入到了一种流动性风险中,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连续“跌停”或许不再是危言耸听。
除了流动性的风险之外,这些产品本身的系统性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曾有业界人士提出,在某艺术品资产包产品推出之前,这位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出现了大幅上升,其中不排除人为操纵的因素,这为资产包的定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增加了投资的“泡沫”。即使是一些过世的著名画家的“资产包”,也存在着一定的系统风险,特别是在其交易方式上,毕竟投资者最终兑现的是其市场价格,而这些画家的市场价格都是要通过交易产生的,在现阶段进行份额交易,实际上并没有代表其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中的“泡沫”不容小觑。
从资本运作角度看,国内的艺术基金还很不成熟,真正要操作起来问题很多。规范的私募基金一般需要有第三方托管,通过银行或者信托来做,第三方担保实现起来就不容易。国内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运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而艺术品投资的平均周期是七年,如果能够在两年就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看到的只是账面价值的增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其投资的是何种艺术品,这实际上等于将钱交给金融机构之后,自己没有任何控制风险的渠道。
艺术品投资,一切皆有可能!从最初的个人与个人玩袖里乾坤,到在文物商店中交易,又到拍卖场上角逐,如今通过交易所和银行投资,艺术品的交易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更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现在,无论你选择何种产品,最为关键的还是首先了解它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仅仅看它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