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关乎着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境遇出发,提出其成长标杆,并在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和转变过程中分析其成长机制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工程师;知识民工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38-02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也与日俱增。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人才依托,是提高学校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成长的快慢与否和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重任的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却面临着境遇上的尴尬:社会认可度低,教学专业化不强,同时还有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就像民工之于社会,他们是高校食物链底端的“知识民工”,他们急需一种改变窘境的发展机制和成长路径。结合教师生活和教学现状分析,“教学工程师”应运而生。这需要青年教师从技术层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和社会认可度,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准,促进高校教学的高效和最优。为此,我们将在青年教师由“知识民工”转变为“教学工程师”的过程中分析其成长路径和规律,以更好的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知识民工”——高校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
对知识民工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倾向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存在如民工群体一样的不确定性和低收入特征。但本研究认为拥有硕士及博士学历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特征及生存环境更适用于“知识民工”一词。
相比民工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特征,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环境中的地位特征无独有偶: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低、沉默的知识佣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和金钱似乎成为了主流价值观,青年教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基本处于中层,甚至中下层。据《透视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现状》的报告称,2011年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年收入大多在5万-6万之间,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在高校体制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佣人”角色,为教学任务和科研成绩整日忙碌,却在高校各种福利系统中永远处于末端。青年教师在高校就犹如民工在城市社会中一样,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更没有受人尊重的学术地位。可以说是通过廉价知识交易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的知识工人,但却迫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挣扎在高校管理体制和自身生活中,自强奋进、隐忍前行。
为此,本研究将“知识民工”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处于高校生物链底端的低收入教师群体,他们是为改变窘迫生活状况周旋于教学和科研,为获得自身发展而默默无闻的服务于高校组织的高知群体。该称谓仅限于对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现状的描述,不存在对群体内成员的褒贬评价。
二、“教学工程师”——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标杆
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境遇状况正是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教学专业化不强、科研能力不高、自主发展意识较弱。为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并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相关福利待遇,本研究提出“教学工程师”,为高校青年教师确立一种成长标杆。
早在1929年,杜威就提出“我们可以很公正的称教育学的实践为社会工程学”,首次把教育学称为“社会工程学”。教育工程师作为教育工程的实施主体,在“教育工程”提出后自然备受关注。“教学工程师”的概念首次被刘庆昌教授提出,随后,郭红霞将教学工程定义为:研究怎样综合运用教学原理以更好的服务教学的活动,并指出“教学工程师”是基于教学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应用开发、筹划教学实践操作思路、设计教学实践方案、回答“教学应该怎么做”的教育工作者,是基于教学理论、关照教学实践的人。可以说“教学工程师”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校当前极度缺乏能达到可测量标准的教学人员,把教学活动当作一项工程,从教师行业出发,运用一整套行业标准和机制去引导教学人员,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准和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研究将“教学工程师”定义为:遵循一定的教师行业准则和机制,依托相关教学理论和原理,致力于实现教学活动最优的高水平教学工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系统化和最优化。
三、“教学工程师”的培养策略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培养和支持是成长条件,内部驱动因素是成长的根本。为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研究从外部培养机制和内部成长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更好的成长为“教学工程师”。
(一)完善青年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这是教学工程师所需的外部环境支持和助推器,有组织的定期的进修和培训能够为教师时刻充电,保证其教学的专业化。安排教师定期的到先进和模范学校进行学习和经验交流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在进修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和内涵。教师的培训大多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更是教学工程师形成的基础和重点。教学工程师需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灵活转变,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而定期的在职培训能够让教师抽身于课堂教学这种实践环境,再好的教师也需要定期的进行学习,及时巩固教学知识。只有反复的“修炼”配合岗位上的实践才能达到教学工程师的发展阶段。
(二)探索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是教学工程师发展的外在驱动力,科学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能够有效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针对青年教师在高校体制中的地位和状况,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物质资助及鼓励。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设备,设置青年教师专项科研项目,同时为青年教师改善福利待遇,优化其成长环境。此外,应给与青年教师更多关注,提升其自身存在感和归属感。
(三)改善教学思维和方法。教学思维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思路,它能够引导学生向有利于课程学习的方向发展,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散其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工程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正是教学专业化和科学化,而不是一味的将课程灌输和整篇的阐述。课堂教学需要在灵活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自己的教学思维带领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达到彼此之间的契合,而不是各行其是。
(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境界和学科精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答疑。青年教师应端正教学心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精神融为一体。这需要青年教师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学科意识,能够灵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做到知行合一,并最终达到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如人生,对于教学最高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的积极向往,需要严谨的态度,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度在校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 .
参考文献:
[1]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潘正昌.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路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01).
[3]孙磊.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97).
[4]马智芳.论教育工程师的涵义与智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3).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工程师;知识民工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38-02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也与日俱增。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人才依托,是提高学校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成长的快慢与否和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重任的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却面临着境遇上的尴尬:社会认可度低,教学专业化不强,同时还有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就像民工之于社会,他们是高校食物链底端的“知识民工”,他们急需一种改变窘境的发展机制和成长路径。结合教师生活和教学现状分析,“教学工程师”应运而生。这需要青年教师从技术层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和社会认可度,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准,促进高校教学的高效和最优。为此,我们将在青年教师由“知识民工”转变为“教学工程师”的过程中分析其成长路径和规律,以更好的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知识民工”——高校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
对知识民工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倾向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存在如民工群体一样的不确定性和低收入特征。但本研究认为拥有硕士及博士学历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特征及生存环境更适用于“知识民工”一词。
相比民工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特征,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环境中的地位特征无独有偶: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低、沉默的知识佣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和金钱似乎成为了主流价值观,青年教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基本处于中层,甚至中下层。据《透视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现状》的报告称,2011年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年收入大多在5万-6万之间,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在高校体制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佣人”角色,为教学任务和科研成绩整日忙碌,却在高校各种福利系统中永远处于末端。青年教师在高校就犹如民工在城市社会中一样,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更没有受人尊重的学术地位。可以说是通过廉价知识交易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的知识工人,但却迫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挣扎在高校管理体制和自身生活中,自强奋进、隐忍前行。
为此,本研究将“知识民工”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处于高校生物链底端的低收入教师群体,他们是为改变窘迫生活状况周旋于教学和科研,为获得自身发展而默默无闻的服务于高校组织的高知群体。该称谓仅限于对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现状的描述,不存在对群体内成员的褒贬评价。
二、“教学工程师”——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标杆
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境遇状况正是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教学专业化不强、科研能力不高、自主发展意识较弱。为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并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相关福利待遇,本研究提出“教学工程师”,为高校青年教师确立一种成长标杆。
早在1929年,杜威就提出“我们可以很公正的称教育学的实践为社会工程学”,首次把教育学称为“社会工程学”。教育工程师作为教育工程的实施主体,在“教育工程”提出后自然备受关注。“教学工程师”的概念首次被刘庆昌教授提出,随后,郭红霞将教学工程定义为:研究怎样综合运用教学原理以更好的服务教学的活动,并指出“教学工程师”是基于教学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应用开发、筹划教学实践操作思路、设计教学实践方案、回答“教学应该怎么做”的教育工作者,是基于教学理论、关照教学实践的人。可以说“教学工程师”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校当前极度缺乏能达到可测量标准的教学人员,把教学活动当作一项工程,从教师行业出发,运用一整套行业标准和机制去引导教学人员,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准和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研究将“教学工程师”定义为:遵循一定的教师行业准则和机制,依托相关教学理论和原理,致力于实现教学活动最优的高水平教学工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系统化和最优化。
三、“教学工程师”的培养策略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培养和支持是成长条件,内部驱动因素是成长的根本。为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研究从外部培养机制和内部成长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更好的成长为“教学工程师”。
(一)完善青年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这是教学工程师所需的外部环境支持和助推器,有组织的定期的进修和培训能够为教师时刻充电,保证其教学的专业化。安排教师定期的到先进和模范学校进行学习和经验交流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在进修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和内涵。教师的培训大多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更是教学工程师形成的基础和重点。教学工程师需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灵活转变,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而定期的在职培训能够让教师抽身于课堂教学这种实践环境,再好的教师也需要定期的进行学习,及时巩固教学知识。只有反复的“修炼”配合岗位上的实践才能达到教学工程师的发展阶段。
(二)探索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是教学工程师发展的外在驱动力,科学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能够有效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针对青年教师在高校体制中的地位和状况,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物质资助及鼓励。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设备,设置青年教师专项科研项目,同时为青年教师改善福利待遇,优化其成长环境。此外,应给与青年教师更多关注,提升其自身存在感和归属感。
(三)改善教学思维和方法。教学思维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思路,它能够引导学生向有利于课程学习的方向发展,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散其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工程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正是教学专业化和科学化,而不是一味的将课程灌输和整篇的阐述。课堂教学需要在灵活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自己的教学思维带领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达到彼此之间的契合,而不是各行其是。
(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境界和学科精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答疑。青年教师应端正教学心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精神融为一体。这需要青年教师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学科意识,能够灵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做到知行合一,并最终达到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如人生,对于教学最高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的积极向往,需要严谨的态度,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度在校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 .
参考文献:
[1]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潘正昌.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路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01).
[3]孙磊.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97).
[4]马智芳.论教育工程师的涵义与智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