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游戏自身蕴藏着独特价值。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社会认知,表现社会情感,流露情绪。区域活动应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才能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应把权利交给幼儿——“我的游戲我做主”
关键词:创造性游戏;独特价值;大班;创造性区域游戏
创造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在创造性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因此它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活动。然而,我们观察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要么受制于人,玩得不自由;要么玩得单调,无法推进游戏,游戏没有了精彩的瞬间。那么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十分喜欢的游戏类型中,幼儿是否真正按自己的意愿游戏了?游戏中是否收获了快乐的体验?开展创造性游戏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如何让孩子在创造性游戏中玩得自由又玩出精彩呢?以下是我们在大班开展创造性区域游戏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材料应助力游戏发展而非限制游戏
创造性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是促进游戏发展的核心。大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除要注意渐进性、层次性、适用性外,更要注重投放的巧妙性、开放性。如:在角色性游戏中,我们根据现实世界中成人的工作、区域空间的大小商议设定游戏角色。如,餐厅有厨师、服务员;医院有医生、护士。根据区域空间我们又用工作证的形式限定角色人数。如,医生一个、护士一个、病人三个。在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很少看到孩子的创造行为,这使我们反思:这样的规则是否限定J,孩子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是否释放了自己的天性?这样的进区卡是否成为——我要你这样玩?孩子是否成了被动的游戏者?通过反思,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调整:我们为角色区增设了临时工作牌。意思就是:在大家商定认可的这些角色之外,还可以临时增加角色进入游戏。如:在孩子们开展的考拉西点屋游戏中,服务员完成了点餐任务,收银员也完成了收银任务,顾客就餐,此时,游戏的匮乏激发r孩子的游戏创造欲望,孩子们提议要送外卖给在别的区域游戏的伙伴。于是,“临时工作牌”被孩子们设定为外卖员工作卡——此时“临时工作牌”拓展了孩子的游戏,很快,游戏进入了新的进程。
可见,临时工作牌和空白工作牌让幼儿在创造性区域中更自由、更自主。幼儿玩得就越来越精彩。
小舞台的表演性区域游戏中,由于电视节目、媒体的多重刺激,足以引发大班孩子更多的表演表达需求,于是我们提供的是一张空白表格式的黑板贴,同时,我们也提供一些学习过的故事、歌曲、舞蹈、用图标的方式画在装饰背景中。这样一来,他们既有日的参考,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表演什么节目。游戏开始时,他们在这张黑板贴面前商量:今天要进行什么样的演出,或者开展什么主题的活动,各自准备表演什么节目。由主持人将节目按顺序用标记的形式画下来。如此一来,“我的舞台我做主”,孩子们的游戏就变得更丰富了——表演的节日由广场舞“小苹果”到“魔术”,还有“个人演唱会”。
二、教师是关注者、支持者,而非控制者
创造性游戏自身蕴藏着独特价值。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社会认知,表现社会情感,流露情绪。区域活动应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才能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既然,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起初,我们总是对区域中材料的使用、摆放、整理特别在意,觉得这是孩子活动常规的体现。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总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我们会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提醒孩子:服务员要对顾客说欢迎光临,厨师不能端菜给客人,种种的干预。久而久之,这些角色游戏成了孩子的机械操作。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领悟其中:关注幼儿、尊重幼儿、珍视游戏、支持满足幼儿,这些引导语直接指出作为游戏中的教师应处的位置。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我们发现教师的管束、限制、插足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调整的机会,从发展的角度说,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际应战中得以提高。而从游戏本身来说,创造性游戏是孩子自己的游戏,应把权利交给幼儿——“我的游戏我做主”。于是,我们放下担子细细品味、观赏、驻足观望,发现孩子在创造性游戏中是多么的自得其乐!
其实这样的介入方式也是给孩子留有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孩子扩展游戏的权利,给孩子从错误中调整、改变自己策略的机会。有一次,在玩区域活动“考拉西点屋”时,店里的所有人员把小椅子全部搬出来,靠墙摆成了一排,吵吵嚷嚷。有的孩子还躺在上面睡觉。原来他们为解决吃完饭后,服务员收拾餐桌时顾客没事可干的问题,特意在西点屋外建了一家宾馆,顾客吃完可以去宾馆休息一下,这几张小椅子则是宾馆的床。可见,当孩子在做一些成人看似出格的事情时.不妨多观察一下,等一等,也许展现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惊喜呢!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唯有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孩子内在需要和个体差异。
游戏过程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老师向后退;当孩子有好的想法做法时教师应积极鼓励。
案例l:表演区的草裙之战
表演区新添置了草裙,几个喜欢表演的女孩都来拿草裙穿。苗苗和当当两人分别抓住了裙子的两头,谁也不松手,都说自己先拿到。苗苗大声告状:“老师,当当抢我的草裙。”我没做声,当当大声辩解:“明明我先拿到的。”见我还没反应,有人走到我面前来告状,我还是假装没听见。于是有人提议:石头剪刀布。两个小姑娘猜拳,结果当当赢了,可是苗苗还是不放手,苗苗说:“你都穿裙子了还穿。”当当说:“这是表演的裙子不一样,我赢了你就应该把裙子给我穿!”苗苗说:“可是明明是我先拿到的。”围观的孩子们看他们僵持不下,老师又不来帮忙,也各自散去,表演区开始表演J,,两个小姑娘看看表演,一会苗苗说:“你先穿一会儿我再穿一会儿好吗?”当当同意了。于是,两个小丫头开心地投入到了表演中。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女孩分别使用了争夺、告状、谈判、公平竞争、商量等一系列的交往手段,她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一次小小争夺战中收获了交往的技能。
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要退后一步,少干预多支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用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也许是给与孩子自我成长最好的良药。
幼儿是创造性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桥梁,材料是客体,在顺应天性和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游戏中教师要有进有退,时刻以幼儿为本,从而使孩子自主自在地玩游戏,自得自乐地沉浸于游戏中。
关键词:创造性游戏;独特价值;大班;创造性区域游戏
创造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在创造性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因此它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活动。然而,我们观察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要么受制于人,玩得不自由;要么玩得单调,无法推进游戏,游戏没有了精彩的瞬间。那么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十分喜欢的游戏类型中,幼儿是否真正按自己的意愿游戏了?游戏中是否收获了快乐的体验?开展创造性游戏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如何让孩子在创造性游戏中玩得自由又玩出精彩呢?以下是我们在大班开展创造性区域游戏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材料应助力游戏发展而非限制游戏
创造性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是促进游戏发展的核心。大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除要注意渐进性、层次性、适用性外,更要注重投放的巧妙性、开放性。如:在角色性游戏中,我们根据现实世界中成人的工作、区域空间的大小商议设定游戏角色。如,餐厅有厨师、服务员;医院有医生、护士。根据区域空间我们又用工作证的形式限定角色人数。如,医生一个、护士一个、病人三个。在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很少看到孩子的创造行为,这使我们反思:这样的规则是否限定J,孩子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是否释放了自己的天性?这样的进区卡是否成为——我要你这样玩?孩子是否成了被动的游戏者?通过反思,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调整:我们为角色区增设了临时工作牌。意思就是:在大家商定认可的这些角色之外,还可以临时增加角色进入游戏。如:在孩子们开展的考拉西点屋游戏中,服务员完成了点餐任务,收银员也完成了收银任务,顾客就餐,此时,游戏的匮乏激发r孩子的游戏创造欲望,孩子们提议要送外卖给在别的区域游戏的伙伴。于是,“临时工作牌”被孩子们设定为外卖员工作卡——此时“临时工作牌”拓展了孩子的游戏,很快,游戏进入了新的进程。
可见,临时工作牌和空白工作牌让幼儿在创造性区域中更自由、更自主。幼儿玩得就越来越精彩。
小舞台的表演性区域游戏中,由于电视节目、媒体的多重刺激,足以引发大班孩子更多的表演表达需求,于是我们提供的是一张空白表格式的黑板贴,同时,我们也提供一些学习过的故事、歌曲、舞蹈、用图标的方式画在装饰背景中。这样一来,他们既有日的参考,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表演什么节目。游戏开始时,他们在这张黑板贴面前商量:今天要进行什么样的演出,或者开展什么主题的活动,各自准备表演什么节目。由主持人将节目按顺序用标记的形式画下来。如此一来,“我的舞台我做主”,孩子们的游戏就变得更丰富了——表演的节日由广场舞“小苹果”到“魔术”,还有“个人演唱会”。
二、教师是关注者、支持者,而非控制者
创造性游戏自身蕴藏着独特价值。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社会认知,表现社会情感,流露情绪。区域活动应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才能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既然,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起初,我们总是对区域中材料的使用、摆放、整理特别在意,觉得这是孩子活动常规的体现。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总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我们会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提醒孩子:服务员要对顾客说欢迎光临,厨师不能端菜给客人,种种的干预。久而久之,这些角色游戏成了孩子的机械操作。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领悟其中:关注幼儿、尊重幼儿、珍视游戏、支持满足幼儿,这些引导语直接指出作为游戏中的教师应处的位置。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我们发现教师的管束、限制、插足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调整的机会,从发展的角度说,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际应战中得以提高。而从游戏本身来说,创造性游戏是孩子自己的游戏,应把权利交给幼儿——“我的游戏我做主”。于是,我们放下担子细细品味、观赏、驻足观望,发现孩子在创造性游戏中是多么的自得其乐!
其实这样的介入方式也是给孩子留有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孩子扩展游戏的权利,给孩子从错误中调整、改变自己策略的机会。有一次,在玩区域活动“考拉西点屋”时,店里的所有人员把小椅子全部搬出来,靠墙摆成了一排,吵吵嚷嚷。有的孩子还躺在上面睡觉。原来他们为解决吃完饭后,服务员收拾餐桌时顾客没事可干的问题,特意在西点屋外建了一家宾馆,顾客吃完可以去宾馆休息一下,这几张小椅子则是宾馆的床。可见,当孩子在做一些成人看似出格的事情时.不妨多观察一下,等一等,也许展现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惊喜呢!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唯有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孩子内在需要和个体差异。
游戏过程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老师向后退;当孩子有好的想法做法时教师应积极鼓励。
案例l:表演区的草裙之战
表演区新添置了草裙,几个喜欢表演的女孩都来拿草裙穿。苗苗和当当两人分别抓住了裙子的两头,谁也不松手,都说自己先拿到。苗苗大声告状:“老师,当当抢我的草裙。”我没做声,当当大声辩解:“明明我先拿到的。”见我还没反应,有人走到我面前来告状,我还是假装没听见。于是有人提议:石头剪刀布。两个小姑娘猜拳,结果当当赢了,可是苗苗还是不放手,苗苗说:“你都穿裙子了还穿。”当当说:“这是表演的裙子不一样,我赢了你就应该把裙子给我穿!”苗苗说:“可是明明是我先拿到的。”围观的孩子们看他们僵持不下,老师又不来帮忙,也各自散去,表演区开始表演J,,两个小姑娘看看表演,一会苗苗说:“你先穿一会儿我再穿一会儿好吗?”当当同意了。于是,两个小丫头开心地投入到了表演中。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女孩分别使用了争夺、告状、谈判、公平竞争、商量等一系列的交往手段,她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一次小小争夺战中收获了交往的技能。
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要退后一步,少干预多支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用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也许是给与孩子自我成长最好的良药。
幼儿是创造性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桥梁,材料是客体,在顺应天性和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游戏中教师要有进有退,时刻以幼儿为本,从而使孩子自主自在地玩游戏,自得自乐地沉浸于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