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特别标签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但我有一个特别的标签,叫做“爱看杂志的男生”。以至于不少刚认识我的人,还记不清我的名字,但会知道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看杂志的男生。对于这样的称谓我也乐于接受。在这个绝大多数人日常休息或娱乐时,都会捧着手机盯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我的休闲方式是阅读纸质的杂志,有这个名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与杂志结缘
别看我现在只有16岁,我和杂志结缘已经有10多年了。从我刚识字起,我就喜欢上了阅读。在别的小伙伴因为看太多电视而令家长头疼的时候,我常常缠着父亲给我读书。当然,那时看的书和杂志也是以儿童故事类为主。我觉得文字对我而言有着超凡的魅力,可以最大程度激发我的想象,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古今中外的故事中,而对于电视里的喜羊羊一点也不“来电”。
从上小学开始,我就软磨硬泡让父亲给我订购了几本月刊的杂志。每个月等待杂志发放的期盼心情和现在“盼快递”或者“追剧”是一样的。每次翻开一本崭新的杂志,都恨不得能一口气从头读到尾。我喜欢新杂志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喜欢将旧杂志按月份顺序排好收好。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等到一年12个月份的杂志都集齐,看着它们的封面,就像和一位位好朋友问候。杂志授予我知识,教导我道理,展现给我多彩绚丽的世界,伴我成长。
如今,虽然学业有些繁重,但每天阅读杂志还是成了我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剂。所看杂志的种类也比小学时更加丰富了,有和学习相关的,也有和兴趣相关的,还有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英语杂志。
我的钟情不变
作为“爱看杂志的男生”,我遇到的来自其他人最多的疑问就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化阅读既便捷又经济,太多手机APP和公众号里有着人们永远看不完的内容,为什么我还对“过时”的杂志钟情不变呢?在此我也想和读者们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杂志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程度更高。虽说并非所有杂志都能那么专业,但只要是合规发行的出版物,内容真实性一般来说不用担心,而来自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一次甚至令我“恐慌”。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位亲戚在我们家庭的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讲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存在着致命的危害,文章的转发量和阅读量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我初看也吓了一跳,可細想觉得不大对劲,后来发现原来是谣言。
2杂志内容的系统性更好。不同于网上的文章比较零散,杂志大多有固定的栏目和编排,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统一的风格和“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杂志更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朋友,而公众号里的“爆款”文章则和当下的“网红经济”相得益彰,略显浮躁。
3阅读杂志可以避免迷失在“信息洪流”中。如今,信息大爆炸,从早上睁眼到晚上入眠,无数的信息在眼前“炸开”。人们被信息所淹没,看似收获颇丰,可实际情况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互联网造就的高速传播的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在互联网土壤里孕育出的电子化文字,大多有着“流量即真理,传播即生命”的属性,而失去了文字本质的内涵。与其在“信息洪流”中不觉沉浮,倒真不如静下心来翻一翻杂志来的实在。
4杂志文章更易收藏和保存。虽然有时候手机上也能看到一些好文章,而且收藏功能也很方便和简单,可是手机的其他功能实在是太多了,打电话,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结果就是,收藏过的文章一次也没有再被“拾起”;反而是杂志,实实在在就在那里,想看了,翻开书页,文字扑面而来。在我看来,有时反而是看杂志更方便和简单一些呢。
5杂志的参与性更好。很多杂志都设置了读者互动的栏目,并且不像网络社交那样虚无缥缈。在我的抽屉里还收藏着跟一本我很喜爱的杂志编辑老师的往来信件。也是在他的鼓励下,我从高中开始就尝试自己写作投稿。当初期盼阅读新杂志的心情,如今进化成了期盼我的投稿有回应的心情。我永远都忘不了在一年前,当我收到印着我名字的杂志的时候,那种激动和幸福。
当然,就算再“爱看杂志”,我也不可能一点不接触电子阅读。电子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形式,虽然目前问题还有很多,但其便利性和环保性都是突出的,只要严选内容,也一样可以享受精神大餐。比如我在手机上关注了“共青团中央”的账号,里面推送的资讯让我足不出户就了解天下事,精选的文章让我懂得了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道理。有时,我也会阅读杂志的电子版。
我的未来志愿
相比于其他同龄人,我对于杂志的喜爱是更多的。当家中的杂志堆积如山时,我也乐于把它们分享给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们。未来,我还想从事和杂志相关的职业,让更多人爱上杂志。
21世纪虽然是网络信息化的世纪,但我们不能没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