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育时期,因为学生的自律性不高,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但由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会逐渐延伸,由易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而思维导图就是以图像的形式展现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51
思维导图就是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层级图来表示,将枯燥单一的知识点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合理地整合零散的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牢记知识点。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授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起源
在20世纪中期,英国的托尼·巴赞是第一个发现思维导图的人。思维导图是全新构图方式中的一种,类似一种发散性型的树状图。由主题中心划分为多个分支点,在分支点的基础上再分出子节点,按照这种发散规律,不断地增加节点,在最后形成一个网状图。思维导图就是肉眼可见的思维工具,采取线条、文字、图片等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大脑在运转时的整个过程。这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及记忆。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思维导图类似人体神经元结构,与人类的思考方式非常相似。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都是左脑和右脑共同作用、互相配合进行解决问题;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综合的形式,围绕关键词出发,由内而外地进行发散、逐级地延伸开展。在此基础上,利用符号和颜色等辅助绘图,突出重点部分,便于学生复习、记忆。与此同时,思维导图这种知识点的发散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笔记模式属于线性,不利于学习和思考。因此,这种新型的笔记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上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授課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接受程度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这不仅可以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因此,科学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
在初中学习时期,学生所面临的学科是非常广泛的,需要他们进行学习、记录的知识点也特别多。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总结。在绘图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主体内容,互相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和探讨,确定思路后开始绘图,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1.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前预习中
在初中数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能把课上知识点运用到课后练习题中,导致思路不清晰,以及做题效率不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引入思维导图,将课前预习做到位,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重点知识点合集,还可以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学习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一定要依据课本的基础进行设计,也要收集相关的练习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教学新知识。
不管是在学习方向层面还是理解新知识层面,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合理的预习新知识,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针对其中的疑点,在课上认真听讲,使疑点、难点得以解惑。比如,在讲到“有理数”时,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计数法”以及“近似数”等知识点,以“有理数”为主题进行发散式分类与总结,可以让学生充分高效地理解知识点。
2.将思维导图引入解题中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在传统想法上的创新,将思维导图引入解题中。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可以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但是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想法,会导致思维定式。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展现所有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点、对比知识点,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发散式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数学这门学科的宗旨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每次考试阅卷的过程中,只判定了每道题的结果对错,却不能看到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过程,也无法了解解题思路。所以,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完全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快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中
在初中数学的各个章节中,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相关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善学习过的知识点,对其中的知识难点和疑点进行解惑消除,以此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在数学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因为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要进行分类和总结,因此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零散的知识点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可以更好地复习数学,还可以养成归类总结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在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构图模式,以此优化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58.
[2]邵明,杨玉敏.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2):24-29.
[3]邵化兴.思维导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59-16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石帆第一中学325600)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51
思维导图就是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层级图来表示,将枯燥单一的知识点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合理地整合零散的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牢记知识点。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授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起源
在20世纪中期,英国的托尼·巴赞是第一个发现思维导图的人。思维导图是全新构图方式中的一种,类似一种发散性型的树状图。由主题中心划分为多个分支点,在分支点的基础上再分出子节点,按照这种发散规律,不断地增加节点,在最后形成一个网状图。思维导图就是肉眼可见的思维工具,采取线条、文字、图片等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大脑在运转时的整个过程。这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及记忆。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思维导图类似人体神经元结构,与人类的思考方式非常相似。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都是左脑和右脑共同作用、互相配合进行解决问题;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综合的形式,围绕关键词出发,由内而外地进行发散、逐级地延伸开展。在此基础上,利用符号和颜色等辅助绘图,突出重点部分,便于学生复习、记忆。与此同时,思维导图这种知识点的发散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笔记模式属于线性,不利于学习和思考。因此,这种新型的笔记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上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授課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接受程度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这不仅可以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因此,科学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
在初中学习时期,学生所面临的学科是非常广泛的,需要他们进行学习、记录的知识点也特别多。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总结。在绘图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主体内容,互相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和探讨,确定思路后开始绘图,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1.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前预习中
在初中数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能把课上知识点运用到课后练习题中,导致思路不清晰,以及做题效率不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引入思维导图,将课前预习做到位,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重点知识点合集,还可以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学习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一定要依据课本的基础进行设计,也要收集相关的练习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教学新知识。
不管是在学习方向层面还是理解新知识层面,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合理的预习新知识,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针对其中的疑点,在课上认真听讲,使疑点、难点得以解惑。比如,在讲到“有理数”时,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计数法”以及“近似数”等知识点,以“有理数”为主题进行发散式分类与总结,可以让学生充分高效地理解知识点。
2.将思维导图引入解题中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在传统想法上的创新,将思维导图引入解题中。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可以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但是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想法,会导致思维定式。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展现所有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点、对比知识点,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发散式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数学这门学科的宗旨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每次考试阅卷的过程中,只判定了每道题的结果对错,却不能看到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过程,也无法了解解题思路。所以,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完全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快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中
在初中数学的各个章节中,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相关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善学习过的知识点,对其中的知识难点和疑点进行解惑消除,以此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在数学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因为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要进行分类和总结,因此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零散的知识点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可以更好地复习数学,还可以养成归类总结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在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构图模式,以此优化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58.
[2]邵明,杨玉敏.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2):24-29.
[3]邵化兴.思维导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59-16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石帆第一中学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