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阶段教育的重点,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数学方法等。对此,教师应该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法是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导学法应用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实践应用;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教师能够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趣的导入情境,设置有探究性的导入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与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会被打击学习信心,但是通过有效的导入环节设计就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于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这样就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问题目标性不强
经过对各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发现,当前教师使用的问题导学法存在导入问题目标性不强的问题。很多教师设计的导入情境并不符合实际,还有的导入问题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与知识水平,这样的情境和提问都是无效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提問情境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问题,教师为了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将一些不合适的情境与案例生搬硬套过来,这样的导入方法也无法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规范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的时候丝毫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完成固定的任务开展导入教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产生真实的参与感,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后续教学的效率。
(二)导入环节主体性缺失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需求才能够丰富导入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导入教学环节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培养的学科,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困难,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之小学数学难度更大,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自主进行学习。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影响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很多教师并未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开发,甚至在课程设计中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实践应用策略
(一)利用网络技术培养预习习惯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中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布置精准化的预习任务,从资料库中挑选出有效的预习提问素材供学生使用,并为学生布置预习阶段的检测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前利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学习、观看微课并完成预习检测。通过对预习检测结果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充分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实现对真实学情的精准把握[1]。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之前,通过系统推送的预习检测结果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在于去分母的解决,其错误率高达80%,接下来就是去括号,其错误率高达78%,相比之下,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理解都比较完善,错误率并不高。根据这样的检测数据,教师就能够在课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与重点,将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去分母以及去括号这两个步骤中,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精准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深知识印象
完成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该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与探索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检测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在课间打闹的时候将课桌上的三角形模具碰变形了,请问有什么方法能够做出相同的模板?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提问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导入教学阶段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小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9):25-26.
[2]杜如意.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01.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实践应用;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教师能够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趣的导入情境,设置有探究性的导入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与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会被打击学习信心,但是通过有效的导入环节设计就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于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这样就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问题目标性不强
经过对各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发现,当前教师使用的问题导学法存在导入问题目标性不强的问题。很多教师设计的导入情境并不符合实际,还有的导入问题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与知识水平,这样的情境和提问都是无效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提問情境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问题,教师为了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将一些不合适的情境与案例生搬硬套过来,这样的导入方法也无法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规范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的时候丝毫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完成固定的任务开展导入教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产生真实的参与感,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后续教学的效率。
(二)导入环节主体性缺失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需求才能够丰富导入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导入教学环节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培养的学科,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困难,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之小学数学难度更大,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自主进行学习。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影响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很多教师并未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开发,甚至在课程设计中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实践应用策略
(一)利用网络技术培养预习习惯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中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布置精准化的预习任务,从资料库中挑选出有效的预习提问素材供学生使用,并为学生布置预习阶段的检测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前利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学习、观看微课并完成预习检测。通过对预习检测结果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充分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实现对真实学情的精准把握[1]。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之前,通过系统推送的预习检测结果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在于去分母的解决,其错误率高达80%,接下来就是去括号,其错误率高达78%,相比之下,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理解都比较完善,错误率并不高。根据这样的检测数据,教师就能够在课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与重点,将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去分母以及去括号这两个步骤中,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精准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深知识印象
完成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该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与探索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检测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在课间打闹的时候将课桌上的三角形模具碰变形了,请问有什么方法能够做出相同的模板?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提问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导入教学阶段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小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9):25-26.
[2]杜如意.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