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商意识下特殊群体体育课程设置探究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方法,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入手,融入健商理念新观念。并提出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具有可操控性的建议。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身心健康。
  关键词:健商; 特殊群体; 身心健康
  高等学校一直担负着为国家输送身心健康合格人才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针,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质水平,进一步促进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各大学府纷纷开设了体育保健班等教育措施,然而,介于目前并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健康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如何科学提高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质量将会成为各个高校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现状
  (一)学生情况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秉承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理念,为全面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现阶段我国教育入学门槛逐步放宽,所有学生都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伤、病、残这一类特殊群体学生也步入校园,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的规定了体育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课程及学分等内容,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质测试合格情况,也直接关乎到否能顺利完成学业。如何科学对体育弱势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为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因素来讲,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丰富学习生活乐趣、增强体质、有效的提高心肺能力,增强肌肉的张力和耐力,对康复疾病,放松压力、锻炼意志、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都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但往往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课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甚至部分高校采取对体弱、病、残运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免修、免测,这样的“特殊照顾”方式,不仅不利于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甚至剥夺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直接影响了特殊群体学生全面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的形成。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特殊群体学生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外伤致残疾;呼吸道疾病、肺炎等不能剧烈运动的慢性病;后天暂时性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程,如;术后恢复阶段、身体过度肥胖与体质虚弱、严重低血糖、紫外线过敏等无法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等类型。介于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借鉴孔子在《论语》中所言:因材施教的原则,应尊重特殊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学生状况调整运动项目及负荷,结合具体实际状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
  (二)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
  1.免修型
  为了顺利获取毕业证书或是教师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而“放弃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使原本就处于运动弱势群体的学生更加丧失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情况较少。
  2.随班就读型
  随班就读是伤弱病残学生与普通学生同在一个班级修习体育课,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鉴于特殊群体学生与普通健康学生的身体存在着差异因素,对于集体统一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完成较为吃力,同时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自信心不足,担心同学们的嘲笑,伤害其自尊心,因此体育课对运动弱势群体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成为负担。由于一个班级学生数较多,教师逐一关照难度较大;又因教学计划是纲领性文件,不能任意调整改变,课堂教学中运动项目与强度负荷相对伤弱病残学生难度较大或根本不适合,对她们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类学生多半采取见习或被忽略的措施,这种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对身体康复恢复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3.体育保健班
  开设体育保健班,在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类型中占比较大。《新纲要》条例里教育部做出了体育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明文规定。这一条例保护了特殊群体的体育运动权利。因体育保健班的课程目前没有教学大纲,教师一般凭借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主要项目有慢走、快走、慢跑、简单瑜伽体式、基本体操、乒乓球、民族传统功法八段锦或五禽戏、趣味体育游戏等项目。但在体育保健课堂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体育保健课程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任课教师具备心理学、保健学、运动康复、疾病预防与急救及体育运动技能等综合能力。既要保证特殊群体学生的科学运动负荷量,又要预防运动损伤等情况的发生,还要照顾到各种类型学生的身体反应。为了避免和逃避责任事故的发生,个别体育保健课堂出现“放散羊”的行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在保证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健商理念融入特殊群体体育课程
  (一)健商概念符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健商HQ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全新的健康观念符合终身体育的理念,由哈佛大学医学博士谢华真教授创立。健康与否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由具体综合的可量化测试评定。健商理念有科学系统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包含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五大要素。HQ可以由后天培养提高。这一概念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有了自我管理健康的行动指南,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概念相近而同。
  (二)教学中贯彻健商理念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弱势群体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处于弱势地位,往往被动性的参与体育锻炼。健商理念能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主动性,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应用于健商理念,保持健康需要大量的运动健康知识储备,体育保健班不应单纯为了体育课而体育。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如医疗保健知识、运动解剖学等课程,可以使自身更了解身体状况,提高自我效能、这对于身体机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健商理念下的生活方式选择,学校更具体的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体质状态需要而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而言,新时代的健康评定标准不仅仅包含体质合格,阳光积极的心理建设也额外重要。健商理念下的方法不仅健身、更可以健心。提高特殊群体学生运动动机、提升生活技能的能力,使特殊群體学生面对未来社会适应力更强。应用健商的评定问卷既能评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也能及时评价体育保健班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情状。在健商意识理念下指导体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体育对健康的巨大影响作用。   三、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践行举措
  (一)完善理论体系
  全纳教育理念下,我国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起步较晚。课程的开展实施还需要逐步完善,对于特殊群体没有相应具体的体育教材与教学大纲。应尽快完善理论体系,以便于保障特殊群體学生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体育教学
  体育保健班过于重视教法,而忽略学生学法重要性的教育,导致特殊群体学生丧失运动积极性,难以使其养成运动习惯,不利于终身体育的形成发展。应在健商理念的围绕下实施体育教学,因材施教,及时了解体育弱势群体心理状态,掌握学生需要与兴趣,与时俱进设计符合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方案;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则需要—高健商综合实力强硬的教师来指导,而高健商需要渊博的知识理论及较高的体育技能水平。加强特殊群体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秉承全新的健康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
  (三)注重多元评价
  应采取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及时的反馈调节。落实健商理念下的阶段性检测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开展适宜特殊群体参与的运动会或比赛,提高特殊群体的运动积极性,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特殊学生群体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将健商理念融汇到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育中来,以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自我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健康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东海,杨士宝.南京高校大学生健商的调查与健康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 (05):122-124.
  [2]张丽娜.全纳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特殊大学生体育教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6.
  [3]朱卫.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HQ[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 (12):91+149.
  [4]林子.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商理念的融入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05):101-103.
  [5]王敬英.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 (06):141-142.
其他文献
<正>制造商:Kartell spa国家或地区:意大利产品采用性质独特的聚碳酸酯塑料。它的透明度近似玻璃,触感柔软的同时保证了坚固性,经久耐用。通过使用先进的聚碳酸酯注塑成型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一个班集体的良性发展和正常运转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管理和努力。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真心、豁达、智慧等处理好与任课